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会议与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综述
2014-03-28□曹群
□ 曹 群
2014年2月25日,本刊编辑部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亚信会议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讨会,来自外交部的资深外交官、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与会。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亚信与地区合作机制建设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系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的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倡议成立,1993年3月起作为论坛开始活动,2002年召开各成员国元首级会晤。亚信现有24个成员国: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韩国、约旦、阿联酋、越南、伊拉克、巴林和柬埔寨。13个观察员(国家或国际组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卡塔尔、乌克兰、日本、孟加拉国、菲律宾、斯里兰卡以及联合国、欧安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突厥语国家议会大会。亚信实行协商一致原则,已通过的基础性文件有《亚信成员国相互关系指导原则宣言》、《阿拉木图文件》、《亚信信任措施目录》等。亚信建立了国家元首和(或)政府首脑会议(峰会)、外长会议、高官委员会会议、特别工作组会议机制。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举办峰会和外长会议的国家任主席国。亚信常设执行机构——秘书处设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于2006年6月启动。
按照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倡议,亚信主要目标和宗旨是通过制定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多边信任措施来加强合作,并仿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发挥促进亚洲各国对话协商、消弭误解、地区稳定与安宁以及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安全保障机制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亚信20多年的运作成果来看,会议机制基本成型,已成为就亚洲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磋商的多国论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赵常庆认为,亚信虽然影响有限,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一是平台作用,给不同意识形态的亚洲各国提供了沟通的机会;第二是宣示作用,亚洲各国一起开会,通过决议向国际社会表达亚洲的想法;第三是奠基作用,亚洲目前并无统一的地区安全会议组织,亚信可为将来建立统一的亚洲安全组织打下基础。他还表示,亚信之所以作用有限,除与其自身能力有关之外,还主要是因为亚洲安全形势远比欧洲复杂:1)亚洲面积大,人口多,民族与宗教问题复杂,世界很多热点问题都在亚洲,如巴以冲突、印巴矛盾、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战争、伊朗核问题、叙利亚战争、东海与南海的多边争端等;2)亚洲不少纠纷皆与西方殖民时代结束之后遗留下的历史问题有关,不少亚洲国家在独立后未能摆脱对大国的依赖,而域外大国趁机在亚洲保留众多军事基地,并不断插手亚洲事务;3)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紧密交织,如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的中亚安全局势堪忧,很可能令该地区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活动更加猖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泽指出,亚信本身的特征与其作用紧密相关,亚信既有其优势,亦有其劣势。首先,亚信是一个大国制衡色彩不浓的组织。亚信并不存在主导型大国,大国博弈背景不强,因而具有更多的包容性,正因如此在影响力和引领力上比较薄弱,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偏低。其次,因为亚信作用有限,与亚洲地区其他合作机制尚未出现重大冲突,这便于亚信的发展壮大。再次,亚信主旨在于推动互信与协作,总体来说有利于改善安全环境。最后,在亚信的成员国中,伊斯兰国家所占比重较大,中国周边外交对此应予以重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许涛认为,亚洲虽然存在几个影响力比亚信大的机制会议,如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安全香格里拉对话会,但亚信有其独特性。亚信的覆盖面非常大,此为其他组织所不及。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安全香格里拉对话会不同(分别由澳洲人和欧洲人提出倡议),亚信是由亚洲人自己提出并创建的。亚信目前虽已通过不少基础性文件,但还具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其可塑性及发展潜力大。
二、亚信对维护亚洲安全的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亚洲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与意识形态差异很大。当前,不仅岛屿与海洋争端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且有激化趋势,非传统安全因素也越来越突出,三股势力活动日益猖獗。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举办亚信峰会具有非比以往的重大意义,亚信平台在周边安全问题上将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表示,中国新时期的外交重点方向是周边外交,而亚信的覆盖面与中国周边外交存在很大重合,尤其亚信的核心地区——中亚、西亚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密切相关。从实际情况来看,亚信在解决传统安全问题上难有很大进展,但聚焦非传统安全,如反对恐怖主义,则容易引发共鸣。相较于东北亚、东南亚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等传统安全议题,中亚、西亚在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条件良好,亚信可以在加快地区和次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程认为,东亚周边趋势是以中美互动为主导,在美国的力量辐射比较弱的中亚和南亚,基本形成了以俄罗斯和印度为中心的地缘生态。在中美邻、中印邻、中俄邻之间,中国周边困局渐渐扭转,从被动应付麻烦逐渐转变为主动构造周边合作秩序。新时期的外交重点在周边,习近平主席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而亚信主旨便是促进亚洲各国互相沟通,建立安全互信,和谐共处多赢。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和平愿望是中国继续发展的保障,目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地区需求在增加。避免地区冲突失控和建立安全协调机制,不仅符合中国发展的利益,也符合亚洲各国谋和平、求发展的根本利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认为,亚洲的事情由亚洲人管,在实际上,很难做到。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其在亚洲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现实存在难以阻挡。尽管美国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一定冲击,但是美国正在迅速重新占据经济、安全方面的制高点。东亚的传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如领土主权争端,而美国正加速“亚太再平衡”,在亚太地区部署增强军事力量,强化自己的同盟体系,给中国周边带来极大的安全隐忧。中国周边核扩散的势头仍非常严峻,对于中国的安全来说也是巨大威胁。除传统安全问题外,由于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军,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扩散会加剧,这将给中国带来极大风险。最近俄罗斯恐怖爆炸和中国新疆连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都有内在的联系,亚洲各国在反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实在的。在反恐相关领域,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有必要借助亚信这一覆盖面广大的平台,加快进行深度交流,促成具有实效的合作。
三、中国主办亚信峰会的应对方略
当前,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越来越成为命运相连的地球村。中国举办本次“亚信”峰会无疑具有不同以往的重大意义,在研讨亚洲安全机制以及促进各成员国间精诚合作等方面,将向世界传递“正能量”。与会专家认为,推动亚信的进程对中国改善周边的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亚信的发展总体来讲符合中国长远利益。从当前我们周边面临的现实情况来看,周边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需要一个降低安全危机“热度”的机制,亚信峰会可以发挥平台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主任陈玉荣认为,中国应利用亚信平台,就三股势力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应就反恐达成为共识,以解决亚信在安全问题上的不作为以及松散的问题。前驻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大使吴虹宾表示,应照顾哈萨克斯坦的关切,不应给对方造成中国力图主导的印象。同时,中国也应现实看待自身及亚信的作用,即难以协调统一各国立场,更难一蹴而就解决问题。《人民日报》前驻中亚首席记者陈志新认为,中国在亚信机制中不一定要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从东盟和亚洲比较成功的机制来看,通常都是大国参与而以中小国家为主导。石泽也认为,中国在积极参与引导地区对话和构建框架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强调主导的作用,才能真正增加互信,深化务实合作。赵常庆认为,在本次亚信峰会,中国似应突出强调和平外交与互利共赢理念,呼吁亚洲国家的事务由亚洲国家解决,以防止域外大国干预。前驻埃及、黎巴嫩大使安惠侯则说,中国和平崛起,不搞霸权主义,但不代表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亚洲的不安全因素对世界格局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促进亚洲安全互信。虽然很多问题,比如域外大国的干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等都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但中国在此问题上应当发出声音。
前驻伊朗、阿联酋大使华黎明认为,在亚信峰会上,中国应强调宣示以下内容:第一,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以别的方式使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这个核心理念成为亚洲国家的共识;第二,倡导共同开发的概念,亚洲国家是世界上领土纠纷最突出的地区,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亚洲的发展非常有利;第三,提倡合作共赢的思想,在亚洲提倡共同发展;第四,应该使反对恐怖主义成为亚信会议的共识,而且这可以为今后亚信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