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4-03-28李婷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游戏情感幼儿

李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幼儿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游戏就是角色游戏。它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有代表性、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身心、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是幼儿所好奇和喜欢的,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能够满足幼儿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使用的材料、主题和情节都与幼儿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角色游戏的幼儿,其社会能力明显好于那些不参加角色游戏的幼儿。

1.1 角色游戏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的身心状况的体验、认识与控制,也是幼儿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观察,对自己的身心活动的观察、觉察[1]。

1.1.1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

角色游戏是一种将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转变成适应社会化需要的个体的途径[2]。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文化的基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自己对外界的感知开始的。知识、能力都存在局限的婴幼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人在3 岁以后,认知范畴便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扩大。这时他们喜爱的角色游戏成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催化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的扮演,幼儿能够逐渐对别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有所了解,因“扮演”而“进入”别人的“视野”判断事物,也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逐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

1.1.2 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角色游戏对幼儿“换位思考”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将自己当作别人来进行情感体验。此时幼儿既是“他人”,又是自己,把自己摆在别人的位置上。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过多地以自己的兴趣来扮演角色,很少琢磨所扮角色的身份在游戏的虚拟情景中应有的言行,其他的小朋友则可能因为难以与他进行角色之间的言行对接而不喜欢与他一起游戏,他的社会交往活动也受到了阻碍。为了消除这种阻碍,该幼儿必须接受他人的建议,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到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再现出来。正是在无数次游戏中不断观察、矫正、体验角色,幼儿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尝试着理解别人,逐渐学会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这可以为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的总和。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还较低,所以在此针对常见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来进行讨论。

1.2.1 学习、认识社会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是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发展影响的一方面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对自己、对社会角色有更多的认识。通过对社会角色的学习,让幼儿懂得一些角色的职责、行为方式以及应遵守的社会规则,提升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为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1.2.2 社会规范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不可或缺的认知成果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从中学习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对他人有礼貌,懂得什么是善恶,获得了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如幼儿玩买东西游戏时,懂得先来后到、不插队等购物规则;幼儿在玩“过家家”游戏时,给“妈妈”“端茶送水”,从中学会尊敬长辈。体验角色可以加快幼儿对行为规范的掌握。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从中学习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对他人有礼貌,懂得什么是善恶,学习社会规则。

1.3 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得到的主观反应[3]。社会情感是人的情绪情感中最高级的部分,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态度体验。游戏是幼儿为了得到快乐,满足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而积极主动地、由内在动机驱动的一种活动。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情感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幼儿通过角色学会适当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感社会化增强,水平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当幼儿选择的游戏内容、游戏主题、游戏角色和游戏规则不符合时,幼儿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玩游戏,或是玩游戏时态度不积极。这时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与分配,让幼儿初步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以完成角色游戏。在下一次的角色游戏中,如果幼儿还遇到与自己愿望相背离的情况时,幼儿就会尝试用之前的经验来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协调,进而做到相互理解、谦让、合作,共同完成游戏,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之中。

社会情感还包括支持、同情、关心、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与反对、漠视、嘲笑、羞耻心、内疚感等内容。在“过家家”的游戏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对“孩子”照顾、关爱的角色,幼儿的责任感得到了增强;通过扮演“搀扶老人过马路”的角色游戏,幼儿学会了应该同情别人、关心别人;通过扮演“科学家”,幼儿体会到科学家得出某个科学成果时别人对自己的赞同、赞誉,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努力做好以得到别人的赞同,幼儿的荣誉感可能得到增强。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不断的正反角色的扮演、体验,幼儿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该做。这样,幼儿的社会情感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1.4 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行为是幼儿在与他人、周围环境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行为反应。角色游戏本身就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其社会行为得到了发展。

1.4.1 角色游戏能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为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创造条件

刚开始入园的幼儿胆小怕生,但通过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孩子接触,并通过角色游戏相互交往、认识,初步习得社会性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角色游戏经验日渐丰富。在角色游戏中,取材时幼儿需要协商,才能分配好材料;角色游戏中幼儿选择角色时,也需要协商,才能分配好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知道别人的愿望,进而学会尊重、谦让、相互学习与合作,初步习得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1.4.2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益或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角色游戏时期,是儿童模仿和学习成人生活技能技巧的绝佳时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角色,以角色的身份来游戏,在游戏中体验着角色的喜怒哀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学会分享与合作。

1.4.3 角色游戏可控制幼儿反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反社会行为也称为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幼儿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破坏他人物体、抓人、打人、骂人等不良行为。角色游戏可以抑制幼儿反社会行为的发展。如在生活中幼儿很讨厌小偷,而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警察”时,幼儿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对“小偷”进行真正的惩罚,只能假装处罚小偷,与此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了抑制,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得到了发泄。

2 合理指导幼儿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其共性和个性。教师在干预幼儿角色游戏时,应注意一些细小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2.1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2.1.1 让幼儿从游戏中体验角色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是游戏的关键部分,游戏就是围绕着角色的扮演展开的。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注意角色的身份、情感的体验。

2.1.2 下意识地培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幼儿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越多,头脑中存在的素材就越丰富,游戏中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内容也越丰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需要幼儿理解生活中的角色,并将生活中的角色迁移于角色游戏中,才能进行角色的扮演。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上课、游戏等环节中,可结合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例子给幼儿讲解生活知识,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生活,注意生活,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学到有益的生活知识,加深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等的深刻体会,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认知基础。

2.1.3 角色游戏进行中应该以间接指导为主

间接指导能使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的空间。间接指导包括教师以一定的角色参与游戏或干预游戏,或是在一旁进行评论、提示,间接指导的效果优于直接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角色游戏中为幼儿进行更多的间接指导。当幼儿游戏产生问题的时候,如游戏中幼儿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角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选择。

2.2 对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2.2.1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小班的孩子多以平行游戏为主,此时段的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喜欢模仿大人的简单动作。因此,游戏的主题较少,情节较为简单,幼儿对角色的认识程度较低,幼儿处理角色游戏问题能力较低。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在游戏时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和明确的说明,帮助幼儿选择主题、角色。另外,游戏中渗透简洁的讲解和及时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幼儿处理角色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2.2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中班幼儿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多,接触范围扩大,游戏主题有所扩大,游戏的情节相对丰富。这时候的幼儿好奇心较强,有了角色意识,但喜欢换玩具、场地等,处理角色游戏问题能力增强。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资源,鼓励幼儿自己进行角色的选择; 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角色情感教育,让幼儿认识、感受角色的身份、情感,并教幼儿学会处理角色游戏中出现的简单问题。

2.2.3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大班幼儿玩的游戏已经很多,角色游戏经验相对较为丰富,游戏中主题多样,不局限于一个主题,游戏情节较为丰富,有了较强的角色意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角色,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能够自己处理。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试着学习怎样选择游戏内容、游戏角色和游戏材料等;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给幼儿适时提供帮助;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角色的身份、情感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等;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让幼儿自己尝试处理角色游戏中的问题,并适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进行扮演评价、角色分析等。

从传统民间游戏到现今的游戏,角色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都很常见,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或家长要发挥其优势,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性行为,让角色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 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3.

[3] 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6.

猜你喜欢

游戏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