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资源
2014-03-29宋向文王德群韩邦兴
宋向文,王德群,韩邦兴*
(1.皖西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中药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六安 237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老鸦瓣属(Amana)是百合科种类相对较少的属,现有4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安徽省、浙江省为老鸦瓣属植物分布中心,分布该属植物3种[1],全部药用,常用中药光慈姑来源于老鸦瓣的鳞茎。作者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并走访当地药农和药材收购站,结合最新文献资料,对安徽省百合科老鸦瓣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作者于2013年4月实地调查了大别山区潜山天柱山,皖南山区黄山汤口镇;皖东丘陵滁州琅琊山,宁国仙霞镇,并采集标本和鉴定,结合皖西学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所藏标本及老鸦瓣属最新资料进行整理研究。
1.1 资源种类
中国老鸦瓣属植物现有4种,安徽省分布有3种,调查过程中发现新分类群1种。见表1。
1.2 分布特点
老鸦瓣属植物喜温暖湿润早春气候,在四季分明春季较长的安徽、浙江分布最广,是其分布中心。安徽省位北纬29°22′~34°40′、东经114°53′~119°30′之间,南北较长,淮河以北为暖温带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气候[3]。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分布与气候和海拔关系密切,老鸦瓣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各地丘陵、岗地,20世纪90年代有老鸦瓣自然分布的淮北平原农田,由于近年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已很难见到老鸦瓣生长,现在老鸦瓣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江淮之间丘陵;二叶老鸦瓣分布在长江以南中亚热带的皖南山区;安徽老鸦瓣分布在长江以北中亚热带的大别山区南坡天柱山;新分类群宁国老鸦瓣(新拟)分布在皖南山区天目山系余脉的宁国市仙霞镇。
表1 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种类[2]
1.3 生态特点
老鸦瓣属植物对光、温、水等条件要求较高。其中老鸦瓣对海拔要求不高,多生长在平原、岗地、丘陵的农田、路边、草地、林缘和阔叶林下的阴湿处,土壤适应广;有的种类对海拔要求较严,如二叶老鸦瓣多生长在海拔600~1 300 m的沟边阔叶林下、竹林下、灌丛下土壤腐殖质较厚的阴湿处;安徽老鸦瓣生长在海拔600~1 200 m的沟边落叶阔叶林及灌丛下腐殖质较厚的阴湿土壤处;新分类群宁国老鸦瓣(新拟)生长在海拔600~800 m的竹林下、灌丛中或草地上土壤深厚阴湿处。
1.4 采收加工
安徽民间药农称老鸦瓣为山慈菇,其鳞茎为常用中药光慈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老鸦瓣植株生长旺盛期为早春3~4月,5月中旬开始倒苗,此时为老鸦瓣药材大量采收期,挖出地下鳞茎、洗净泥土、去除外层鳞茎皮,将鳞茎放入开水中烫透,晒干,阴凉通风处贮藏[4];也可于11月中旬老鸦瓣开始出苗时采收,但此时植株寻找相对困难,采挖费时费力。安徽药农采收老鸦瓣药材多在5~6月,此时地上植株开始枯萎,寻找容易,节省人力。安徽老鸦瓣、二叶老鸦瓣、宁国老鸦瓣(新拟)药材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式与老鸦瓣相同。
1.5 新分类群
作者此次调查中,在安徽省宁国市仙霞镇,发现安徽省老鸦瓣属中1个新分类群,该新分类群地下鳞茎与老鸦瓣Amanaedulis(Miq.) Honda相近,但地上部分与二叶老鸦瓣Amanaerythronioides(Baker) D.Y.Tan et D.Y.Hong、安徽老鸦瓣Amanaanhuiensis(X.S.Shen.) D.Y.Tan et D.Y.Hong相近,主要区别为花单一,苞片长0.1~0.5 cm,果期常脱落;花药黄色。生长在海拔600~800 m竹林下、灌丛中或草地上等潮湿的地方。
2 讨 论
安徽省老鸦瓣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分布相对集中,但仅有老鸦瓣资源产量大、海拔低,分布广、采收易、作中药光慈姑大量收购,而二叶老鸦瓣、安徽老鸦瓣、宁国老鸦瓣(新拟)分布窄、海拔高、数量少,产量低仅民间药农自采自用,作为常用中药开发利用难度大,今后要注意加强老鸦瓣属野生资源的保护,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2.1 光慈姑药材主产区
老鸦瓣属资源在安徽省多分布于淮河以南岗地、丘陵、山区,与中国其他省份相比,安徽省老鸦瓣属资源分布数量多,民间全部药用。江淮之间岗地、丘陵地处北亚热带,土地开垦程度低,植被保存较好,主体为落叶阔叶林,早春时节,老鸦瓣可以透过未长叶的阔叶林吸收阳光,老鸦瓣倒苗时,长满树叶的阔叶林又可为老鸦瓣夏眠遮荫,使其顺利度过夏季高温环境,江淮之间区域土壤、植被、气候非常适宜老鸦瓣自然生长,产量大、质量佳,为中药光慈姑主产区。
2.2 老鸦瓣属资源保护
安徽省老鸦瓣资源皆为野生,如何处理好中药采收和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以保证野生资源合理利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中药材野生抚育栽培成为药材采收和资源保护的一种新兴中药材生产模式[5]。在江淮之间丘陵,将老鸦瓣自然分布集中区域人为保护,通过中药自身繁育和人工辅助繁育的方式扩大种群数量,增加药材产量,保证药材质量,如此不仅可以解决过度采挖对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的破坏,也可实现药材生产和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敦炎,张震,李新蓉,等.老鸦瓣属(百合科)的恢复:以形态性状的分支分析为依据[J].植物分类学报,2005,43(3):262-270.
[2] 谭敦炎.中国郁金香属(广义)的系统学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5:25-32.
[3]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一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八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6-177.
[5] 陈士林,魏建和,黄林芳,等.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