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话题:报业融合发展之路在何方?

2014-03-28

传媒 2014年22期
关键词:报业报纸传统媒体

微观点折射大问题,微言论透析大道理。欢迎您留下精辟、精炼、精妙的微观点,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管洪:融合发展不是媒体什么都要做,但是一个党报集团传播形态一定要完整,在媒体阵容建设上加快网站建设,通过这些报网丰富传统媒体传播的形态。融合发展没有技术的引领,没有技术支撑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技术平台建设、多媒体技术整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建新闻媒体传播中心和技术支撑平台,实行24小时传播,全媒体协调发布,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技术平台支撑,所以再难也要做。实力能不能增强,能不能可持续发展,造血机能能不能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融合发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韩少林:媒体融合,我认为在目前阶段,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己,要努力固本强基,巩固纸媒阵地,不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在网络时代保持竞争优势。针对当前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楚天都市报》实施沉下去、走出去工程,加快融合发展,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新闻产品是媒体影响力的载体,在提升媒体影响力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多条腿走路,进行深入调查,收到了一定效果。

@蔡伟:我认为中央这次以高规格的规范文件并给予这种最高层级的窗口指导媒体融合是罕见的。这反映了新一届执政班子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深层思考,目前传统媒体已严重不能适应当前的各方需求,过去十年我们好多国有传媒集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虽然中央没有明确具体办法,怎么搞,还需要媒体集团自己去摸索,但我相信,这种耐心是有限的,拿不出思路和实质性策略的,都很麻烦。

@任天阳:媒体的融合发展,要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今年6月,《南方都市报》做了一个全新的优化,这个优化也不叫改版,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版面的增减或者版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讲是流程的再造,对产品的全新规划和设计,其中的理念是把报纸的内容或者产品主动纳入到数据传播的量上。目前,我们适应这种需要成立了几个工作室,把各部门的平台打通。把技术、采编、移动客户端全部打通,把各方的资源集中到这个平台上,所以我们在报纸的生产上会有制图,大量的制图广泛运用。制图的传播,不是为了制图,不是为了版面好看,而是为了在移动客户端传播。

@张志安:伴随互联网的崛起和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我们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媒体空间在哪里?答案恐怕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空间,主要媒介是电视,因为它能提供共同观看、享受亲情的体验,核心功能是娱乐休闲;二是移动空间,包括公共交通上和公共场所,主要媒介包括手机、Pad和可穿戴设备,核心功能兼具社交、信息和娱乐。对正在转型和融合中的报业来说,必须深刻思考自身的核心功能。过去,报纸太强调“讲故事”,今天则要强化信息、娱乐、社交、服务的价值。“先新闻、后社交”的旧时代即将结束,“无社交、不新闻”的新时代即将来临,人们不再单纯出于新闻阅读的需求去使用媒介,更多出于生活方式的考虑来使用媒介,由此,对报纸所提供信息的本质价值的追问迫在眉睫。

@李艳:《齐鲁晚报》发展媒体融合要在三个坚定不移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媒体融合,即扩大舆论影响力坚定不移,形成壮大产业能力坚定不移,稳定报纸母体坚定不移,最后实现所谓的转型融合,不仅是对工作的流程转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重点是新的传播时代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从纷繁乱象中还原新的面目,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服务实现从读者到受众再到会员的转变。

@陆文喜:在饱受20年的市场经济洗礼之后,中国传媒业沉浸在一片“群雄争霸”的“战乱”中。面对近几年媒介融合的“暗流涌动”,很多报业集团早已破局突围,但面对市场化产业化老问题的广电业,却改革动静不大。现如今,我国的各项改革无不强调制度建设、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传媒业也不例外。因为,技术的生产力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已经把中国传媒管理战略转型推向了新的时期。

@杨树弘:全球化语境造就媒体势不可挡的融合创新,传统媒体必须正视自身的作用与短板、希望和挑战,面对现实进行重新梳理、评估和审视,并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实现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与此同时,传媒人必须认识到,融合也好,创新也罢,没有固定的路径与绝对成功的范式,只有适合自己、又能最大化地适应市场与受众的,才是最好的模式。

@林籽舟:在迎战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报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业界提出的“全媒体”战略也只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的缓兵之计。“全媒体”在发展传媒内容、扩大信息传播、实现品牌效应方面确实为报纸助力不少,但想以此作为扩大盈利的途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仍有些天方夜谭。报业集团作为企业的一种形式,实现盈利乃是重中之重。而从已经实施了“全媒体”战略的报业集团来看,虽然“全媒体”扩大了整体的影响力,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极不理想,甚至耗费了诸多从经营传统报纸当中获得的盈利。

@张东明:融合发展的基础是深化品质传播,无论传播载体怎么改变,新闻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始终不能改变。实施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对新闻内容、资讯产品的品质追求,包括真实准确的信息、鲜明独到的见解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要不断追求优质便捷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技术,结合新兴媒体的特长,保证传播的优良效果,达到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技术的高品质融合,使之在海量信息时代能够同时依靠品质取胜和传播取胜。

@陈晓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运用新媒体运作的新思维在整体上进行战略化重组,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改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分立单干的状况,江西日报社组建了全媒体中心,打造集采编、发布、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平台。江西日报社下属的《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法制报》、中国江西网都成立了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江西日报社微博微信矩阵;同时搭建微博发布厅,将报社的微博整合为一体,整体推出新媒体方阵。

@董天策:网络媒体的诞生与发展,凭借其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快捷及时、多元交互、信息开放等优势,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传播格局,迅速成长为极具新闻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在网络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迎接新媒体、新技术的浪潮,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才能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报业报纸传统媒体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