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
2014-03-29王秀琼林瑞冰
张 莉,王秀琼,林瑞冰
(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 1心内科, 2超声科,广州 51022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糖脂的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其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率高达30.5%[1]。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高血糖状态能导致与糖尿病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反映早期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指标,也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本研究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价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62例作为EH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患者58例作为EH+IFG组,上述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高血压诊断标准[2]及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3]。EH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7~85岁,平均(62.5±11.7)岁;EH+IFG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9~86岁,平均(61.2±11.9)岁。另外,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4岁,平均(62.3±11.5)岁。各组样本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无其他代谢内分泌疾病,三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8~10 h后于次日清晨采肘静脉血各2 mL,及时分离血清,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匀相测定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根据自我平衡模型分析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FPG/22.5。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由我院血管超声专人操作,受检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受检血管,取颈动脉长轴切面,超声仪自动检测双侧颈总动脉远端2 cm处、分叉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近端1 cm处8个部位,每个部位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值,将IMT≥0.9 mm定义为IMT增厚。
2 结 果
2.1三组临床资料和检测指标的比较 EH+IFG组和EH组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及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IFG组BMI、TC、TG高于EH组(P<0.01)(表1)。EH+IFG组IMT、FPG、FINS、HOMA-IR高于EH组及对照组(P<0.01),EH组IMT、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表2)。
表1 三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表2 三组FPG、FINS、HOMA-IR、IMT的比较
2.2相关性分析 以58例EH+IFG患者颈动脉IMT为自变量,以BMI、血脂、FPG、FINS、HOMA-IR作为应变量各自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HOMA-IR、FPG、BMI呈正相关(r=0.329、0.304、0.391,均P<0.01),与其余各项指标间均未显示出相关性(均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IFG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血糖代谢障碍,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已有研究结果证实,这种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危险[4-5]。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颈动脉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可以预测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已经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然而对于高血压并存空腹血糖受损时颈动脉硬化的情况目前研究并不多。本研究结果显示,EH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H+IFG组IMT显著高于EH组,证实了高血压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血压合并早期的空腹血糖异常则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已经开始,其病变程度在糖尿病早期随着FPG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加重[6]。Tropeano等[7]的研究亦显示,IFG患者血糖每增高1 mmol/L,颈动脉IMT增加165 μm。高血糖促进颈动脉硬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其葡萄糖毒性作用可损害血管内皮、增强氧化应激、加重血液流变学异常和恶化外周胰岛素抵抗等病理生理改变有关。
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肌肉、脂肪组织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动脉平滑肌细胞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因此机体代偿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8]。IR是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腹部性或内脏性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EH组FINS、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EH+IFG组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EH组,证实高血压人群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而对于高血压合并IFG患者,其IR的程度强于单纯高血压。李弘磊等[9]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结果显示EH+IFG组比EH组HOMA-IR增高80.21%。此外,本研究也发现,EH+IFG组BMI、TC、TG高于EH组,与Henry等[10]的研究结论相同,表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IR明显增强,并且有血脂动态变化及肥胖趋势,高血压与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有强相关性。IR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IR及其所伴发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各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中主要包括: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其功能紊乱;②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③造成脂质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HOMA-IR、FPG及BMI呈正相关,证实IR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张曦元等[11]的报道一致,也表明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异常者,随着IR程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亦随之加重。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IR是重要的中心环节,是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本研究证实了早期高血糖状态可以加速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I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高血压与IR及其继发的各种代谢异常并存时,尤其是血糖异常时,两者的危害相互加强、相互促进,大大增加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其他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血糖、血脂、肥胖等,有利于及早防治心血管病。
[1] 陈迎祯,华琦,刘荣坤,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9):731-73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 Genuth S,Alberti KG,Bennett P,etal.Follow-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11):3160-3167.
[4] Hu DY,Pan CY,Yu JM,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China:the China Heart Survey[J].Eur Heart J,2006,27(21):2573-2579.
[5] Nakagami T,Qiao Q,Tuomilehto J,et a1.Screen-detected diabetes,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five populations of Asian origin:the DECODA study[J].Eur J Cardiovesc Prev Rehabil,2006,13(4):555-561.
[6] 陆明,吴丽君.空腹血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9):1123-1124.
[7] Tropeano AI,Boutouyrie P,Katsahian S,etal.Glucose level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yperglycemia[J].J Hypertens,2004,22(11):2153-2160.
[8] Taslim S,Tai ES.The releva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1):29-35.
[9] 李弘磊,汪平,张一宁,等.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特征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149-151.
[10] Henry P,Thomas F,Benetes A,etal.Impaired fasting glucose,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J].Hypertension,2002,40(4):458-463.
[11] 张曦元,梁伟东,赵献明,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0,32(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