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4-03-29熊伟
■熊伟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熊伟
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奠基阶段。
在2008年教育资源整合后,我校学生下岗职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流动人员子女占绝大多数,呈现以下特点:流动性强,爱校意识差;家长忙于生计,学生迟到多;生活习惯差,乱扔乱吐现象严重;学习习惯差,上课睡觉,作业不交现象普遍。显而易见,学生的这种状况给我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对学生提出了“上学不迟到,在校穿校服,上课不睡觉,下课不打闹,作业按时交,长辈要尊敬,见人问声好,垃圾不乱丢”等基本行为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保证它的有效实施。
一、榜样示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就有可能被学生仿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首先,教师应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微笑点头予以回应,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勇于承认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只要教师在平时注意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面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就能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诱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也更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或建议。
二、规范约束
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学校、班级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以此来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升国旗、出操、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以及集合的具体要求等。
对学生实施规范约束,首先要让学生明理,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灌输教育,如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笔试抢答等;其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宣传规范,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再次要加强检查督促,要发挥规范的督促、制约作用就要经常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学生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对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要对照要求,及时矫治,使规范落到实处。
三、小事着眼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主动自觉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会在这些点滴小事中得到具体体现。
四、活动引导
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强调在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我们必须组织一些辅助性的养成教育活动。
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原则,把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组织成一次引导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有效活动。它可以避开其它教育方式单一说教的缺点,变简单的灌输为寓教于乐的活动化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施加影响和学生主动规范的最佳结合方式,例如拔河、接力赛跑等比赛活动都是很好的养成教育的活动形式。组织活动要强调“知”“行”统一,让学生既能在比较自觉、积极、主动的心理趋势下参与活动,又能把活动规则及教育目的内化为行为准则,并持之以恒,最终转化为一种比较稳定、比较自觉的品质修养和行为动力。
五、家校共育
育人,其结果不能是让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保持好的习惯,防止滋生坏习惯,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达成共识,就能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六、静心等待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引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耐得下心,沉得住气,静待学生的成长。
事实上,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因此,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必须常抓不懈。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