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03-29杨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地政治思想

杨双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教育教学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

杨双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立足基地化、教育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和社会化特点,发挥其德才双兴、聚力共事、榜样示范、资源共享四大功能,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建设 “五位一体”体系,克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短版,激发教育活力,回归教育本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探索与实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主流是好的,但理想信念模糊、学习积极性不高、协作精神较差、艰苦意识不强、文明习惯不够好,仍是目前大学生教育中的痼疾。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解决这些顽症,不遗余力地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是改革创新的成果之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它的建设与发展倍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党委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给予关爱和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研究和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未停止。认真总结反思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创造性地提出基地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有其特有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地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各二级学院为依托、以学科专业特点为依据、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以基地为载体,由 “点”到 “面”、由 “地”到“天”、由 “浅”入 “深”地解决思想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克服教育短版

一直以来,国内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丰硕,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 “三位一体”的宏观层面的探索与建设等方面,显得 “大而空”、“顶天不立地”,教育效果不佳。基地化思想教育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基地设置是从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实际需要的基层、基础工作出发,融入了学校的具体教育要求,摒弃了以往学校整齐划一的教育设计方式,使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更加注重贴近学生,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从被动教育走向主动教育。如艺术类院系设置大学生创业就业创新基地、大学生养成教育创新基地,就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艺术类学生绝大多人未来职业追求和当前普遍存在的学习行为习惯问题,使学生在创业就业训练中树立目标理想,在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中建学风。

(二)激发教育活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但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学内容死板,言之无物,言之无理,空洞抽象;教学方式单调单向,缺乏互动,学生逃课不上课、上课不听课现象十分严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是少数精英学生的训练场和格斗场,大多数学生被边缘化。而基地化教育则能通过它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欲望和自觉的参与行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它的丰富性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激情,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通过它的普及性为一切爱好学习和勇于参与锻炼的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分布校园的众多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口味的文化大餐,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满着蓬勃生机。

(三)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应是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培养社会有用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就应该在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上下功夫,这就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成才观和教育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潜能,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就是借基地这一平台,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依据大学生情感多元化特点,把思想、能力等素质融为一体,通过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热爱,对素质能力的追求,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基地文化带给的思想教育魅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顺应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分为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内在发展就是要追求教育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外在发展要求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均应分享国家以及高校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无论学生学习的优劣、表现的好坏,其学习自由的权利、学习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高校促进学生发展的制度设计、活动开展、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学生发展,保障条件均等。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优质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创设各种类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就是要改造和废除不利于学生均等教育的体制机制,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顺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之所以能较好地克服教育短版、激发教育活力、回归教育本质和顺应教育发展,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专业化

教育专业化就是指基地建设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专业教育优势,实现学科专业教育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旨在发挥它在院系中的科技优势,通过学生科技导师制,促使专业教师或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各种科技活动或科技竞赛,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的能力、科技转化为成果,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治学严谨的态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基地,旨在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汇聚各方优势教育力量,探索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学生党员培养全程化体系,增强学生党员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学生党员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思想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院风、班风、学风建设,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与思想素养同步发展。

(二)教育系统化

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单元、一个系统,它包括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地建设章程、基地建设目标、基地运行过程、基地建设条件保障等要素。做到系统运行良好,第一是基地建设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地建设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教育、长知识,防止出现 “两张皮”,保证基地教育正确的方向。第二是基地章程明确规定基地建设的组织机构、活动范围、职权和责任、经费投入、考核评价,做到基地建设运行宗旨稳定、责任落实、保障有力,确保系统运行的长效性和有效性。第三是围绕基地建设工作环节,探索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制度保障体系,规范各种行为,提高教育系统运行质量,降低教育成本。

(三)教育个性化

教育差异化发展决定教育个性发展。从我国当前高校学科专业实际现状来看,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一般院校,其学科专业数都在5个或6个以上,就是一些行业性院校今天也不例外。在思想教育基地的建设上,无论是依据学科专业对学生素质与能力要求设置,还是依据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状况设置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差异。只要按照教育基地的指导思想、建设章程和目标要求办事,长期坚持,在实践中积淀,就会形成该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特色。这一特色的推广运用,就会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基地教育特色的综合运用,必将极大地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凸显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四)教育社会化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大学生属准 “社会人”,当今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社会,社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基地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实现大学生教育社会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效实现了 “三个结合”。第一是大学生教育主体与地方、行业教育主体的结合。如校地共建基层党支部、实行行业导师制等。第二是大学生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结合,实现校社互动,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第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结合,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知识转化,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功能

通过实践发现,大学生基地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德才双兴、聚力共事、榜样示范和资源共享的功效。

(一)德才双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坚持以学科专业与学生思想行为习惯为导向,把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促进学生又红又专。如: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社团发展创新基地,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系统规划了市场营销协会、国际经济与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协会、争锋口才协会、交际礼仪协会、就业与创业协会等社团发展与建设,通过 “三优”与 “三化”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大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聚力共事

齐抓共管,整合教育力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围绕人才质量,坚持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与学科专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团学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党建与团建有机结合,使领导干部积极组织设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体学生主动实践锻炼,真正做到了劲往一处使,克服理论与实践 “两张皮”现象。如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素质拓展、专业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拓展,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培养指导;在实践中以项目化为载体,运用团队运行模式,采用专业教师团队带项目,以项目凝聚学生,实现师生参与全覆盖,达到了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目标。

(三)榜样示范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的特殊性、系统性、规范性、推广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榜样示范功能。教育基地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别有多种形式的基地存在。首先,不同基地的不同建设主题,决定其在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规范和要求、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的文化,各具特色。其次,教育主题的专一性,往往能让教育者集中精力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规范有效的体制机制,打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精品和品牌。各教育基地建设中形成的特色和品牌为其他教育基地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起着极好的示范和启示作用。

(四)资源共享

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具有资源的聚合性,可以借助基地平台,整合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具体表现在:第一是聚合优质教育主体,通过项目把优秀教授、博士、教师党员吸引到学生教育活动中来,通过实践把社会组织、行业名流引进到学生活动指导队伍。第二是聚合优质服务资源,各学院把最好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习见习场所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自觉运用于服务教育基地的建设。第三是促进校社教育资源互用。借助基地既可以引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把基地建设成果,特别是思想文化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去引领社会发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地设计和思考,科学地构架,坚持 “五化”指导,畅通工作 “一体化”运行。

(一)基地目标思想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始终突出思想导向,以思想问题为主要设置依据,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要任务,以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为主要目标,坚决防止为了基地而搞基地建设、为了素质而搞素质教育、简单地用素质教育去代替思想教育的倾向。如大学生学风建设创新基地旨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解决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基地力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品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创新基地立足解决学生“三信三观”问题,努力使大学生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地设置科学化

科学性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设置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求实的精神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变化,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地结构。第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基地设置上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又要坚持 “两点论”、“重点论”。如在基地设计上既要考虑各个学科学生思想特性,又要考虑大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看到现实与虚拟社会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更要高度关注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第二是教育基地设置要符合规律性,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创新基地形式,构建系统、合理、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体系。如新一轮基地建设就增设了大学生自组织教育管理创新基地、资助育人创新基地、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创新基地、卓越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等。

(三)基地确立民主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必须坚持民主的方式来确定基地的形式和内容,避免脱离实际,不讲章法。第一是基地布局程序民主。首先组织专家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深入院系教职员工了解学生思想信息以及学科专业对人才思想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其次,选派院系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与专家组讨论,再将集中的意见返回到师生中征求意见,最后组织申请答辩,确定各基地在院系的布局。第二是基地标准确定民主。各基地建设标准以及权重系数设置要依据基地建设目标和内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第三是基地考核方式民主。基地建设成效考核要由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以及专家学者组成,做到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基地运行一体化

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反复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教育基地建设必须实施运行 “一体化”工程,做到步调一致和较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取得实效,达到基地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第一是要做到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教育者之间是补台而不拆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配合而不是离异。第二是要做到基地建设指导思想明确而不含糊,思路清晰而不混乱,工作实在而不虚浮。第三是要做到围绕基地建设目标的制度体系系统而不分散,物力、财力投入倾斜而不弱化,体制机制运行通畅而不受阻。第四是要做到基地建设成效考核主体相互衔接,目标考核与考核指标相互衔接,中期考核与终结考核相互衔接,实现考核过程化。第五是要做到基地建设周期化,依据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特点和学生学制状况,一般教育基地建设周期2-3年为宜,周期结束考核为优者既可以提高建设标准继续建设,也可以申报新的教育创新基地;其他的基地可以再适当延长建设周期,深化教育效果。

(五)基地成果推广化

大学生教育既要张扬个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做到基地建设在张扬学生个性、彰显基地特色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强化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在学校范围内的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举措。第一是要集中组织各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展示和宣讲活动,相互学习借鉴。第二是学生工作部门认真总结反馈,采取措施,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固化下来,运用管理中的组织调控权力,在全校推广运用。第三是组织学校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促进理论升华,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现实的理论指导。同时,进一步丰富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第四是加强成果校际交流和校地交流,让基地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学校和学生,更好地回赠社会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在长江师范学院四年探索实践,结出了丰硕成果,在西南地区高师院校学生工作第20次年会上受到来自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以及西南六省市36所高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纷纷进入基地实地考察学习。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伍 丹.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

[责任编辑:庆 来]

G641

A

1674-3652(2014)01-0114-04

2014-01-20

杨 双,男,重庆丰都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基地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