外显内隐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语法学习探讨
2014-03-29郭树林
郭树林
(北京印刷学院 外语部,北京 102600)
1 外显内隐学习是获得二语语法的有效途径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在获得第二语言时,通过用语法进行监控.[1]这种监控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减少.著名语言学家Ellis强调了在二语习得中语法的中心地位,认为语法的显性知识即是对“语法元语言知识和理解语法规则的能力”的领悟和理解,“显性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的整体效果”[2](Ellis,2006).但是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是要把它转化成内隐知识后自动运用语言,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本身.因此,他主张让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前提下,注意某个语法形式的用法,用自己的语言使用该语法规则.而外显内隐学习就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之上获得第二语言语法规则的有效途径.
1.1 外显学习及特征
外显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输入性学习方式,是在母语形成以后的非目标语的环境中获得二语语法最终获得二语的基本途径.外显学习可使学习者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极大发挥成人的认知能力,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它善于归纳和总结,能通过语法知识不断地构建所需要表达的语言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
1.2 内隐学习及特征
内隐学习是自动地,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学习方式,Winter和Reber将内隐学习机制描述为,“当外显注意力被放到某种明显的、引人高度注意的刺激中的某些成分的时候,这些成分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的规律性就会以内隐的形式被捕获,并呈现为缄默知识.[3]儿童习得母语是处于内隐状态.在母语环境下通过外显语法学习的大量输入过渡到内隐学习阶段并获得语感,形成语言的自动化是二语学习者的终极目标.
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外显学习是二语语法学习的基本途径,内隐学习是二语语法认知的理想境界.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种方式要有机结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在我国这种外语环境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学习外语,在比例上,学得肯定要比习得高,因为过了年龄关键期后,再向儿童那样习得语法和语言是很不现实的,具有内显功能的概念获得已基本上通过母语完成,语法及二语学习更多依靠学习者对目表语的理解和训练来完成.让人不能理解的语言信息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深层次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抽象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凭借内隐机制“去觉察、去吸收.”[4]外显知识要不断强化,内隐学习机制要逐渐激活,只有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激发学习者的内隐机制,才能获得语感,有效地习得语言规则.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输入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来强化外显知识,同时,又通过语言功能的反复实践来获得内隐知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转换机制和协同效应是获得语法及二语的重要条件.
2 外显学习是二语语法认知的基本途径
一般来说,外显和内因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但作为在非目标语环境下的中国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并不属于“二语习得”,而是“学得”.外显学习是“学得”英语的基本途径,显性解释语法规则和演绎语法现象是踏入这条基本途径的必经之路,只有将这种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转变为一种自动能力,语法的生成和监控使命才得以完成.因此,探讨一下获得语法外显学习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2.1 在年龄因素中获得外显语法学习优势
研究者最新研究显示,婴儿生来俱有获得不同语言的能力.二语学习的最佳年龄段是7岁之前.法国语言学家库尔曾经说到“人类大脑在青春期前更具可塑性,”学习二语的年龄越早优势也就越多.在我国这种非目标语环境下,学习者母语概念已经成型,但在二语学习中可以发挥成人的年龄优势,通过外显语法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1)成人认知能力强,目的性强,有动机,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学习语言的机制中,提取语法规则、总结方法.(2)相对孩子而言,成年人对很多事物、概念、信息等都有了体验,有了感觉,很容易把这些概念、感觉和对应的文字符号,声音符号相连接,在语言规则学习掌握速度上存在优势.(3)成人学习者可充分利用语法规则的推理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大脑的语言生成能力会发挥极大作用.(4)成人会有意识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加大英语语法外显知识的输入和重复,激发学习者的内隐知识,找到外显和内隐知识之间的协同点,发现英语听、说、读、写在外显和内隐知识之间所占比例和先后顺序,随着语法监控的不断减少,逐渐建构英语语言的自动化系统.
2.2 在环境因素中找到外显语法学习优势
2.2.1 汉语环境
长期以来,汉语环境下语法教学的形式与意义之争伴随着英语教学的始终.中国人学英语犯得最多的错误就是语法错误.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在大一入学时出现的低级语言错误到大四毕业时依然照犯不误.作为授课老师,对这种现象在感到无奈之余,也更加认识到了汉语环境下注重形式的语法教学和加大外显输入的重要作用.强调语言意义的表达,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无疑是正确的,但关键是中国人学习外语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即便在课堂上说的都是英语,其大都是有着心里预期的、汉语思维模式下的英汉互译过程.出了课堂又是汉语世界,等到下次再回到英语课堂时,上堂课所留下的一点点语感和所学内容所剩无几,然后从头再来.在黑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的效应中循环往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归纳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认知法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已.这种模式忽视了在汉语环境下英语学习的前期阶段,外显语法规则教授的效果优于内隐语法规则认知这样一个道理.多数实验研究表明“focus-on-forms”(注重语言具体形式)的效果更好(高远,2007)[5].
2.2.2 英语语法需要在汉语环境中的外显输入
英语语法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合”特点.多以词形变化和动、介、连、副等词的连接来表现语法关系.主、谓、宾、定、状、补、表等成分必须和相应的词类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时态、语态、语气等形式的构成就像数学公式一样有着很强、很严谨的结构规律.有时读不懂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时,我们还要靠语法分析来领悟其真正的涵义.汉语的语法特点属于意合,语句间主要凭借语义和逻辑关联来衔接,和英语语言表述形式相比基本是两套系统.为了扭转早已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英语语法的外显输入就势在必行了.只有懂得语言的内部结构,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正确的,才会有很多轻松和自信,才会形成句感和语感,才会真正习得二语.外显输入是一种固化和生成过程.大量的外显输入可以通过内化而转入内隐效应.
3 向内隐过度是二语语法认知的必要补充
在二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者是互相依赖,有机结合的.外显知识的输入过程就是内隐知识的发展过程.外显学习只有过渡到内隐学习才会形成语言的自动输出.
3.1 向内隐过度要注意语法外显输入的准确性
Krashen关于二语学习知识体发挥作用必备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专注于语言形式、学习者知道语言规则.”[6]初级阶段的外显输入储存在学习者的短期记忆中,监管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而输出的语言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和文化要素对所学知识的内隐过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以后,已经认识了很多单词,但所学知识支离破碎,拿笔就写出We are study English.We very hard work.Smoke bring many bad influence for people.等句式.这些学生很难找到二语语法外显的“监控作用,”不可能形成语感,更无法向内隐过渡.因此,作为语言关键期已过的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应尽可能早的懂得音标,发音,主、谓、宾、定、壮、补,时态,语态等基本语音、语法规则,否则,所学语言的外显输入也就成了无规则可循的乱码.
3.2 向内隐过渡要强化语法外显输入的训练
在外显知识向内隐知识转换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首先以陈述方式习得某一条语言规则,即获得陈述性知识,然后经过不断训练,陈述性知识可以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最后成为内隐知识.[7]实践证明这是在非目标语环境下获的二语的唯一途径.在大量的外显输入之后,就要重复,模仿,“小孩学舌”.对于有句式句型,有语法规范的东西,要举一反三,转换生成,在所要表达的语言环境中随时提取.对于没有更多的语言规律可求的习惯表达要专门记忆,比如,the key to the lock,(这把锁的钥匙,)而不是the key of the lock.the manager with the company.(公司的经理,)而不用the manager in the company.众所周知,成千上万的英语句型句式在英语表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对第二外语学习者来说,那些生动的,惟妙惟肖的,描写意境和描写动作的语言则更有挑战性:I put my finger over the end of the straw and allow a few drops of the cool moisture to slide into her mouth and ease her thirst.(我用手指封着吸管的一端,滴了几滴凉凉的水到她的嘴里,以缓解她的干渴.)句子中的“over”和“moisture”都是二语学习者见到本土人这样使用后才敢用的表达方式.在多年的观察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在母语确立后的汉语环境下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或其他二语的,无不经历过这样一种对语法的不断记忆,不断练习的艰苦外显输入过程.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下苦功夫,不花大力气,不背得“走火入魔”,不记得“晕头转向”,不听得如痴如醉,不说得口干舌燥,不翻得“神魂颠倒”,是不会从外显学习过渡到内隐学习状态的,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更不可能出现二语的自动化.如果说儿童习得语言是内隐学习过程,那么作为母语形成之后的成人通过大量的规范语言的外显输入之后,睡觉在梦中说的流畅英语应该是外显学习成功过度到内隐状态的一个初级标志,而梦中说英语则是白天艰苦训练的内隐体现.
3.3 向内隐学习过度要认知语法外显输入的先后顺序
英语语法外显学习向内隐学习过度不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渐进过程.通过努力,我们把第一批像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语言句式从外显过渡到了内因状态.其原因不仅仅是这些语言句式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内容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者想说的时候会像母语一样脱口而出,在无意识中也不会说错.而且这些通过学得转变成类似于习得的知识已经储存在大脑的潜意识之中,很难再把它忘记.之后,像Have you ever been To…?I’v made an appointment with….这样较复杂一点的语言又要不断地输入,不断地重复,不断地使用.当重复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外显和内隐之间又会出现一个契合点,这一层次的语言也会成功地过度到内隐状态.以此类推,循序渐进,规范语言外显的输入量越来越大,积累越来越多,表达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尽管输入和输出不一定是正比,但也绝不是学一句就仅仅会一句.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与已经储存在大脑里的旧的知识相融合,当外部刺激发生新的变化时,学习者就会修改加工其原有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新的外部刺激.[8]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者在原有的语言和语感基础上可以自动生成新的语言组合能力,这应该是外显学习依次过渡到内隐学习后学习者的一种直觉和本能.
4 结语
Bialystok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中认为“外显内隐理论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第二种语言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9]实践证明,要解决好非目标语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只有充分呈现外显语法知识,注意语言形式,提高输入的准确性,加大输入和重复力度,提高对语言项目的归纳能力,才能有效地重组和内化所学语言,熟能生巧,由机械训练过渡到自动生成才能在内隐机制中习得规则,在无意识过程中找到语感,显现出儿童学习母语的机制和特点.不难看出,内隐语法知识的获得依赖于最初的外显知识,外显语法知识的融入保证了内隐知识的最终获得,两者相互协同,使学习者成功获得第二语言.
〔1〕杨烈祥.外显语法指导的认知宏处理和微处理模式综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02).
〔2〕Ellis,R. Introduction:Investigating Form-focused Instruction[J].Language Learning,2001,(5):1-46.
〔3〕赵继政.外显学习内隐学习与激发意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
〔4〕张宏武,冯有贵.内隐学习与外语教学[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4):72-76.
〔5〕高远.增强语法意识,加强语法教学[J].外语界,2007(6):15-22.
〔6〕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 ited,1985.
〔7〕阳志清,杨烈祥.外语教学中的内隐/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23-25.
〔8〕余碧芳.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多媒体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06).
〔9〕马广惠.Bialystok的语言学习模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7(01):(10-12+16).
〔5〕陈斌蓉.知识接口之争及外语教学动态权衡观[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