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学课程改革再思考

2014-03-29刘玉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育学实践性改革

刘玉山

(龙岩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教育学课程改革再思考

刘玉山

(龙岩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教育学理论性强的特征和教育学评价的知识主义倾向,使得学生无论是外在动力还是内外动力方面都显示出不足,这就导致教育学教学的课堂效率较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教育学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改革的方向.本文在研究教育学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教育学改革的现有条件,提出有效促进教育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教育学;实践性;学生主体

1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学教学的困境

1.1 在组织形式上以传统的教师中心讲授制为主要方式

任何与教育有关的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以及不同学科专业,教育学都成为其必修科目,其目的是为有效的开展教育实践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学的理论化讲解,学科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尝试,教育学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也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才能够真正领悟教育学的理论内涵.而纵观教育学教学的开展大多采用的是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方式是对教育学家理论的解释,这与大学生的需求相矛盾,也与教育学的宗旨相矛盾.大学生学习教育学是是为获得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师生相处的基本原则,以有效的运用于实践,而这需要结合教育实践案例展开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关于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在实践中,教师大多数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够,不能够讲授系统的教育学知识.目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课堂又导致学生的教育学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全堂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流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语言以及教育家理论的分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应用教育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出现教育学课堂聊天睡觉的学生远远多于听讲的学生.

1.2 在教学内容上教育教学缺乏实践指导性

在教育学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大多数教师认为给予学生更多的信息量才能够促进学生教育学理论知识的丰富.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坚持面面俱到观念,尽可能多的介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使得教育学成为教育理论知识的堆积.例如,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是解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的有效作用,其教育大多从封建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化谈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在建立方法上,大多以理论性的知识告诉学生师生关系需要平等的与学生相处,主动的接近学生,理解学生等,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使得教育学的开展演变为说教式的德育课,学生大多认为这些知识是“花瓶”式知识,不具有实用性.学习的成效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而兴趣源于需求,教育学只有真正的促进学生教育实践的开展,才能够有效推进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简单停留在理论学习有用的外部动力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教育学和运用教育学的兴趣.教育学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理论知识产生的主要源泉也是教育理论知识实践的重要基地,以学生的教育实践疑难为中心,将教育学作为学生解决疑难的主要指导,这才是教育学内容选择的有效依据.

1.3 在教育学的评价上以考察理论知识的记忆为重点

教育学评价对教育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目前各校的教育学评价大多停留在教育学理论知识本身的学习上,考试内容大多教材上出现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集中的背诵基本都能够解答.教育评价集中于教材,一方面促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教材内容的解释为中心,以通俗的语言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本身的学习,而这部分内容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亦可以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使得教学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出现困难,教学中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会遭到学生的厌烦情绪,认为教师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与考试无益.学生中心课堂建立的阻碍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着教师中心讲授制课堂的地位,而这样的课堂也因为考试前重点考试内容的指导而出现听者比例低的现象.教育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任何单方面的改革都必然会夭折,而教育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杠杆和触发点,只有教育评价突出教育理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才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推动教育学改革的全方面进行.因此教育学的改革需要教育评价的改革,这是有效指导教育学改革开展的动力.

2 教育学教学改革开展的有利条件

2.1 新课程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推行,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的观念逐渐渗透在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等教学思想和教育实践严重影响着教育学的教学.一些学校也逐渐在教育学的课堂中尝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讲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展示交流转化,教学评价也由传统的成绩考试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化,课堂表现、学生互评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的学习也逐渐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始建立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将新知识学习的要点以讲授短视频和语言分析的方式传授公共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下完成关于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利用网络展开班级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同时,网络丰富的资源也促进了教育学学习范围的不断扩大,由各国学生组成的文化交流群,开放性的外国网站等都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学生借助网络增加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在网络上参与群的组织认为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运用教育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2 社会的实践性需求着动者教育学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办学质量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大学的扩张使得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上升,普通院校由培养研究性人才向培养优秀的实践性人才转化,这就为教育教学重新树立了目标,教育教学不再只是为学生的科学研究奠定知识基础,而是要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以往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为主以充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逐渐向由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学,在内容上筛选出真正能够指导学生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运用结合,以改变传统教育教学内容杂多而肤浅的倾向.这样一种要求使得教育学学的课堂需要把学科教学案例请进课堂,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教育学理论知识解决教学问题,并扩展教育学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这就迫使教育学改革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之路,以符合社会对实践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符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并进,能力与情感互通,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互结合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 有效促进教育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1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教育学的目标由培养研究性人才向培养研究性和实践性人才的双重目标转化,这就要求教育学要由传统的讲授制课程向实践性型课堂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材料,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化为一个个教学实践问题,难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然后首先由学生作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育实践问题的解答上肯定存在差异,教师不要急着给予指导,而要利用激发的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组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法、展示法等,这样的学习学生大部分能够完成80%以上的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只在学生出现分析疑难和误区的时候给予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学习知识纠正自己教育实践问题解答中出现的错误.这样的教学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学知识的学习相互结合,增加了教育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与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景问题的解答中将教育学知识内化自己的一种自觉,例如可以用视频短片、PPT、动态画面将教育学知识形象化,以一定的情景问题推动学习.

3.2 教育内容选择的多样化

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选择,学生在学习阶段对教育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育学课程只有结合学生的需要不断突出特色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也是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起点.教育学教学只有在内容上不断的突破,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教育学课程可以实行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重的方式,对于学科实践必须知识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设置必修课程,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育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于教育学的扩展学习以及学科教学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如教育改革实践调查活动、指导课堂改革的理论课程、问题学生心理分析的教育课程以及一些证书资格考试类的课程,也可以结合专业开展一线教师和学生交流,以及著名教育实践者的专题讲座等课程,以符合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选择的多元性.

3.3 教育教学改革要突出实践性

教育学教学成效的提高不仅需要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教育学教学改革中要突出实践性,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教育学知识的应用为主,也就是说教育学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现象分析和反思.另一方面是指,大学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在校内可以引导和支持学生组织社团,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学演讲、定期和一线教师的交流、三尺讲台等),设置教育新闻广播、教育教学文章的征集等.在校外,大学要实现和对应学校的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例如,一些学校为学生提供机会,组织学校到发达城市的中小学进行见习,观察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走进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组织教学来发现在课堂纪律的维持、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学习和解决的困难;组织学生展开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交流活动,促进以理论优势的学生和实践优势的教师的交流和探索,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内理论知识学习后,学生可以到学校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教学实践案例为中心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展开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原则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再者,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学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促进教育理论的深化.

〔1〕季震.教育学改革的几点设想和做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02):36-40.

〔2〕姚少怀.教育学院教育学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01):67-71.

〔3〕李芳.关于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1(04):86-88.

〔4〕姚小燕,文娟.新课改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困境审视[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2):67-71.

〔5〕邱九凤.自主学习模式与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J].河西学院学报,2009(03):79-81.

〔6〕罗岩.高师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建构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教育科学,2007,23(3):75-76.

〔7〕梁萍云.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学》教学改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4):45-46.

〔8〕王萍.德州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8):82-83.

〔9〕阿拉腾巴特尔.浅议高校综合素质选修课《教育学》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1(3):112-113.

G642.0

A

1673-260X(2014)12-0172-03

猜你喜欢

教育学实践性改革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改革之路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