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14-03-29余雪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心理咨询

余雪冰

(三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余雪冰

(三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

通过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内涵解读,分析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两者的融合途径.

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在严峻就业压力面前,职业生涯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面对学生的生涯困惑以及心理问题与障碍,将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是值得探索的路径选择.

1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1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

心理学家萨波(D.E.Super,1970)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种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1]

生涯规划,简单来讲就是“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主观因素,了解外在的职业环境,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通过“衡内己,量外情”,确立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做好时间管理,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生涯目标的过程.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自我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引导自我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对学生施加一定影响,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教育过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比如学习、生活、工作、恋爱、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调节等等,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国内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它主要帮助学生对自我角色的认同、教授社会适应技巧以及指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自我运作,从而减少学生行为的迷失以及目标的盲目.

大学生活是学生构建和实现自己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历程.大学期间有没有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也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生涯不确定状态.而这种缺乏生涯定向的状态将会直接导致生涯发展迟滞,同时也将产生自我认同危机.因目标模糊,兴趣不清,就会出现彷徨和焦虑,学习动机减弱,无聊无为,学习成绩偏差等消极现象,将极大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来看,始终触及的是心理因素,如自我分析中的自我、价值观、兴趣、性格等,与学生心理发展有关的成长经历,如自我的认同、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与经理、家庭中的亲子问题等,以及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建立与培养所涉及到的心理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知觉能力、生涯认知能力等.

心理健康教育始终以人本的角度关注着人的全面发展,处理大学阶段各种适应环境和发展自我的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着重点是发展自我的问题,着眼于生涯的发展,目标的确立,因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关系密切,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3.1 教学目标融合

无论是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各自体系构建中,教育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才使二者的结合有了可能性,但是两者在具体教育目标上又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侧重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每位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从这点上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疏导,以问题应对模式来处理大学阶段成长的问题.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以人的生涯发展为着眼点,帮助个体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引导个体自我确定人生目标,并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认识价值.职业生涯教育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自身潜能的发挥,以目标确立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注着心理问题深层的目标缺失.

心理学认为,在一个时期内个体能关注的对象和注意的目标都是有限的,当个体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时,对其他事物的关注程度就会大大减少.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后,将会更多的关注大学时代对人生历程的价值意义,更多的思考如何促进自我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怎样避免消极影响以及改善外在环境.从而,更易“具备接受现实的能力”和“学习忍受欲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耐力”(Simon, 1979)[2].因次,确立奋斗目标,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并不是说学生心理适应和发展问题不再出现,而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理性看待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多的关注确立、管理和实现自我适合的生涯目标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引导学生确立和实现自我适合目标为中心和主线,疏导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大学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较之职业生涯教育更加宏观和表层,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较之心理健康教育则显得更加微观和深层.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相结合,才能从宏观和微观、表层和深层上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关照,才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得到共同的发展,发挥教育实效性.

3.2 教学策略和方法手段的融合

目前,很多高校是通过课堂讲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但是广义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教育、生涯心理辅导、个别生涯咨询、以及职业实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需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全方位,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课堂教育、生涯心理辅导和咨询进行紧密结合.

3.2.1 课堂教育的整合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育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发展,即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如价值观、兴趣以及性格等;发展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预防抑郁、焦虑、无助感等负面情绪.二是生涯探索,即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并发展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三是生涯管理,即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自己的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培养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察觉和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有结合的空间,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都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通过采用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表演、心理测试、体验活动、团体训练、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开放式教学模式、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种获得知识和个人的成长.

3.2.2 利用团体辅导技术开展生涯团体辅导

在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早期阶段,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适当的辅导与训练,是十分必要.职业生涯辅导一般以生涯规划的理论为依据,借助团体辅导的形式实施,通过讨论、问答、解惑等辅导的方式进行.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辅导技术,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交往需求,同辈群体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生涯团体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同龄人交流、分享、探讨的机会,同质性的团体成员本身条件和问题具有相似性,相互间容易沟通,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和自我教育.同时,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很容易使职业生涯规划课变成生搬硬套的空洞说教,团体辅导却以体验式和情境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行为训练等形式,以开发、安全的环境,让大学生探索个人和职业,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集集体力量收集信息与资料,学会生涯决策,掌握生涯规划步骤.所以,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应以生涯心理辅导为本位,以团体辅导为重要实施途径没,更好发挥大学生的潜能,使之为社会做贡献.

3.2.3 利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个体生涯咨询

传统的课堂教育虽然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着广泛的普及面,但是缺不能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进行差异性辅导和规划.此外,年轻的大学生在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时,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程度不同的心理不适,他们特别需要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个别心理咨询辅导.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心理辅导是缺位的.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询多数涉及心理困惑和个人隐私,很多学生害怕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加上学校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少数,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门可罗雀,流于形式.因此,心理咨询应该加强生涯个体咨询的宣传力度,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涯发展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个别指导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单独交流的环境,以便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而做到有效的指导.个别的生涯咨询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原有的职业相关知识背景外,还需要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技术等知识,因此,学校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咨询的硬件环境以及心理咨询的专业教师,以生涯咨询为主线,发挥心理咨询技术在学生适应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3 师资队伍建设的融合

学科性质是两者能够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自我分析,如运用职业测评工作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分析和认同;开展生涯辅导和个别咨询时要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辅导技术以及个体咨询技术,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融合是学科和专业上的要求.

此外,两者能够融合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共同的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主要是由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学工干部组成的,而心理教育的教师也都是班主任、辅导员、专职的学工干部以及医务人员以及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两支队伍有很大比例的交叉与重合,并且已经开始进行了整合.

因次,在体制上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纳入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要对职业生涯教师进行定期心理学培训,学会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团体辅导技术以及心理咨询技术;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如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学会和运用生涯理论,实施生涯团体辅导和个体生涯咨询工作.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宋振超.在人生的转折点上[N].中国青年报,2001-5-31(5).

〔3〕樊富珉.香港高等学生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5〕陈秋云.大学生团体生涯心理辅导的意义、特点与价值[J].教育评论,2007(4).

〔6〕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647.38

A

1673-260X(2014)12-0242-03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0SJD88005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心理咨询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