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生扬言发动更大抗争
2014-03-28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林 风台湾学生的反服贸抗争27日进入第10天,尽管国民党作出妥协,称愿让服贸重回委员会审查,但“朝野”第三次协商仍旧破局。学生代表当天宣布,3月30日要发动更大抗争,将在“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凯道)发起集结活动,并号召全民参加。面对学运走向更加“险恶”的趋势,岛内各界忧心不已,台“副总统”吴敦义27日表示,当局已释出善意,再延烧下去会“全民皆输”。台湾《联合报》27日也感慨称,这场服贸风暴,打的是“反中抗中”的旗帜,却可能造成“害台祸台”的后果。“朝野”协商再破局据《联合报》报道,反服贸学生团体代表林飞帆、陈为廷27日下午召开记者会称,将扩大抗议范围,邀全民30日下午1时走上凯道,让人群一路延伸到“立法院”,并继续占领“立法院”。林飞帆表示,抗议没有结束时间,要直到马当局回应民意。“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呼吁,周日所有人穿黑衣上街,对台湾民主表示哀悼。学生代表在记者会上重申诉求,包括退回服贸、建立两岸协议监督机制、召开“公民宪政会议”等。对于学生发起的凯道抗争,民进党号召全民响应,党主席苏贞昌也会参与。继马英九26日表示希望与学生不设前提会面后,国民党26日晚再度释出善意,称愿意让服贸协议重回委员会审查,并提出“回归逐条审查”、“由王金平主持”、“场合不拘”以及“民进党签字同意不做任何阻挠”4项条件。在此基础上,“立法院长”王金平27日上午再度召开“朝野”党团协商,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蓝绿阵营依然各说各话,协商第三度破裂。学生代表林飞帆27日上午称,原本乐见“总统府”释出善意与学生对话,但随后“朝野”协商破局,让学生坚持要先订定“两岸监督条例”,才可能与马英九对话。媒体呼吁寻找“停损点”据台湾《旺报》27日报道,在议场内外的反服贸人士心情渐显浮躁,静坐的人数越来越少,学生只剩下“全盛时期的1/10”。与此同时,除工商界团体外,岛内不断发出支持服贸的声音。据《联合报》27日报道,由学生发起的“白色正义社会联盟”呼吁民众理性支持与看待服贸,并标榜没有政党色彩,他们号召民众周六在台北车站集合,已有上千人响应。联盟发言人、辅仁大学学生王蕾雅称,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服贸,在“立法院”抗议的学生不能代表全台湾2300万人的声音。针对当前僵局,台湾《中国时报》27日称,学生谈判时别想着赢者全拿,把战线延长,对学生并没好处,“并非多撑一天,就多一点谈判筹码,学生应尽快设下止战点,政府也应做某种程度的让步,让事情早日落幕”。台湾《联合晚报》27日称,群众运动的困难之处是,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适合的“停损点”,要利用这次学运攫取政治利益者,恐怕也得盘算一下拖下去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大众还能“乐观其成”到几时。背后有更大的阴谋?对于学运情势愈加险恶的趋势,台湾资深媒体人杨上强表示,当前动乱背后很可能有一只可怕的黑手在操控,否则绝不可能逼马英九与国民党如此让步,“占院”学生还是一再企图扩大抗争,深入来看,这很可能是有意破坏两岸关系的国际势力,要让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来台前,先掐断马英九推动两岸关系的重要政绩——服贸协议。希望马当局能看到这背后的危机,拿出魄力与手段,妥善应对变化,否则,马英九下台事小,台湾社会崩盘事大,那绝对是没有人想看到的结果。绿营显然更希望马英九因此下台。亲绿的《自由时报》27日称,当“占院”学生代表公开斥责马英九“一意孤行、拒绝人民”时,服贸争议已由政策辩论演变成“宪政危机”,造成马英九当局执政基盘的崩坏。苏贞昌27日在会见美国“2049研究所”访问团时,还颇具想象力地称,大陆会从克里米亚局势学习经验,有可能善加利用台湾内部纷乱,制造介入台湾的理由。民进党27日上午公布民调,称超过七成民众支持学生退回服贸的诉求,逾六成民众希望当局能对学运作出让步,近两成认为学生应让步。近七成民众认为这场学运对台湾未来发展具有正面影响,仅两成民众认为是负面的。对此有岛内分析称,民进党的民调一向不客观,可信度不高。不少媒体并不看好这场学运的效果。台湾《联合报》27日的社论称,这场风暴至少已产生三种效应:一是民进党对北京当局的和解政策崩盘,民进党若再执政必遭北京严酷挟制;二是国际及岛内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评价动摇,对外伤害台湾未来的缔约信任,对内使民众对台湾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三是两岸关系蒙上阴影,如果导致影响台湾参与TPP及RCEP,将使台湾更加依赖大陆,后果不堪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