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舞蹈教学评价 提升综合文化意识

2014-03-29尤怡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技能

尤怡红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历史、社会文化、民俗劳作、宗教信仰等信息,因此舞蹈教学不仅是掌握动作技能,也必将包含舞蹈文化内涵的感受与学习,从而提高审美情趣与综合素养.师范类舞蹈教育中的文化渗透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同时也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学生学习的动因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评价,因此改革舞蹈课程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舞蹈教学评价功能,才能更好地改善舞蹈教学,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众所周知,舞蹈课程以形体为表现手段,因此舞蹈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形体展示和动作技能的高低进行考评,大多以学习结束的考试为最终评价.然而舞蹈课程不仅是动作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所学舞蹈的文化内涵,从而赋予动作内在情感,成为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因此教师的教学是舞蹈文化渗透和艺术能力、情感表达的外化,纯功能性的动作学习绝不是舞蹈教学的目的.所以舞蹈课程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评价内容都应该更为全面和综合,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和附属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层次.

1 探索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新思路

舞蹈是一门形体展示的技能学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完整把握和达到有质量的呈现必须经过一定过程的训练,才能最终形成学习效果,因此舞蹈教学更加强调项目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果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对舞蹈文化知识的讲授,舞蹈技能的示范讲解、舞蹈情感内涵的渗透,因此舞蹈学习过程不仅是动作技术属性的逐渐把握和规范化的过程,也必须是对舞蹈文化不断感受和探索的过程,从而逐渐加深对舞蹈风格特征与内在情感表现的理解.因此将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综合全面地考量学生对舞蹈课程的整体性把握.

1.1 重视过程性评价

每个舞种的学习大多经过初期了解接触、元素学习训练、综合训练提高三个过程,舞蹈文化内涵必须渗透在每个过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中.因此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将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舞蹈文化意识,使舞蹈教学项目能够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项目学习初期可以书面形式或是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所学舞蹈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宗教环境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他们对民族文化因素、地域特点与舞蹈风格形成的关系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舞蹈动作的文化表达,为元素学习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元素学习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抽查、课堂测试、阶段小测、基本功考核等方式加强教学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舞蹈文化内涵渗透于形体动作之中,贯穿在学习的每个阶段.例如要掌握蒙族舞蹈风格端庄稳重、大气豪迈、开阔坦荡的天之骄子气质,必须通过具体的体态、胸背、肩、腕、臂、马步学习和训练来获得,而在这些元素训练中,如果没有渗透进蒙族精神气质和民族文化则完全不能把握住动作的韵味,体现蒙族人民的内在神韵,这些元素训练便成了功能性的身体活动.因此通过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调整教学,选用恰当方法和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把专业技能与舞蹈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舞蹈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推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当舞蹈文化渗透到每个元素动作中,使教学成为从有意到无意,从有形到无形的文化传承,舞蹈教学才能成为回归到本体文化意义的有效和成功的教学.

1.2 改革结果性评价

舞蹈所具有的表演性特点使其终结性评价成为有特色的成果展示,也是舞蹈学习全面综合的考评,是舞蹈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它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舞蹈情感的表达、舞蹈文化的体现、综合表现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成果性评价还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如果简单地以动作技能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将使舞蹈成为盲目的动作展示机器而失去生命力和感染力.成果性评价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以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全面综合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深入地揣摩舞蹈内涵,结合自已内心体验,不断地发现与尝试恰当的表现方式,以此加深他们对特定舞蹈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感悟与表现,使成果性评价成为学生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此时的评价才真正成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肢体的表达成为他们最自然、最内在的情感宣泄.因此舞蹈成果评价不仅仅是期末现场表演,还应包含艺术实践活动、舞蹈创编、毕业晚会等,这才能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强化舞蹈文化表达,对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职业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毕业晚会的主题制定、结构把握、节目编排、服装设计、舞美布置等等正是学生艺术能力、文化积淀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良好契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实施方案、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指导,把握各个环节、各个内容的进行与协调配合,学生在准备毕业晚会的过程与实际表演中,全方位地检验自己的舞蹈能力与文化素养,实现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2 加强多元评价 激励学生完善自我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基本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大多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舞蹈教学的感悟与体验则是多样和灵活的,也因而削弱了评价的实际效果.作为技能学科,舞蹈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中必须紧密地跟随着教师在每个环节对动作的讲解示范及时做出反映,不断地根据教师的要求自我调整、自我修正.加强多元化评价还能启发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使之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评价的主体,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自评与互评中学生应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对动作技能要领、感情内涵做出明确的判断,进而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例如东北秧歌“顿步”为什么要强调脚向下踩胯往上提,重心快速移动?通过互评讨论明确如果重心移动慢,则步伐不够干净利落,那么就无法恰当地表现东北人直爽、泼辣的性格特征,缺少热情活泼的情绪与气氛.这个过程中对舞蹈的技能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内在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加深学生对舞蹈技能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加贴近舞蹈内在本质.加强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对“所以然”的思考与探索,树立舞蹈文化意识,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果最终需要依靠社会的检验,只有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引入社会评价,十分重视实习单位、行业教师与领导、专家参与评价,通过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和有效互动,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舞蹈文化渗透的意义与作用,并以此指导舞蹈教学改革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表明,少儿舞蹈绝不追求高难度动作技能,而是以充满儿童情趣的舞蹈语汇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愉悦,引导幼儿情感表达与创造性思维,这与我们舞蹈教改目标完全一致,因此社会评价也将成为对舞蹈教学改革成效的最具权威的评判标准.

3 制定评价标准 促进课改深入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考核评价标准是实施多元教学评价,推动舞蹈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发挥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制订时要注意评价体系构建中指标项目的全面性和各项目权重的适当性,兼顾全面,突出重点,使之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制定的《五年制舞蹈考核内容与标准》、《三年制舞蹈考核内容与标准》中作了尝试,评价内容包括规范动作技能表现、学习态度、舞蹈内涵意蕴风格特征、技能应用能力、创编能力、艺术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要求,根据年级、层次对技能标准与文化渗透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长,动作规范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加大对风格特征的把握和内在表现力的要求.例如,在二年级《藏族民间舞》考核标准对“中”的要求是:动作协调节奏准确,与音乐配合良好表演完整,初步掌握藏族舞蹈基本体态.“良”的要求是:动作较规范,基本掌握藏族舞蹈动律特点与风格特征.三年级《东北秧歌》考核标准对“中”的要求则是:动作规范要领准确.基本掌握东北秧歌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特点,动作有一定对比,情绪饱满.“良”的要求是:较好把握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基本感悟动作内在情绪与韵味,有一定表现力.二年级“良”才有基本掌握舞蹈风格特征要求,到了三年级评“中”就要求情绪表现,评“良”则对风格特征和动作内在情绪、韵味的表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说,我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有意识地加强舞蹈文化的渗透与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激发他们把握舞蹈内在神韵,有效地推动舞蹈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同步发展.

总之,要实现舞蹈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高,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优质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评价指导.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适用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准确认识与把握,对于全面展示与体现舞蹈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树立文化传承意识,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37.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55.

〔3〕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3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65.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技能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