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准备修改“与地震有关的综合性调查观测计划”*
2014-03-28彭岩
目前,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政策委员会调查观测计划部(部长:京都大学大学研究院理学研究系教授平原和郎)正在对“与地震有关的综合性调查观测计划”进行修改讨论。本文将对目前的调查观测计划的内容和修改讨论的情况等作一介绍。
1 引言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为契机,根据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确立了政府领导的旨在推进地震调查研究的目标。该法规定,地震本部负责制定“与地震有关的综合性调查观测计划”,按此规定要求,在地震本部政策委员会之下,设置了调查观测计划部,开展必要的研究工作。
由该部审议通过,先后制定了“与地震有关的基础性调查观测计划”(1997年)、“关于今后的重点调查观测工作”(2005年)、“关于新活断层的调查”(2009年)等调查观测计划,根据这些计划,各机构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有关地震的调查观测。
但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各方面的课题相继浮现,根据这次地震的教训,于2012年对作为政府总体地震调查研究方针的新的综合性基本措施进行了修订,由此,关于调查观测计划的内容也要进行修改。于是,调查观测计划部从2012年开始着手研究修改工作。
1.1 调查观测计划的现状
1.1.1 基础性调查观测计划(1997、2001)
1.1.1.1 基础性调查观测要推进的项目
(1)地震观测
·采用陆域的高灵敏度地震仪的地震观测(约20km间隔);
·采用宽频带地震仪的地震观测(约100km间隔)。
(2)活断层调查
·主要活断层(98+12=110条断层带);
·补充完善调查(61条断层)。
(3)地震动(强震)观测
·地震动(强烈度)观测(约20km间隔);
·地下基底的配备。
(4)采用GPS连续观测的地形变观测
·地形变观测(GPS连续观测)(约20km间隔)。
1.1.1.2 根据基础性调查观测实施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观测的项目
(1)采用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地震观测
·采用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地震观测。
(2)地壳构造调查
·岛弧地壳构造调查;
·堆积平原的地下构造调查;
·板块边界附近的地壳构造调查。
(3)海域的地形、活断层调查
·海底地形变调查及应用超声波的海底面的起伏调查;
·海底地质调查等。
(4)海底地形变观测
·采用GPS/声波测距结合方式的海底地形变观测。
(5)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的表面的地形变观测
·检测陆域的表面的地形变。
1.1.1.3 关于新的活断层调查(2009、2012、2013年进行了部分修改)
·选取沿岸海域的活断层(主要活断层带的海域延伸部分)作为调查对象;
·提出短的活断层或地表没有显露的活断层的调查方法;
·提出活断层基础图(暂称)的制作方案。
1.1.1.4 关于与地震有关的基础性调查观测等结果的传送和共享(2002年)
·提出关于基础性调查观测等数据的传送或共享方案设想。
(1)数据利用主体
①地震调查委员会;
②研究人员;
③防灾相关机构;
④市民。
(2)观测项目
①高灵敏度地震观测;
②宽频带地震观测;
③强震观测;
④GPS连续观测;
⑤活断层调查;
⑥地下构造调查;
⑦以往地震观测数据。
1.1.2 重点的调查观测(2001、2005年)
1.1.2.1 以在活断层上发生的地震为对象的调查观测
目的Ⅰ:提高长期的地震发生时间及地震规模的预报精确度;
目的Ⅱ:准确把握地壳活动的现状;
目的Ⅲ:提高强震动的预测精确度。
1.1.2.1.1 调查对象(13条断层带)
·神绳·国府津—松田断层带;
·三浦半岛断层群(主部/武山断层带);
·系鱼川—静冈构造线断层带;
·富士川河口断层带;
·琵琶湖西岸断层带;
·中央构造线断层带(金刚山地东缘—和泉山脉南缘);
·立川断层带、屏风山;
·惠那山断层带及猿投山断层带(惠那山—猿投山北断层带);
·森本·富樫断层带;
·奈良盆地东缘断层带;
·上町断层带;
·别府—万年山断层带(大分平原—汤布院断层带/东部);
·警固断层带(东南部)。
1.1.2.1.2 观测项目
(1)变化地形调查;
(2)以断层为对象的地壳构造探测;
(3)重力探测;
(4)高灵敏度、宽频带地震观测;
(5)利用GPS等的地形变观测;
(6)电磁探测;
(7)海沟调查、浅层钻探调查等地质学方面的调查;
(8)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的有关过去的地震的调查;
(9)强震观测;
(10)堆积平原的地下构造调查。
1.1.2.2 以海沟型地震为对象的调查观测
目的Ⅰ:提高地形变观测精度,准确把握地震发生前、后的状况;
目的Ⅱ:提高长期的地震发生时间、规模的预报精度;
目的Ⅲ:提高强震动的预报精度;
目的Ⅳ:提高海啸实时预报的精度。
1.1.2.2.1 调查对象(13条断层带)
·南海海沟发生的东海地震、东南海地震、南海地震;
·南关东发生的M7左右的地震;
·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围的海沟型地震(宫城近海、根室近海、三陆近海北部)。
1.1.2.2.2 观测项目
(1)地震观测
①海域:电缆式海底地震仪、自动漂浮式海底地震仪;
②陆域:高灵敏度、宽频带地震观测。
(2)强震观测
(3)地形变观测
① 海域:GPS/声学测距联合方式、水压仪(海啸仪);
② 陆域:GPS连续观测、水准测量、潮位观测;
③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的表面的地形变观测。
(4)地壳构造调查
①利用板块边界地区及岛弧地壳的人工震源的构造调查;
②堆积平原的地下构造调查。
(5)过去的地震活动的调查
①利用过去的地震、海啸的观测数据的调查;
②古地震、古海啸调查及完新世地形变调查。
(6)以更高精度的海啸预报为目标的观测
① 实时的水压仪(海啸仪)观测;
②三分量应变仪(应变地震仪)等的应用。
2 目前制定的调查观测计划的内容
我们汇总了目前制定的调查观测计划的内容,包括1997制定、2001年修改的“基础性调查观测计划”。在基础性调查观测中,以减轻灾害和了解地震现象为目标,制定了“对长期性的地震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价”、“把握和评价地壳活动的现状”、“提高地震动预测、海啸预测水平”、“提供与地震有关的信息的早期传送等所需的基础性数据”4个项目。其中“地震观测”、“地震动观测”、“采用GPS连续观测的地形变连续观测”、“活断层调查”,都属于“作为基础性调查观测要推进的研究项目”。各研究机构根据计划,推进了Hi-net等地震仪的配备和主要活断层带的调查等研究。另一方面,还有属于“根据实施基础性调查观测情况,再进一步实施调查观测的项目”,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了采用电缆式海底地震仪的地震观测和海底地形变观测等研究。
文中“重点的调查观测”是在2005年制作的《全国地震动预测图》中,把被判断为极有可能出现相对强烈晃动的地区的特定地震作为研究对象而配备的重点的调查观测体制。对于以在活断层发生的地震为对象的观测,确定了13条作为调查对象的活断层的断层带。右侧是以海沟型地震为对象的观测,确定了3个范围开展调查观测。与“基础性调查观测”相比,通过更为密集的调查观测和多样化的调查观测项目,实施了调查观测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作为重点性调查观测还实施了“宫城县近海地震的重点调查观测”和“上町断层带的重点调查观测”等项目。
还有对活断层调查方针的补充内容。由此开展了沿岸海域和短活断层等的调查。左下方绿色的部分是关于基础性调查观测等的结果的走向和发布方面的提示,在此基础上将调查观测结果在各机构的网页上进行了公开发布等。
3 今后的工作
目前,计划部召开了针对有关机构开展调查观测的现状和提出的课题的意见听证会,同时,还要按照新的综合性基本措施,针对各个项目依次进行讨论研究。这次修改工作是根据新的综合性基本措施等,针对调查观测中得出的观点和以此为基础的观测项目或研究内容、对象区域等,是否有应该修改的部分进行了讨论研究。今后,还将继续讨论,计划汇总后形成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