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溧水濮氏家族考察
2014-03-29曾超
曾 超
三峡研究 栏目主持人:滕新才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诗人群体中,三峡本土诗人罕见于文献典籍。虽然明代杨升庵等笼统称唐代诗人李远为蜀人或夔州人氏,但综观各家记述,语皆寥寥,并无的据。本期刊发李俊博士《唐代诗人李远故土考论》,梳耙前代总集、方志关于李远籍贯记载的歧异,聚焦《全唐诗》著录其《及第后送家兄游蜀》等乡愁诗,运用文学地理学相关方法,文史互证,发掘其中的三峡文化地理信息,确认李远为云安籍诗人。在唐诗的无比辉煌中,三峡本土诗人并未缺席。熊茂松博士围绕道光《夔州府志》体例的传承与创新,釐析其文献价值。缘其文理,皆因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素称“古字号”研究硬功夫。宋代大儒陆象山提倡“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廓然、昭然、坦然、广居、正位、大道、安宅、正路”的涵咏功夫,无论性理之学还是考据之术,都是值得记取的。曾超教授考索“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望族濮氏的科举、仕宦和诗艺才情,条理该家族在三峡文化建树及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成就。
白鹤梁题刻溧水濮氏家族考察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涪陵 408100)
溧水濮氏家族是白鹤梁题刻所见著名姓氏家族之一,它是晚清时期江苏溧水一个新崛起的家族,该家族以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而闻名,在晚清、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社会均深有影响。
白鹤梁题刻;濮氏家族;考察
在白鹤梁题刻中有诸多的姓氏家族[1],濮氏家族即为其一。濮氏家族是晚清时期江苏溧水一个新崛起的家族,它以濮运干为远祖,濮瑗为始祖。该家族在晚清、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社会均深有影响,主要表现在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等方面。
一、濮氏家族的构成
濮氏家族是晚清时期在江苏溧水兴起的一个世家大族,他以濮瑗及其后裔为主体,在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方面成就显著,延及当代。濮氏先世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由河南卫辉迁溧水,开创溧水(今江苏溧水)濮氏。
濮氏家族以濮运干为始迁之祖,以濮瑗为始祖。《江苏溧水濮氏家谱》(增补本)一卷,摘要云:始迁祖濮运干,南宋初因避金兵,自河南卫辉迁来溧水崇贤乡棣溪村。二世至八世已不可考。谱载世系图、世传,及清咸丰间知涪州瑗与其子知开封府文暹传略。濮思源等辑《江苏溧水濮氏家谱》(增补本)一卷(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称:始迁祖为[南宋]濮运干,始祖为[清]濮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2]。溧水濮氏经过近六百年的发展与积淀,到濮瑗时,溧水濮氏家族异军突起,以致《秦淮源头话溧水》[3]将“濮瑗苦学逢知己”作为歌咏赞叹的对象。
据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4]、《蒋蘅题记》[4]、光绪《溧水县志》[5]、《濮氏族谱》等,江苏溧水濮氏家族成员有:
蒲兰芬,濮瑗之祖,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上》云:“自有传”[5]407。
蒲绍輶,濮瑗之父,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上》云:“世有隐德”[5]407。
濮殿颺,濮瑗伯父,濮殿荣之兄。濮殿莹,濮瑗叔父,濮殿荣之弟。濮殿颺、濮殿莹“敦行,力学,及门多博雅士”[5]433。
濮殿荣,濮殿颺之弟。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下》云:“濮殿荣,字君行,号松溪,少孤,事母孝,抚诸弟有恩,既补诸生,与同县唐承鎬友善,力学,能文,宗谱未修,倡议纂述,旁行斜上,皆有条例”[5]433。
濮琳,濮殿荣之子[5]433。
濮瑗,字又蘧,号琅圃,晚清江苏溧水濮氏家族奠基人和公认始祖。其名见于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同治重修涪州志》[6]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涪陵市志》[7]931、《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8]卷九《秩官志·良吏》、《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朝)实录》41题衔[9]、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安岳县志》[10]、《简州志》[11]、《溧水县志》[5]405-433、《濮氏族谱》等。濮瑗“性孝友,尝刲股愈亲疾,而以为非儒者事,不使人知”[5]405。生有四子二女,四子即濮文暹、濮文升、濮文昶、濮文曦,二女为濮文漪、濮文湘。
濮琪,濮殿荣从子,濮瑗从兄弟。濮璜,濮殿荣从子,濮瑗从兄弟。濮琨,濮殿荣从子,濮瑗从兄弟[5]433。
濮琮,濮瑗从弟[5]405。
濮文暹(1830—1909年),原名濮守照,字青士,晚号瘦梅子,系濮瑗长子。其名见于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清实录光绪朝实录》、王同愈《栩缘日记》[12]卷二、震鈞《天咫偶闻》[13]卷二。据记载,濮文暹曾刲臂医父,孝奉继母,友爱兄弟,敦睦亲友,可谓“至性过人”。其生平事迹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六、江宁举人陈作霖《河南科用道南阳知府濮公行状》、唐晏《濮青士别传》(载其《海江文钞》)和《青士椿余考》[14]。
陈藕青,濮文暹之妻,被封为“夫人”,能诗。
濮文升(1848—1910年),字蘧生,系濮瑗次子。其名见于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涪陵市志》[7]931、《营山县志》[15]、《大清穆宗毅皇帝(同治朝)实录》56[9]、《土家族简史·土家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6]、《涪邑文峰塔记》[7]等。
濮文昶,字春渔,一字椿余,系濮瑗三子。其名见于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完颜崇实自订《惕盦年谱》叶六十四[17]、《同治进士名录》[18]、《汉阳县识》[19]等。
濮文曦,系濮瑗四子。其名见于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绪朝)实录》29[9]、《清代浙江官员履历目录》[20]等。
濮文琦,字弹绿,系濮瑗之女,典史何镜海室。其名见于《闺秀百家词选词人姓氏(一)》[21]。
濮文湘,湘一作相,字芷绡,系濮瑗之女,宝应(今江苏扬州市境内)朱策勋妻。
濮贤懋,字瓜农,濮瑗之孙,濮文升长子。见于《濮文升题记》、《濮氏宗谱》、《江西农工商矿纪略》、王懿荣《天壤阁杂记》[22]、《天咫偶闻》卷六、刘鹗《抱残守缺斋日记》[23]等。有子五人,女三人。
濮贤忱(1855-),字丹吾,濮瑗之孙,濮文升第三子。见于《濮文升题记》、崔瑛《琼笙吟馆诗余》校注》[24]、《徐樾〈遗园诗集〉校注》[25]等。有子四人,女三人。
濮贤恭,字寿铭,濮瑗之孙,濮文升第四子。见于《濮文升题记》、《濮氏宗谱》等。有子三人。女一人。
濮贤怡,字云谌,濮瑗之孙,濮文升第五子。见于《濮文升题记》、《濮氏宗谱》等。有子二人,女一人。
濮贤泌(1866-),系濮瑗之孙,濮文升第六子。见于《濮文升题记》、《蒋荇等题记》[7]和《蒋荇题记》、《濮氏宗谱》等。
濮贤愈,濮瑗之孙,濮文升之子。见于《濮文升题记》。
濮贤恺(1855-),字星桥,濮瑗之孙,濮文升之子。曾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题字。有子三人:良培、良圻、良堪。
张思源,濮文升妹夫,见于《濮文升题记》。
朱学曾,濮文升之外甥,见于《濮文升题记》。
濮贤恪,濮文暹长子。
濮良容,濮贤忱之女。适浙江李道洋,字亮卿,系巴金之叔父。
苏民,原名濮思荀,濮瑗后裔,当代中国著名演员。
濮存昕,濮瑗后裔,苏民之子,当代中国实力派男演员。
二、濮氏家族的科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科举对中国古代士人影响极大。濮氏家族虽崛起于晚清,却深受科举之影响,濮氏家族即以科举起家,仅在濮瑗及其子孙三代就产生了3名进士,还有不少举人和诸生。
濮瑗,进士。《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濮瑗,江苏江宁府溧水县进士。《涪陵市志》第931页《涪州清代历任知州名录》云:濮瑗,进士。《秦淮源头话溧水》有“濮瑗苦学逢知己”即咏赞其事。据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瑗,道光辛巳恩科举人。道光丙戌朱昌颐榜进士。
濮文暹,补县学附生,随父濮瑗至四川。太平军占领金陵(今江苏南京),省试中辍,改名文暹,北上京师应顺天乡试。咸丰己未(1859年)恩科举人,同治乙丑(1865年)会贡士,殿试二甲崇绮榜进士。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文暹,咸丰己未顺天恩科举人,同治乙丑崇绮榜进士。
濮文昶,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顺天恩科举人。《同治进士名录》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与濮文暹同榜进士。完颜崇实自订《惕盦年谱》叶六十四云:(同治四年乙丑)四月,榜发,大儿落第。而濮青士名文暹、其弟名文昶,同榜成进士。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文昶,咸丰己未顺天恩科举人,同治乙丑崇绮榜进士。
濮文升,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注云:濮文升,进士。但《涪州清代历任知州名录》[7]931无濮文升“进士”学历。
濮文曦,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文曦,光绪丙子顺天榜举人。
濮贤懋,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贤懋,光绪癸酉顺天副榜,光绪己卯顺天榜举人。
濮殿颺,光绪《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道光甲午岁贡。濮莹,庚辰恩贡。濮松云,庚戌岁贡。
据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下》载:濮殿荣,诸生。濮琳,诸生。濮璜,诸生。濮琨,诸生。
三、濮氏家族的仕宦
“学而优则仕”,濮氏家族自濮瑗蜚声政坛后,以濮瑗及其子孙三代在晚清、民国的政坛极为活跃,尤以濮瑗、濮文曦、濮文升、濮文昶等最为显著。
濮瑗,清道光年间曾任安岳知县。《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朝)实录》41题衔云:“署峨边厅安岳县知县濮瑗”。在任期间,濮瑗周历四境,察民疾苦,并剪除奸猾。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上》云:“初试四川安岳知县,尝易布衣履,挟一僮,周历四境,察民疾苦。县有大猾林元端,多薮盗,历任不敢诘。会岁暮,瑗侦其家所养死士,皆散归无备,乃阴率健役掩之。初出,从者不知所往,及近贼,始告之,元端以火枪伤瑗腕,然后就执。县人初闻瑗伤,咸皇皇然,而瑗已缚元端入城矣,立寘之法”[5]407。在任官安岳期间,濮瑗还主持修纂了《安岳县志》,有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版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曾重刊道光《安岳县志》。
濮瑗因在安岳政绩卓异,“上官嘉其才,调华阳知县,以亲丧去官服阕”[5]407。
濮瑗,清咸丰年间曾任简州知州。在任官简州知府期间,有《咏简州圣德寺白塔》诗。曾主修《简州志》14卷,黄朴、陳治安撰,清咸丰三年(1853年)版本,现藏哈佛大学,2008年9月进行数字化处理。
濮瑗,清咸丰三年(1853年)任涪州知州。《濮文升题记》云:“咸丰癸丑(1853年),先大夫琅圃公来治涪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濮瑗,咸丰三年(1853年)任。实心为政,不事粉饰,士民畏威怀德,卒于官。桐城县吴公之亚也。《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有濮瑗。《涪州清代历任知州名录》[7]931云:濮瑗,进士。江苏溧水人。咸丰三年(1853年)任涪州知州。《溧水县志》载:“时粤寇陷两湖,川以东防事方亟。瑗乃便度险阻,筹水陆守御具,议者欲仿军兴各省例增立厘局,瑗虑扰民,执不可,而以糶常平仓之余谷价应所需,不足则出俸钱佐之,民感其德,不劝而输者日至。瑗于暇时,复进诸生而课之,曰:吾以消其兵革之气也。既而警报纷来,或劝徙家口出城,曰:吾以此城为生死,吾家人以吾为生死,有出避者诸君共戮之。人心由是益固。而瑗以积劳致病,遂卒,年甫六十。……居官凡三十年……无他蓄,宗族亲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没后,涪民私立社于小河之浒,岁时祭之。”[5]407-408
据《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濮瑗还曾为嘉定通判和叙州同知。据维基百科,濮瑗还曾为江津知县,并协修道光《重庆府志》[26]。
濮文曦,曾为候选知县。《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绪朝)实录》29云:“候选知县濮文曦……着吏部、及四川总督、江西巡抚、饬令该员等、迅赴云南。交唐炯差遣委用。”《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议叙内阁中书”。
濮文暹,曾为新昌知县。《清代浙江官员履历目录》云:濮文曦,江苏江宁府溧水县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曾任浙江绍兴府新昌县知县。
濮文暹,供职于刑部,先后任陕西司主事、员外郎、四川司郎中。在刑部供职10余年期间,濮文暹“居心平恕,察事精详”,著有《提牢琐记》,当时被奉为成法。《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刑部主事,陛员外郎,擢四川司郎中”。
濮文暹,京察一等简放河南开封府遗缺知府。据《慧因室杂缀》,时部中司谳事者,为溧水濮文暹,简南阳知府,贫不能成行,五贷款送之抵任。而《清实录光绪朝实录》载:署开封府知府濮文暹、招权纳贿,多令属员拜认门生。
濮文暹,清光绪九年(1883年),入潼关道堂,后改授南阳府知府。濮文暹任南阳知府前后10余年(中间曾任开封府知府,彰德府知府),政通人和,百废俱举。南阳府旧有童子试,参试者必须捐钱以作为进身阶梯,各县将这部分收入用于修城墙,办团练。濮文暹到任后,革除旧制,“由是寒士得自奋而无幸者矣!”南阳府东境的淮河源流,长久得不到疏浚治理,经常泛滥成灾。濮文暹到任后,修筑堤防,保障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上司重视,晓谕各府县效仿。濮文暹在南阳府主政有方,“政声洋溢于中州,盛德之称满于人口”,朝廷加封濮文暹三品官衔,赏戴花翎,升用道员。李嘉绩《代耕堂中稿·鹤巢草46》有《寄濮青士太守南阳二首》,云:廿年阙下作秋官,出守南都鬓未斑。海内文辞推哲匠,山中寇盗戢神奸。侧闻三调纡良策,那得重逢破醉颜?此日啸歌却不废,境中桐柏是名山。一周甲子纪豪英,老辈交深澹墨名。西蜀酒杯犹昨日,中原文檄忆平生。青郊颂雨陶仁会,红烛修书宋子京。近识韩公佳兴在,如椽大笔署弥明。
濮文暹,曾担任府学堂总教习。据王同愈《栩缘日记》卷二记载:1903年两江学务处参议为缪荃孙、汪凤藻、费念慈、张謇、刘奉璋、邓邦述、濮文暹、胡玉缙、杨模等九人[12]421。
濮文暹在继母殁后,年逾六十,服阙不再出仕,迁居金陵,优游园林,“拥高柳千株”。
濮文升,曾任营山知县。据清同治九年版《营山县志》记载,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春,营山知县濮文升导民重修骆市桥,桥成而作《重修骆市桥碑记》。
濮文升,曾三任涪州知州。白鹤梁题刻《濮文升题记》云:“咸丰癸丑(1853年),先大夫琅圃公来治涪州,……同治辛未,文升复承之是州”。《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十》云:濮文升,“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三年(1877年)三知涪州”。《涪州清代历任知州名录》[7]931云:濮文升,江苏溧水人。同治十年(1871年)任涪州知州,当年因病历任,其后两次回任,一在同治十二至十三年(1873—1874年),一在光绪三年冬至八年(1877—1882年)。《水下碑林——白鹤梁》[27]147云:濮文升,曾三任涪州太守。
濮文升,任官涪州期间,其重要事迹主要有三。其一是参与处理黔江教案。见于[清]宝鋆、载龄、沈桂芬、徐桐等奉敕修《大清穆宗毅皇帝(同治朝)实录》56、《土家族简史·土家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等。其二是题刻白鹤梁,是为《濮文升题记》。其全文云:咸丰癸丑(1853年),先大夫琅圃公来治涪州,文升与兄文暹、弟文昶、文曦侍,三载于兹,颇穷蒐访,独以莫见石鱼为憾。同治辛未(1871年),文升复承之是州,自时厥后,凡三至焉。江山云物,皆若有情,然终莫见斯石也。今年春,水涸鱼出,因偕诸友流览其上,让酒之暇,余兴未已,爰叙颠末,以志不忘。同游者霑益娄橒、婺源胡寿春、芜湖沈福曾、中江岳尚先、眉州何晋铣、归安吴瑜、乌程沈锌庚、昭文范观治、营山张元圭及余弟文曦、子贤懋、贤忱、贤恭、贤怡贤泌、犹子贤愈、妹夫顺德张思源、甥宝应朱学曾、顺德张元珏。清光绪七年(1881年)辛巳春正月甲子朔二十正癸未溧水濮文升记。其三是修建涪陵白塔。涪陵文峰塔,俗称“白塔”,位于涪陵城东7.5千米的长江南岸刘家山山脊。明代建有木塔,在今址之上,毁于明末。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为砖塔,历时4年竣工。为八面楼阁式砖石结构,总占地面积870余平方米。塔基台阶四重,塔正八方形,共9层,连佛刹顶总高约40米。各层转角处檐下塑有龙头、兽头、人像、花草等彩绘图案,塔顶为铜质串珠形尖顶。塔身稳固,雄伟壮观,曾遭雷击,但至今安然无恙。白塔正上方有“天高日近”四个大字。塔门镌联曰:“大雅广扶持一柱擎天开泰运,斯文真主宰三台立地庆升华”。横额“贵相腾辉”。对联反映了濮文升忧国忧民,希望国运昌盛的美好情怀。门内南壁嵌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涪州知州濮文升撰写的《涪邑文峰塔记》,刻有建塔经过。每层有石级,可从第一层沿石级盘旋而上,每层开有拱形小窗,可在塔内放眼八面。各层设有神龛,供祀文昌、关圣、山王、雷神等。白塔现今基本保存完好,为涪陵一大景观,有人将其誉为“涪陵的城标”。《涪陵市志》第18页《大事记》云:同治十三年(1874年),州东重建文峰塔落成,高40米。《涪陵市志》有“白塔”介绍[7]1382。《涪陵辞典》有“文峰塔”词条[28]388。
濮文升,治理涪州,《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十》颇有微辞,云:濮文升,多情任性,重世谊。凡其父门生,不问贤否,虚心听受,往往混淆曲直。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三年(1877年)三知涪州,富人多有投其所好重贽拜于门下而在外威福者,始终庇之。但总体而论,其治理涪州还是得到民众的充分肯定。《水下碑林——白鹤梁》[27]147云:濮文升,政绩颇佳,深受民众敬爱。故在涪陵蔺市龙门桥东立有濮文升德政坊,惜于1961年冬被拆去,难窥其治理涪州之绩效。
濮文昶,曾任汉阳知县。《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湖北汉阳知县”。在任官汉阳期间,曾赈济饥民。其兄濮文暹诗集多有描述。濮文暹诗集卷四叶十有《寄椿余弟四首》,其二云:群溺作孤援,岁饥民则丰。下有注云:谓弟赈溺事。凡养之自秋至明年春,十三万人,仍资送回籍。又卷八叶十五有《哭椿餘三弟》,云:初政汉之阳,声光功殊俗……其间最大事,援溺登平陆;一十三万人,到今尚尸祝。又卷二叶二十一有《寄椿餘》诗:悲风从西来,浮云向东去;风云本同根,须臾不可遇。昨闻汝之官,已是十月暮;冬冬衙鼓催,森森有司怒;冻拳握手版,徘徊邀一顾。家居我厌客,阍者不敢诉;时于蒲团间,孤觑生死路。而汝复何堪,棘丛学鹭步。高浪升与沈,布帆新又故;风色故善占,虚舟安可住。去春长安花,今秋汉阳树。哀鸿遍大野,茫茫安所赴?莫设矰与罗,伤哉犯霜露;其惜稻与粟,悲哉思反哺。报国徒区区,区区不堪误。濮文昶还曾为《汉阳县识》作记。清光绪十年(1884年),张行简编纂印行《汉阳县识》,汉阳知县濮文昶称其为“以邑人谈邑事,易于传信。括以《三略》,附以《七錄》,若网若纲,要而不繁,简而不漏。”2001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再版有(清)濮文昶、张行简所编著《光绪汉阳县识》。
濮文昶,曾任麻城知县。《古代麻城行政长官名录》[29]记同治年间(1861—1875年)、光绪年间(1875—1908年)麻城知县有濮文昶。
濮文昶,曾任随州知州。《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文昶,随州知州。
濮贤泌,据溧水县档案馆2002年濮存昕父子捐赠《濮氏宗谱》记载:濮贤泌,曾任安徽省民政厅科长。
濮贤忱,曾任四川若干县知县。在任官双流知县期间,曾聘李澄波(字天根)为家庭教师。崔瑛有《七夕濮丹吾大令招讌郁姑台与陈楚士太守游山谷祠涪溪诸胜再叠前(均)韵》。在任官成都知县期间,徐樾有《人日成都知县濮丹吾、华阳知县胡孝博约游草堂寺,因事不赴,诗以谢之》。
濮贤恭,据溧水县档案馆2002年濮存昕父子捐赠《濮氏宗谱》记载:曾任江西省通判。
濮贤懋,《溧水县志》卷九《选举志》云:濮贤懋,候选知县。据溧水县档案馆2002年濮存昕父子捐赠《濮氏宗谱》记载:濮贤懋,放江西候补,曾任该省新昌县知县。濮贤懋,还曾任德化县县令,《江西农工商矿纪略》(德化县·工务)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据该县县令濮贤懋表称,今有本县黄寿国等人,在该县新霸一地开设火柴公司,拟制火柴出售。
濮贤怡,据溧水县档案馆2002年濮存昕父子捐赠《濮氏宗谱》记载:濮贤怡,曾任四川省通判。
四、濮氏家族的文化成就
濮氏家族自濮瑗以力学博取功名后,虽然任官仕宦,但仍然坚持了注重学术的传统,取得了极大的学术成就,涌现了红学家、诗人、词人、诗词家、法学家、著述家等,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大的贡献。
(一)濮瑗
濮瑗,励志苦学成功名,以致《秦淮源头话溧水》将“濮瑗苦学逢知己”作为歌咏赞叹的对象。居官三十年,所嗜惟书。《溧水县志》载:“居官凡三十年,书千余卷外无他蓄”。濮瑗为学无门户之见。《溧水县志》云:“瑗于学无所不窥,而不分别时代、门户、诸子。尝侍立大树下,辩论汉宋宗旨,瑗因指示之,曰:人必高于树也,始俯其全体,今有东仰者识树之阳,曰:吾尽之矣。复有西仰者,识树之阴,亦曰:吾尽之矣。所见固亲切,然各得树之一面耳。群儒之窥圣人,何以异是”。在任官安岳期间,主持修有《安岳县志》;在任官简州期间,主持修有《简州志》14卷,还有《咏简州圣德寺白塔》诗,另有无题诗一首。在任官江津期间,曾协修道光《重庆府志》。
(二)濮文暹
在濮氏家族中,濮文暹的文化成就最高,文化建树最多。濮文暹熟谙诗、书、经、史,凡天文、算学、地理、任遁诸术无不精通,且好鼓琴,擅声曲,工诗文以及刀槊诸术。震鈞《天咫偶聞》卷二云:濮文暹(1830—1909年),原名濮守照,字青士,晚号瘦梅子。江南溧水县人,乙丑进士。官比部郎,外擢河南南阳府知府。有政声,以循吏荐卓异。诗、古文得阳湖恽氏之传,著《见在龛文集》。尤精天算,已有著述。及见李壬叔书,自以不能过之,遂止。诗文高古,实近代一作家也。
1.红学研究。濮文暹与弟濮文昶嗜读《红楼梦》,为我国研究《红楼梦》的著名人物,是我国较早的《红楼梦》收藏家和研究家。清同治四年(1865年),濮文暹与其弟濮文昶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题跋》。云:“《红楼梦》虽小说,然曲而达,微而显,颇得史家法。余向读世所刊本,辄逆以己意,恨不得起作者一谭。睹此册,私幸予言之不谬也。子重其宝之。青士、椿馀同观于半亩园,并识。乙丑孟秋。”
2.诗歌。濮文暹是近代著名诗家。《天咫偶闻》卷二说他“诗、古文得阳湖恽氏之传”。《晚晴簃诗汇》称其诗“早年多悯兵事,似张船山;晚岁旁涉佛理,又似汪大绅”,陈三立序其集谓其“天才照烂,悱恻而委备,盖于昔贤遗轨,雅近元、白者”。濮文暹于各地多有诗作。如齐鲁有《佛峪看红叶》《华不注山》等;于东北有《早发山海关》等。于巴蜀则有《入蜀》、《过涪州有感》等。其《过涪州有感》云:十五年前泪,江流尚有痕。沧桑一家感,君父两朝恩。山色旧城郭,水田新子孙。北岩几回首,俎豆最消魂。
3.法学。濮文暹任职刑部十余年,是著名的法学家,著有《提牢琐记》,是著名的法学著作,被时人奉为成法。
4.著述。濮文暹是著名的著述家,一生著述丰硕。除上面提到相关著述之外,尚有《见在龛集》(8册)和《见在龛杂作存稿》4册存世。其中,《见在龛集》二十二卷,十二卷为诗,十卷为文。又《明湖载酒二集》,濮文暹撰。《南阳道教石刻碑文资料初集清目》有濮文暹《南阳玄妙观张耕云道士砖塔铭并序》。《泰山历代著述提要》载濮文暹有《游岱笔记》。《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细目》载濮文暹撰有《孝行录》。还有《题山谷老人尺牍卷子》,陈三立《散原精舍诗》卷上有《濮青士观察丈题山谷老人尺牍卷子》一诗,诗云:我诵涪翁诗,奥莹出妩媚,冥撏贯万象,往往天机备。世儒苦涩硬,了未省初意,麤迹扫皮毛,后生渺津逮。
5.挽联。濮文暹还特别擅长写作挽联。濮文暹有挽妻联,文云:此别不多时,但未知世界三千,待我在天还在地。深情无不报,难再得俸钱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又吴恭亨《古今联话集锦01—对联话(卷九·哀挽)》载溧水濮青士挽友云:酒杯边浇不醒故人魂,指三寸桐棺,便了却生死交情,弟兄缘分;药堆里苦剩有孤儿泪,守一盂麦饭,直哭到十年落第,万里思亲。
6.小说。濮文暹在任职刑部期间,与大刀王五多有交往,其事迹被写进小说之中。徐珂《清稗类钞》有大刀王五疏财尚义。《春冰室野乘》2有《纪大刀王五事》。李艺《大刀王五》、无名氏著《大刀王五》(《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收录,清代文言武侠小说)均有描述。
(三)濮文升
濮文升,在营山有《重修骆市桥碑记》;在涪州,主持修建的白塔,成为涪陵的城标;撰有《涪邑文峰塔记》;在涪陵白鹤梁,有题刻《濮文升题记》。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第147页注云:濮文升,工诗词,精书法,其字飘逸潇洒,令人悦目。
(四)濮文昶
濮文昶与兄濮文暹同为中国红学研究的开创者。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题跋。“甲戍本”脂砚斋评《石头记》,刘铨福藏,为残十六回本。上有濮氏兄弟濮文暹(青士)、濮文昶(椿余)二人题跋。
濮文昶擅词,是著名的词家。有《洞仙歌》、《惜余春(甲子,十二月,叶县题壁)》、《河满子》、《卜算子》、《步蟾宫》等词作。
(五)濮文曦
濮文曦有《诗集》,如《浪淘沙》云:忽有秋虫一两声,啼碎黄昏雨。
(六)濮文琦
濮文琦,近代女词人。《闺秀百家词选词人姓氏(一)》收录有《虞美人·种桃花》、《双调望江南》《忆王孙》、《相见欢》、《浣溪沙(题沈鹤子表叔荷花册页,蓋其悼亡之粉本也)》、《更漏子(寄外)》《菩萨蛮(寄外)》、《南柯子(病中)》、《踏莎行(归雁)》、《减字木兰花》、《柳梢青》、《菩萨蛮(寄外)》《添字昭君怨(秋蝶)》、《柳梢青(秋柳寄外)》、《如梦令》、《踏莎行(题自画荷花)》、《菩萨蛮(画牡丹花瓣)》、《醉花阴(同次泉联句,题牡丹花瓣)》、《眼儿媚(暮春)》、《长相思(愁)》、《一剪梅(秋夜)》、《柳梢青(杨花)》、《浣溪沙》、《惜黄花慢(月)》、《摘红英》、《菩萨蛮(送外之作)》、《祝英台近(重过余氏园)》等词作。
(七)濮文相
濮文相,字芷绡,著有《怀香阁诗钞》,另有濮文湘《怀湘阁词抄》一卷,民国十五年(1926年)刻本。濮文相有《南歌子·感事》词,云:说梦原无据,烧香又太痴。起来嫌早睡嫌迟,却似初笼鹦鹉学新词。送别人何处?催归鸟未知。魂儿刚剩一丝丝,险被东风吹上断肠枝。
(八)濮贤忱
濮贤忱曾与崔瑛等有诗词唱和,故崔瑛有《七夕濮丹吾大令招讌郁姑台与陈楚士太守游山谷祠涪溪诸胜再叠前(均)韵》以记其事。
(九)濮贤懋
濮贤懋古泉收藏甚富,藏有舜乘马币、夏禹安邑货布、商币、周垣字币、齐刀、莽币等,后归南通博物苑。王懿荣《天壤阁杂记》载,“有一老幕,周姓,自东而陕而川,亡去数十年矣。好聚古泉,身后萧条,同乡唐真牧为余作缘,以重值得其家古泉。钱有太平百钱,字最奇,濮瓜农同年有此一品,曾傲我,今乃压之”。还喜好收藏字画,胡义赞曾藏有石涛《山居图》、恽南田《鹤鸣九皋诗意图》等。据晚清震钧的《天咫偶闻》卷六载:“赵氏一家《墨竹》卷,首子昂,为中峰和尚画竹,次管仲姬,为淑琼作。次仲穆,老竹一枝。后有王樨登七跋……此卷国初为安麓村物,后不知入谁氏。近归胡石查,又属之濮瓜农矣。”
(十)濮贤恺
濮贤恺,曾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题字,共六行,全文为:“燮臣先生大人清玩: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者不究质源。星桥濮贤恺”。四十三字内涵深奥,书法极佳,刀功老到,用笔劲健、骨肉俱美,字字一丝不苟,刚健之中含有灵秀之气。
(十一)陈藕青
陈藕青,能诗,濮文暹诗集卷四附有《与内子联句得七绝一章》。
总之,濮氏家族在科考举业、仕宦为官、治政临民、文化建树等方面均极为卓著,对三峡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均深有影响。
[1]曾超.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的姓族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
[2]濮姓家谱文献[EB/OL].http://www.10000 xing.cn/x309/2013/0314103216.html.
[3]秦淮源头话溧水[EB/OL].http://blog.sina. com.cn/s/blog_61095d8c0100m3pv.html.
[4]曾超.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溧水县志[C]//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3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6][清]吕绍衣.同治重修涪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成都:巴蜀书社,1990.
[7]四川省涪陵市志编纂委员会.涪陵市志[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8][民国]施纪云.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M].民国十七年(1928年)本.
[9][清]贾桢,花沙纳,阿灵阿,周祖培.大清实录[EB/OL].电子本.
[10][清]濮瑗.安岳县志[M].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本.
[11][清]濮瑗.简州志[M].清咸丰三年(1853年)本.
[12]王同愈.栩缘日记[C]//[清]王同愈著,顾廷龙编.王同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清]震鈞.天咫偶闻[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4]《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札记(上)[EB/OL].http://www.hongloumengs.cn/hongloumeng/13/hongloumeng7085.htm.
[15][清]翁道均.营山县志[C].清同治九年(1870年)本.
[16]《土家族简史》编写组.土家族简史[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7]周汝昌.附青士椿馀考[A].周汝昌.红楼梦新证[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18]同治进士名录[EB/OL].http://blog.sina.com. cn/s/blog_69807b1a0100p57j.html.
[19][清]濮文昶.汉阳县识[M].清光绪十年(1884年)本.
[20]清代浙江官员履历目录[EB/OL].http://tieba.baidu.com/p/53054179.
[21]闺秀百家词选词人姓氏(一)[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a0b4e0100gxxr.html.
[22][清]王懿荣.天壤阁杂记[M].清光绪乙未年(1895年)本.
[23][清]刘鹗.抱残守缺斋日记[M].电子本.
[24]滕福海,崔瑛《琼笙吟馆诗余》校注[D].南宁:广西大学,2007年.
[25]石天飞.徐樾《遗园诗集》校注[D].南宁:广西大学,2005.
[26][清]王梦庚修.寇宗撰.重庆府志[Z].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本.
[27]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28]《涪陵辞典》编纂委员会.涪陵辞典[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29]古代麻城行政长官名录[EB/OL].http://tieba.baidu.com/p/639851212.
(责任编辑:于开红)
A Study on the Lishui Pu’s in White Crane Ridge Inscription
ZENG Chao
The Lishui Pu’s is one of the famous surname families found in White Crane Ridge Inscription, and also a new rising fami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was famous for the numerous officials by mean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good running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cultural cre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ge of China.
White Crane Ridge Inscription; Lishui Pu’s family; study
K928
A
1009-8135(2014)05-0001-08
2014-05-13
曾 超(1966-),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博士,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中心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白鹤梁题刻文化遗产研究”(12SKP0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