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服贸抗议撕裂台湾社会

2014-03-28

环球时报 2014-03-28
关键词:服贸抗争好友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太曦反服贸学生团体发动的“太阳花学运”持续多日,台湾校园里、社会中,选边站成为风潮,造成原本的好友反目,社会严重撕裂,很多理性声音不敢大声讲出来。有岛内舆论反思称,民主不是一言堂,台湾人应互相尊重。守在台湾“立法院”的记者对媒体之间的裂痕深有感触。反服贸学生团体占据“立法院”后,媒体每天都被学生拿放大镜检视,被视为友好媒体的三立电视台、民视和《自由时报》等都受到欢迎;而台湾《中国时报》、《旺报》、《联合报》和中天电视台、TVBS电视台的记者就显得低调许多。日前,学生因不满TVBS电视台和中天的报道“扭曲”他们的抗争行动,将抗议留言写在便条纸上,贴满直播车车身。26日下午,抗议学生还拿纸板阻止媒体拍摄有民众送医,台视记者吴安安就拿手机拍民众阻挡摄像机的画面,结果有一名女学生朝吴安安的肚子打了一拳。还有贩卖报纸的便利店店员告诉记者,有人将超市里的《中国时报》等报纸全部买走再丢弃,不让其他民众买到。派驻到台湾的大陆记者,采访中更是困难重重,甚至有些胆战心惊,除第一天还有陆媒到现场外,目前基本上大陆记者都不去“立法院”周围了,一些大陆电视台改以共享台湾的电视台画面,平面媒体则只在外围观察。一家驻台中央级平面媒体记者直言,“这个时候,谁敢表明身份啊!”不过,香港记者的待遇就好很多。他们长驱直入“立法院”议场,频频采访一些学生代表。香港记者往往先表明“立场”称,我们与大陆不同 ,我们也是CEPA(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安排)受害者,争取学生团体认同,借机得到更多便利和采访机会。反服贸抗争还从校园延烧到网络,掀起一股“互删好友”的狂潮。在台湾常用社交网站上,有些赞成服贸的学生被反对的同学围剿、删除好友,遭受另类“网络霸凌”。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说,儿子班上很多同学都参加反服贸运动,现在的氛围“反服贸好像是王道”,孩子在学校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害怕被孤立。自25日起,网上许多反服贸网民纷纷将头像换上“黑幕”,如果看到朋友未换,就会问“难道你支持服贸?”有媒体感慨,“脸谱”是否换上“黑幕”已成逼人表态的工具。对于服贸协议给台湾社会造成的撕裂,有岛内媒体评论称,台湾人应该好好静下心来深思:我们要的不应是一言堂式的民主,更不应让反服贸抗争演变成压制不同意见的霸权,“当大家学会接纳、尊重不同意见,才是真民主”。▲

猜你喜欢

服贸抗争好友
名师新题:抗争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属羊
LOVEIN AN OLDCLIMATE
得病
两岸服贸协议的利弊与得失
“服贸懒人包”激化学运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