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贵州省六洞河流域水文特性
2014-03-28张豫媛贵州省黔东南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张豫媛(贵州省黔东南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1 流域概况
六洞河,古名赤溪,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为清水江北岸一级支流。六洞河发源于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乡境内高曜坡、五爪坡东部山麓,从南、西、北三地向金堡、松明等地汇流,由东北流至三穗县城附近,穿城而过,上游称邛水,续向东流至六洞,方称六洞河,从六洞折向东南流,进入剑河境内,至大洋称大洋河,再向南流至龙塘下段断剑河、天柱界称八卦河,向东断天柱、锦屏界至锦屏县三江镇汇入清水江,该段称为小江。沿途纳台烈河、贵秧河、雪洞河、坦洞河、南明河、孟思河、磻溪河、肖洞溪等支流。六洞河全流域面积2070km2,主河道全长179km,多年平均流量42.20m3/s,天然落差551m,平均比降2.96‰,水能理论蕴藏量7.17万kW,流域内建有多座小型水电站。自锦屏县南明以下可通航木船和放木排。
六洞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流域内山峦连绵,河谷纵横,溪流蜿蜒,时有急滩。河床大多为卵石、粗砂,也有部分基岩裸露。属中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峰峦重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滩多流急,自然落差大,河谷多呈“V”形,山峰相对高度200~500m,阶地不发育,是一典型的山区型河流。流域内出露的岩层主要是上板溪群地层,以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变余泥灰岩为主。植被较好,属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区,主要树种有杉、松等,山坡茅草丛生。流域内土壤以黄壤土为主,夹有部分红壤。总的看来,水土流失不严重,河水含沙量少,无腐蚀性。
2 降水特性分析
2.1 长时段降水特性分析
六洞河流域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为丰沛。冬季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由于冷空气的入侵影响,常常形成连续阴雨及急骤的降温,夏季的天气特征是温高湿大,雨量集中,降雨时间短,强度大。
2.1.1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性
根据流域内各代表站降水资料以及分布情况,并结合《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中有关等值线图综合推求得六洞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7mm,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为0.15~0.26,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在1.82~3.26之间,降雨量年际变化较为明显。流域内各测站年际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六洞河流域各测站降水量情况统计表
2.1.2 降水的年内变化特性
在流域上、中、下游各取一测站,根据各测站多年降雨量统计,上游三穗气象站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1.40%;中游六洞桥水文站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1.40%;下游锦屏气象站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山丘地区河流的特殊地形条件,六洞河流域内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各月之间降水量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
2.1.3 降水的地域变化特性
六洞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其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上游小于中下游。大部分年降水量在1000~1350mm之间。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为位于中下游的磻溪雨量站,为1327.50mm;最小的为位于上游的台烈雨量站,为1018.90mm。流域内年最大降水量为最小降水量的1.30倍。
2.2 暴雨特性分析
六洞河流域由于冷峰低槽和两高切变线影响,进入汛期较早,一般4月进入汛期,9月结束,大暴雨出现次数最多是5-6月,多为强度及量级大而历时短的灾害性暴雨。根据六洞河流域各测站暴雨资料分析,六洞河流域暴雨出现最多的地方为剑河县的磻溪一带,暴雨出现最少的地方为镇远县的金堡、台烈一带。
3 蒸发特性分析
根据各测站多年蒸发量统计,六洞桥水文站最大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7、8两月,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热交换大。上游三穗气象站多年平均蒸发量786.80mm(E601),中游六洞桥水文站多年平均蒸发量833.40mm(E601),下游锦屏气象站多年平均蒸发量789.30mm(E601)。由此可以看出,六洞河流域内蒸发量中游大,上下游小,且上下游蒸发量相差不大。
4 径流特性分析
六洞河为山区雨源性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径流丰枯变化较大。根据六洞河流域干流中游六洞桥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分析,径流年内分配不均,4-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6%左右,10月-次年3月占全年的24%左右。年最小流量多出现在每年的1月和2月。历年径流变化较明显,六洞桥水文站1965-2010年46年间,最大年平均径流量为6.51亿m3(1994);最小年平均径流量2.20亿m3(2006),最大年平均流量为最小年平均流量的2.96倍。径流变差系数0.30左右,多年平均径流深550mm左右。而径流的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最大连续4个月(4-7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2.30%;汛期枯期分明,一般每年4月初进入汛期,到9月末汛期结束,枯期从10月初到翌年3月底结束。径流年内分配见表2。
5 洪水特性分析
表2 六洞桥站径流年内分配表 (单位:亿m3)
六洞河流域属山区雨源型河流,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地区分布和暴雨一致,由于河流地势陡峭,河谷深切而规则,再加上槽蓄作用小,因此造峰能力大,每遇暴雨就形成峰高量大的暴涨暴落的大洪水,洪水持续时间不长,一般2-3d。洪水发生时间为5-7月,占发生次数的76.08%,其中尤以7月份最多,占28.26%。
6 枯水特性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年平均径流量与枯期径流量两曲线起伏一致,丰枯周期基本一致,表明枯水期流量的变化与前一年的径流量(或降水量)大小有关,因此枯季径流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
图1 六洞桥站年平均径流量与枯期径流量图
六洞河流域最枯流量一般出现出现在12月、1月,通过沿岸走访调查和实测分析,了解到六洞河六洞桥水文站段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断流,实测最枯流量0.17m3/s(1985年8月7日)。
7 泥沙特性分析
六洞河流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暴雨对坡面的侵蚀,以及洪水对河床的冲刷,无实测泥沙资料。流域内开垦度一般,植被较好,无实测泥沙资料,泥沙根据相关等值线图计算。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中悬移质输沙模数分区图,六洞河流域悬移质输沙模数为100~200t/km2,推移质输沙模数按悬移质输沙模数20%计算。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垦度愈来愈低。从输沙比例上看,河流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占全年的98%左右,特别是主汛期6-8月,占全年输沙的70%以上,枯季输沙仅占全年的2%左右。
8 水质情况分析
根据《2010年黔东南州水资源公报》,六洞河流域设有一个水质监测断面——三江镇断面,从该断面的水质监测情况来看,六洞河流域全年的水质情况基本符合Ⅱ类标准。为充分了解评价六洞河地表水水质现状并为水环境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次对六洞河上、中、下游三个断面进行了监测,监测成果显示,六洞河上、中、下游河段现状水质除了大肠菌群、细菌为Ⅲ类标准,其它指标均满足Ⅱ类水标准,其主要是由于流域内土壤施肥、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所致。
[1]季学武,王俊,等.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6.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郭武.湟水流域水文特征[J].水文,1995,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