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3-28顾准奚伟国

关键词:定岗顶岗岗位

顾准,奚伟国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江苏太仓215411)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落实层面,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岗位上强化工作技能,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毕业时能够较好地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1 目前顶岗实习的普遍情况

1)顶岗实习管理比重大,教学成份小。近几年,我院一直在探索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改革,故顶岗实习又被称为“定岗实习”。学院非常重视定岗实习工作,在管理层面上先后制定了若干制度,如《定岗实习实施意见》《定岗实习及预就业工作实施补充意见》《定岗实习及预就业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等,有力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顺利展开。但是,从这些年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运用理论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对顶岗实习偏重于管理,比如每班安排一名校内指导教师,重点掌握学生的动向,了解学生的思想等,在教学指导方面,学校却没有明确的要求。

2)学生分散于各企业,组织教学困难大。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往往分布在若干个企业和若干个一线岗位上,由岗位上的师傅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这些师傅往往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并不充足,也不善于授业解惑,对学生的指导较为传统,偏重于行为技能的培养,而学生在工作中产生的疑惑,如“为什么这么做”一类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可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主要收获为一线工作技能的提升,至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学校的专业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岗位,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然而,组织这样的教学因距离、时间等各种原因而难以实施。

3)教学内容缺乏设计,教学功能发挥不力。由于顶岗实习课程在企业中开设,教学主体由学校转向了企业,因此,学校对其教学功能的发挥不像校内课程那样重视,通常将重心放在监控学生有没有正常到岗,至于该课程应当实现什么目标,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等问题考虑甚少。当学生在岗位上遇到具体问题时,学校老师因不了解企业情况,也无法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于是学生只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极不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本课程组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形成“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

2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构建原则

2.1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的内涵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是指专业教师深入学生实习岗位,开展顶岗实习岗位调研,弄清学生实习的岗位类型、结构,选择典型岗位分析其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从而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在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完成岗位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再分析能力对应的理论知识要求,即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的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从“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工作要求”三个维度[1]进行归纳,其中“工作对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工作要求”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然后结合典型工作岗位,确定顶岗实习教学各单元(教学情境)的内容。教学内容再通过顶岗实习教学网站与学生互动,采用同步、异步视频教学,学校、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作业提交与评价等主要方式,为学生及时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较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

2.2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跟踪典型岗位原则。学生顶岗实习一般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一个专业在企业中实习的岗位多达7~8种,但对这些岗位仔细分析可以发现,80%以上的学生会集中在3~4个岗位上。例如,化工技术类专业85%的学生集中在三类岗位上实习,其中36.4%的学生在“分析检验”岗位实习[2],尽管各企业“分析检验”岗位所检验的内容不同,有的是颜料、染料或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有的是纺织品,有的是食品或农产品等,但检验的工作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析检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岗位,通过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过程及内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目标。

2)融入理论教学原则。对3~4个学生实习较为集中的岗位,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后,相应的理论知识目标也基本清晰,然后再选择几种典型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单元(教学情境),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分析检验”岗位,确定了化学品、纺织品、食品和农产品检验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能制备分析用溶液、能正确选用仪器配件、能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分析仪器、能按照管理规定编写和审核检验报告、能按说明书安装调试仪器和排除仪器常见故障等职业能力目标后,梳理的相应理论知识为“产品的性能与检测方法”“标淮溶液的制备方法”“色谱柱的制备方法”“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仪器的操作规程”“分析检验结果数据处理”“检验报告的项目及填写要求”,等等[3],这些理论知识即作为顶岗实习“分析检验”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步教学内容。

3)强化校企互动原则。顶岗实习是“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具体内容,体现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技能与知识“双目标”、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双师资”等特征[4]。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架起了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桥梁,在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学校借助网络为学生补充相应理论知识,解决工作难题;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在教学平台上是“学生”;平台还为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双师”共同就学生的问题一起展开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平台还能够促进企业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4)强调过程考核原则。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一般在实习结束时一次性完成,平时学生在实习时填写实习日志,结束前撰写实习总结,先请企业作出实习评价,再送达学校指导老师处,由指导教师综合企业实习评价意见、实习日志及实习总结撰写情况给予最终评价。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表现不佳、学习不认真等情况,教师难以掌握并督促纠正,不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持续改进。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平时过程考核的条件,他们需在规定的时间里上网学习,交流讨论问题,提交相关作业等,而每次登录学习、交流和提交作业都有相应的评分,该分数构成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主要部分。这种模式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加强平时学习、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

3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路径

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成份小”“组织教学困难”“教学功能低”等问题,为顶岗实习教学铺平了道路。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沿岗位跟踪调研、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路径进行构建。

1)岗位跟踪调研。首先对学生所在的顶岗实习岗位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每个岗位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岗位进行分类整理,一个专业大约可整理出较为集中的3~4个岗位;其次,对这些岗位进一步地深入研究,通过企业现场访谈、企业技术人员研讨会等方式,理清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对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顶岗实习课程目标把握打好基础;第四,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并以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进行描述。例如,在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实习岗位调查中发现,学生实习岗位涉及8种,其中分析检验、工艺操作和合成试验三个岗位的学生比例达到85%,于是这三个岗位便确立为典型岗位。对典型岗位再作进一步的调研,确定这三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产品质量检验”“化工装置工艺操作”“化学品合成试验”,并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再对分析结果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与之匹配的理论知识要求,从而确定顶岗实习的课程目标。见图1。

图1 岗位跟踪调研确定课程目标

2)课程整体设计。将课程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其他目标,围绕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模块,内容模块涵盖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关键要素,同时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在工作过程中穿插讲授需要的理论知识。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模块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学习情境1:颜料与染料检测”“学习情境2:表面活性剂及其中间体检测”“学习情境3:致冷剂及其中间体检测”“学习情境4:纺织品(棉布、化纤)检测”“学习情境5:农产品(果蔬及肉类)检测”“学习情境6:食品及中药检测”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产品质量检验”按照分析检验的通用流程“样品交接—检验准备—检测与测定—数据处理—出具报告”顺序,为学生全面梳理分析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技能和知识要点。各学习情境模块是以一个具体岗位的具体产品为载体,按照“检验方案的确定”“标准溶液的准备”“仪器设备的准备”“指标检测”及“数据处理并出具报告”的实际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训练技能,而学校指导教师通过网站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如该类产品的特点,针对该产品一般采用的检验方法,如何根据国标、行标或企标制定检验的具体方案,检测中所涉及的试剂、溶液、仪器、设备如何准备,检验后的数据如何进行处理,检验报告如何规范撰写,等等。课程整体设计还包括考核方式的设计,抓住能力考核这一主线,综合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及交流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3)教学单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是在课程整体设计的框架下,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作出具体的筹划和安排。单元设计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紧扣职业能力目标。对于每一次课来说,它都需要实现职业能力的分解目标,所以设计时要考虑如何配合岗位技能训练来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知识融于岗位训练过程中。第二,发挥岗位训练项目的驱动作用。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与学生的实习津贴、岗位晋升等密切相关,因此,岗位训练项目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把握好这个关键点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在单元目标的把握、训练方式的运用、理论教学的穿插等环节都应符合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学过的技能和知识,重点放在复习及有意识地拨高;对学生未涉及的技能和知识,仍需要从基础性的技能和知识入手。第四,重视每个单元的检查评价。在每个单元中,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和报告,还需要参加一些问题的讨论,提交作业或参与讨论的质量作为学生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

4)网络教学平台设计。顶岗实习教学功能主要依靠网络教学平台加以实现,因此网络平台的设计至关重要。经过深入学习和反复研讨,确定网站由“教学指导区”“资料下载区”“交流讨论区”“成果展示区”“效果评价区”等八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教学指导区:开展异步视频、同步视频、同步广播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习单位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

交流讨论区:校内教师与实习学生、校外教师与实习学生、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实习学生与实习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平台,师生就某一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实际岗位上遇到的问题。

资料下载区:以教学课件、教学文件、管理文件等形式供学生主自学习时下载,辅助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

成果展示区: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作业、毕业设计)、优秀学生风采(岗位工作与获奖)、指导教师风采等,同时介绍新拓展的实习基地等,以此体现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学及指导取得的相应成果。

效果评价区:校内教师、校外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构成顶岗实习成绩,校内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参加视频学习、下载资料、参与讨论等情况进行评价,校外教师对学生岗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调查研究区:开展顶岗实习的初期调研、中期调研和末期调研,了解学生岗位实习情况、教学效果等,学生通过点击或输入相关答案配合调查,同时平台具备统计功能。

毕业设计区:开展结合岗位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推荐优秀毕业设计等,传达毕业设计相关要求,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推荐优秀毕业设计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

就业服务区:提供就业协议、就业基地、就业信息、企业文化等,为学生选择就业单位与岗位提供参考,学生实习结束后,为学生提供关于就业方面的一些服务。

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岗位教学、问题讨论、过程考核、学习资料下载等核心功能,同时还提供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习成果展示、就业信息传达等辅助功能。

综上所述,岗位跟踪式顶岗实习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了当前高职顶岗实习课程的瓶颈问题,突出了顶岗实习的目标性,更好地发挥了其应有的教学功能。

[1] 赵志群,徐国庆,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开发设计及经典案例解析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顾准,奚伟国.生化技术类专业定岗实习岗位调研与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2013(2):120-123.

[3] 顾准,奚伟国.生化技术类专业定岗实习“产品质量检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2-74.

[4] 周晓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49-51.

猜你喜欢

定岗顶岗岗位
高职院校大学生定岗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中盐红四方公司定岗定编优化设计及其实践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