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其反思
2014-03-29李雄文俞红秀
李雄文,俞红秀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其反思
李雄文,俞红秀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在新形势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特点.本文从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出发,分析其成因及改善对策.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成因;对策
择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择业中,对择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也就是说,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且做出选择与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变化、新特点,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1.1 价值主体上以自我为中心,出现“自我型”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在职业评价和职业的选择上,多只注重自我,他们往往沉浸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小圈子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利益,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把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与社会价值割裂开来,从而陷入至狭隘的个人主义“泥潭”中.
1.2 价值目标追求经济利益,功利色彩浓重
在择业中,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过于讲实惠,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他们看重的是工作单位的薪水、福利待遇.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中,毕业生问得最多的就是收入多少,福利高不高,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作地点、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很轻.据调查,43.9%的毕业生表示,只要工作单位“待遇高,条件好”,他们可以违反已经签订的就业协议,甚至放弃户口;而33.1%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优厚,他们可以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1].
1.3 地域选择向往发达地区,缺乏吃苦精神
追求安逸、享乐,害怕吃苦的思想,使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放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多数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经过对龙岩学院2014届35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择业地域(限福建省)首选厦门、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级市的占81%,而乡镇农村只有12%.挤往发达地区的结果是增加就业难度,并导致地区发展差距更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择业观念加剧了不同地区的人才供求矛盾,给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2],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缺乏吃苦的精神.
1.4 行业选择向往政府、国企,缺乏服务精神
毕业生们看重的是“热门的”、“体面的”外企、大型国企,尤其是政府机关、电信、电力、银行等行业,而“艰苦的”行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服务性行业则少人问津.
2 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成因
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西方思潮的影响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利益经济或货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科技及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国门打开,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起鱼贯而入,西方的“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的思想冲击国人讲责任、讲贡献的传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思想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他们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标准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渗透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生活等行为与追求之中,使得有些人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发生了偏离.
2.2 贪图享乐、怕苦怕累的主观思想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女,安逸的生活与长辈的疼爱,滋长了他们贪图享乐、怕苦怕累的思想,他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普遍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由于我国城乡经济、行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别: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水平较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而落后、生活水平较低;行业经济中,尤其是垄断行业,职工的年收入是普通行业的好几倍.这种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使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安逸舒适生活而又怕苦怕累的大学生,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就业挤占效应.
2.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实中,同事、朋友之间比收入、比住房、比车子、比关系的攀比风气严重;有人为满足个人膨胀的私欲,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有人为子女能上好学校、进好单位,走后门、拉关系,不惜重金铺路;甚至也有人傍大款,以自己的青春美貌换取“钱途物欲”……这些弥漫在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已渐渐侵蚀了“象牙塔”的纯净.大学生随着和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越来越多,价值观发生了动摇,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
3 对改善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思考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地面对就业,不利于我国各地区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社会经济平衡、全面地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的教育.
3.1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评价社会现象,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正确辨清是非邪恶,勇于抵制不良风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价值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人生意义及人生价值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不取决于工作环境,更不仅仅在于货币的价值体现,而更多的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以及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与报酬的和谐统一中.大学生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择业中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大学生只有在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所指出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3.2 转变择业观念,扎扎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
大学生转变择业观,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全面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转变择业观,不仅是社会的呼唤,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转变观念,树立投身扎根基层,使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需求相一致[3],才能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目前,一些传统工业已经完成了数量扩张的发展阶段,走上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道路,对毕业生需求的数量相对减少,而城乡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则呈几何级数增长,将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对人才的需求远远高于城市.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我国发展的趋势,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鼓励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大显身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单位锻炼自已.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叶莺认为:一个人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从一个较低的起点,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做……在香港,成功的富豪,往往把海外求学归来的孩子送到其他老板的公司去打工,从学徒做起,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是职业发展不可跨越的过程[4].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几乎等于零,更应该扎扎实实在底层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选择职业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制约它的因素很多.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愿望.
3.3 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艰苦奋斗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要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勇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青年先锋.格力空调老总董明珠、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很多成功人土都经历过艰苦的磨砺,饱尝过人间的艰难.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摒弃贪图享乐,追求个人物欲的思想,要能吃苦,吃得起苦,不能吃苦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不仅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有艰苦创业、开拓一片新天地的无畏精神.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727万,再加中职毕业生,寻找工作的农民工,有一千多万人的就业大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专家呼吁大学生自主创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8年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上就曾提出:“大学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2].大学生创业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或自身能力,从社会需要出发,敢闯敢干、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大学生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饭碗,还能给别人制造饭碗,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最完美的统一.
〔1〕秦树理.国外公民教育概览[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楠.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择业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2012.
〔3〕刘永帆.地方本科院校高职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2.
〔4〕熊丙奇.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037-038.
〔5〕白雪.2004直面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19.
G647.38
A
1673-260X(2014)12-0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