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泵送混凝土离心工艺优化的研究

2014-03-28孙常杰

江苏建材 2014年3期
关键词:泵送管桩砂浆

孙常杰

(建华建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413)

0 引言

现有的预制PHC管桩采用塑性混凝土生产,对离心工艺研究的文献较多,而采用泵送混凝土生产的PHC管桩大都是大流动度混凝土,对离心工艺研究的文献较少。在劳动力资源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泵送线和自动化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同样,泵送混凝土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保持泵送混凝土的稳定性是开展泵送混凝土离心研究的前提。影响泵送混凝土离心效果的因素很多,而要获得最佳的离心工艺,需要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通过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而离心工艺又是管桩内在质量的重要一环。以Φ500×125桩为例,管桩内的混凝土料较多,离心成型难度大。目前,泵送混凝土离心成型后料分层严重、质量不稳定,对泵送混凝土离心工艺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减少混凝土的分层现象,利于密实度的改善,有效提高管桩的耐打性。本文主要浅谈Φ500×125泵送混凝土离心试验的一些经验,为生产厂家提供借鉴。

1 基础数据与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黄砂:采用连续级配,细度模数2.6-2.9,属中粗砂,含泥量≦1.0%,质量符合《建设用砂》GB∕T14684—2011要求。

碎石:采用连续级配5~20 mm,含泥量≦0.5%,针片状含量≦5%,符合Ⅰ类Ⅱ区级配,质量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标准要求。

水泥:水泥标号 P·Ⅱ52.5R,比表面积为422 m2/kg,80 um筛余为0.6%,水泥净浆流动度为240 mm,标准稠度用水量为131.4 g,标准稠度为26.3%,初凝时间为134 min,终凝时间为172 min,质量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要求。

硅砂粉:质量符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950—200标准要求,比表面积不低于380 m2/kg。

减水剂:万邦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含固量20%,净浆流动度为240 mm,质量符合《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标准要求。

1.2 坍落度控制

坍落度搅拌机出料时宜保证在120~180 mm,泵口处宜控制在60~120 mm之间;管模返流的混凝土料少,直径在50 cm内。

1.3 混凝土配合比(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单位:kg/m2

2 试验方法

建华某企业前期的离心试验采用小模试验,混凝土结构中没有笼筋,不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数据采集不准确,没有代表性。经过分析确定Ф500× 125试验采用车间试桩生产,直接锯桩采集数据。

第一步:离心试验采用低速、中速、高速三级离心参数,找出影响管桩离心成型主要参数,为下一步工艺参数调整找出方向。

第二步:针对影响离心效果最重要一级参数进一步分解优化,采取四级离心试验。制定严密的试验计划,进行车间实际生产。

第三步:选出较为成熟的离心工艺参数,在车间进行批量生产验证,验证离心工艺参数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第四步:推广优化后的Ф500×125离心工艺参数。

3 试验过程

依据试验思路,整合集团内其他企业的离心工艺设计思路,采用三级工艺进行离心。表2为前期的锯桩数据。

综合数据发现原有的离心工艺,管桩的内分层严重(图1)。

图1 原离心参数的锯桩截面图

3.1 影响内壁及分层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建华某车间实际生产工艺调整后随机抽取15条桩,进行锯桩,表3为锯桩后的数据,砂浆层厚度变化较大,且较厚。

表2 前期锯桩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速阶段对管桩的分层影响较大,分层数据从22 mm到35 mm,因此对中速进行进一步分解优化试验。

3.2 四级工艺摸索

由三级的离心工艺知道中速的影响较大,实验过程中不断摸索,对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试验参数进行试验。表4为四级的工艺参数数据。

通过对四级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查找各个阶段转速及时间的合理匹配,找到最佳的离心参数,不断摸索试验和总结分析,通过实地拍摄离心成型视频,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1)建华某企业前期的管桩密实度较差,混凝土砂浆余浆层厚度达35 mm。试验桩密实度较好,混凝土砂浆余浆层厚度22 mm,降低了13 mm;

(2)在三级离心参数试验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混凝土成型的最主要因素,即中速转速度对离心内壁影响较大,高速对离心分层影响较大;

(3)在离心第二阶段时,砂浆的分离很明显,因此降低第二阶段的离心转速,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的内分层;

(4)提高第三阶段的转速,适当增加第三阶段的时间,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得到明显改善;

(5)进一步适当降低高速转速,适时延长高速时间,管桩内壁质量效果较好;

(6)后期还需进一步批量试验,验证新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3.3 试验验证

优化后的工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在建华某企业B车间进行批量试验,陆续生产20 d,在车间调整了3台离心机的离心参数,另外3台离心机的参数还设定原参数进行对比,通过随机抽取离心实验桩进行锯桩,具体试验数据见表5。

表3 锯桩后数据

表4 四级工艺参数数据

表5 离心实验参数数据

共锯桩55条,砂浆余浆层厚度平均22 mm,密实度均较好(图2),有效地改善了管桩混凝土的分层问题,密实度得到有效提高,提高了管桩的耐打性。

图2 试验验证的离心参数的锯桩截面图

4 结论

根据建华某企业现有的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的状态,优化后的离心工艺具有砂浆层分层现象较低,密实度较好,有效改善混凝土结构,提高管桩的耐打性等特点。针对Φ500×125桩型,结论如下:

(1)优化后的离心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管模转速70 r/min,离心加速度为1.36 g,时间3 min;第二阶段管模转速130 r/min,离心加速度为4.69 g,时间1 min;第三阶段管模转速340 r/min,离心加速度为32 g,时间2 min;第四阶段管模转速400 r/ min,离心加速度为44.44 g,时间5 min。

(2)在离心第二阶段时,砂浆的分离很明显,因此降低第二阶段的离心转速,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的内分层问题。

(3)提高第三阶段的转速,适当增加第三阶段的时间,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得到明显改善。

(4)进一步适当降低高速转速,适时延长高速时间,管桩内壁质量效果较好。

(5)调整后的砂浆层厚度在23 mm,密实度较好。

5 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离心工艺参数设置的新思路,在试验过程中以原材料的性能为依据,不断试验验证。管桩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泵送生产线具有用工少、劳动强度低等优点。泵送混凝土应用技术的成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1]阮起楠.预应力混凝土管桩[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严志隆.关于管桩离心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1):40-42.

猜你喜欢

泵送管桩砂浆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