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图书馆精神于高校图书馆的意义
2014-03-29黄倩
黄 倩
(广州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05)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法的基础理论,对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将“百年图书馆精神”列为主题,标志着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更具时代和内涵的阶段.
高校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高素质人才和科研的引导基地.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力量,彰显服务和信息方面的优势,是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研究并探讨的课题.
1 图书馆精神的提出
“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博弈圣经》.精神,体现的是非物质的、生生不息的、与时俱进的变化.图书馆精神就是以图书为载体的图书馆人所表现出的积极、创新的“内在动力”[1].
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人.回顾图书馆的历史,老一辈图书馆人如杜威、列国钧等都为中国图书馆界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表现出来的“内动力”不仅具有前瞻性,也具有传承性.
21世纪初,程焕之先生结合时代的需求,论述了图书馆精神的价值与重要性,概括出图书馆精神主要为三个方面,即职业、事业、科学精神.阐述了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提倡的三个原则.第一,人人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第二,人人享有自由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第三,免费服务是平等利用和自由利用图书馆的基本保障.[2]
如今,图书馆精神确立己近十年,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与与精神的传播者,虽然各项信息服务进入更人性、更系统化阶段.但于现实中,依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够完善的地方.
2 高校图书馆现阶段的状况
2.1 公平性
2.1.1 范围的公平性
所谓公平性,《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3].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对于高校以外的读者以及毕业后的学生,如果他们有使用高校图书馆的意愿,我们是将他们拒之门外还是接纳?拒之是否有公平性不够的疑义?接纳是视为在校生还是给予较少权限?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采取了拒绝的方式,即便是接纳也是有限性的.因此如何对待高校图书馆中边缘的读者,是深化公平性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2.1.2 使用权限
高校图书馆书籍使用权限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图书资料册数、类型总和的最高限额.当前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根据读者的个人身份状况分类、分级别的方式来借阅图书.不同类型的读者所借图书的册数以及借期各有区别.这是从读者学术研究程度的差别来规定的使用权限,当然具有其合理以及科学的一面;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每个读者都具有潜在的研究能力,仅以读者现在的状态来决定其使用权限,于图书资源充分利用而言,还是有不妥之处.有些读者拥有较高的图书权限,却很少使用;反之,部分读者阅读图书的利用率很高却又常常觉得权限不够.笔者以为,给每位读者以相同的权限,以图书借阅量的多少来获取更高级别的权限,才是更深层次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2.2 免费性
2.2.1 免费的宣传
免费,英文为free.意味着相对自由的、无拘束的状态.在百度里面解释为“不以货币交换形式供给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事物.”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科研、教学的信息,是一种无形的、无偿地使用资源的服务.而初始利用的读者,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对于这种资源是否为免费还处于待认识的层面.这意味着,免费使用高校图书馆的原则还没有普及,同时也表明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2.2 免费的程度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是提高未来高科技人才素质教育的基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不仅有纸质的馆藏文献,而且还支持数据库的检索、以及下载等多种信息服务.网络时代发展到如今,其覆盖的面不仅广,而且方便、快捷,资费相比以前也己大大降低.多媒体阅览室,是高校信息服务手段,如果沿袭以前的有偿服务可能不合时宜.目前许多高校采用半免费的形式,即每个月规定固定的免费时间,超出的时间再予以收费的措施,调动了师生们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说明免费的力度有了新的突破.当然,免费的同时依然要保证服务的质量.
2.3 高校图书馆人的事业精神
程焕文先生总结图书馆事业精神为四个方面:爱国、爱馆、爱书、爱人[1].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辅单位,非创收部门.如何从上到下让每一位馆员在工作中有归属感,有至高无上的荣誉感?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即执着的工作热情.这是高校图书馆事业精神的基础,也是灵魂.但在实际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真正具备这种纯粹热爱精神的馆员并不多.
3 重申图书馆精神的意义
3.1 图书馆精神是提高高校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素质的准则
每一个行业都有既定的职业规则,所谓“行有行规,家有家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成为规则的遵守者、执行者,但不一定就因此可以成为高素质的职业者.虽然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涉及到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多个方面[5],但馆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精神意识.因为精神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图书馆精神正是这一灵魂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是未来人才的摇蓝地,图书馆员是社会人才的引导者,如果没有较高的素质是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毕竟馆员的导向对人才未来的去向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因而,提高馆员的个人职业素质,就要重视精神层面的提炼,它关系并带动其它各因素的高低程度.
3.2 图书馆精神是高校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3.2.1 时代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
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基础服务飞速发展到现在集信息、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文明传承地,在这更新、替代的过程中,其信息服务的意识、理念也在变更提升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特定;服务方向高端、前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水平都应有自我的特色和风格,而高校图书馆的精神就是这一特色和风格的基础和实质,其精神主旨决定了信息服务的理念以及发展方向.无论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发生何种变化,都应秉着“公平、免费”的原则;在事业上,高校的图书馆人应保持着强烈的事业热爱精神,才能不违背图书馆精神的本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缘头活水来.”高校图书馆事业能够持续辉煌的缘头就是图书馆精神.
3.2.2 高校图书馆事业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其服务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提供的是教学、科研上的一体化工作.馆员扮演着多元化的社会角色:是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者、知识信息的导航员、教育工作者、技术专家[6].在持续、不间断的服务付出中,日积月累的单调、重复工作,难免不会有工作中的倦怠感.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因而,现今高校图书馆都有不同程度的竞争机制.不可否认,适当的压力确实可以带给馆员们以一定的动力,只是这种外动力终究不可能取代内动力,因为外来的压力是附加的动力,它有时会演化成一种完成既定任务的外在形式,情非所以;而从效果上来看,如果馆员内心拥有强烈的事业热爱精神,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必将全身心的投入;因为热爱,工作中必定主动;因为热爱,其工作的心情必是愉悦的,他带给读者的氛围也将是亲切、详和的;因为热爱,就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远比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来得更积极、更有正能量.
高校图书馆事业日益精进,如果没有精神动力的指引,好比航船没了帆,便会容易迷失方向.因而,继承和发扬高校图书馆精神是每位从事图书馆事业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3.2.3 营造一种高品质的工作环境,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充实,更需要管理者的内心文化底蕴以及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的殿堂,是清静的场所.阮冈纳赞曾“设想,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因为此,高校图书馆就该成为师生们心目中的“天堂”,如何建造这样的天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精神是激励馆员保持良好工作状态,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积极动机的心理过程,目的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对于调动和激发人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出色地去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激励,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精神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为着眼点的一种内在激励方法.[8]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管理层应该提出能够满足员工精神需要的目标,将需求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动机,使其表现出积极行为的过程.[8]显然,图书馆精神可以激励高校图书馆馆员们将外化的任务转化为内在的动因.管理者提出的既定目标应以关怀和尊重为原则,以切实可行为依据,公平、公正的制订,这样才能激发馆员们的内在能动性,体现出图书馆精神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意义.
〔1〕程焕之.论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S].1988(4):1-2.
〔2〕程焕之.图书馆精神—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J].图书馆,2005(2):38.
〔3〕程焕之.图书馆精神—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J].图书馆,2005(2):39-40.
〔4〕毕红芳.论高校图书馆宣传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59.
〔5〕职业素质的内容.http://zhidao.baidu.cn.com/link?url.
〔6〕张存娟,黎莉.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员素质研究[J].2011(3):11.
〔7〕孙燕.浅析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J].现代情报,2009,29(10):117-119
〔8〕李伟东.高校图书馆精神激励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