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过程中呼吸力学参数改变性的研究

2014-03-28段明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7期
关键词:机械性存活力学

段明霞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菏泽 274600)

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过程中呼吸力学参数改变性的研究

段明霞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菏泽 274600)

目的 探索机械性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过程中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92例,给予机械性通气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参数上的改变,以及患儿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19例患儿死亡,其余173例有效抢救存活。机械性通气2 h时,死亡组患儿Rrs高于存活组,Crs低于存活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死亡组患儿Rrs、Crs无改善,而存活组患儿Rrs降低、Crs升高,与上机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存活患儿OI、RR、MV、Crs以及Raw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机械性通气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儿机体呼吸力学,改善体内缺氧状态,大大增加了患儿的抢救率和生存率。

机械性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呼吸力学参数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十分严重的重危的综合病征之一,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小儿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枢和(或)外周性呼吸生理功能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8 kPa(60 mm Hg)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 kPa(50 mm Hg),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临床综合征[2]。为探索机械性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过程中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9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力学参数进行探索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92例进行机械性通气治疗研究比较。依据治疗后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173例)与死亡组(19例)。上述患儿均满足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满足进行机械性通气的治疗标准。其中,男性患儿101例、女性患儿91例,日龄为0~12 d。上述患儿原发疾病依次为:重症肺炎患儿88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肺炎3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综合征36例、新生儿窒息致颅内出血或缺血缺氧性脑病16例、新生儿破伤风8例、脑血管畸形致颅内出血7例。

1.2 患儿纳入标准

上述患儿均满足下列纳入标准[3,4]:①呼吸困难:安静状态时呼吸频率,持续>60次/分或<30次/分,伴有呼吸节律改变甚至呼吸暂停,吸气三凹征明显有呻吟;②青紫:除外周围性及其他原因引起者;③神志改变:精神萎靡、反应差、肌张力低下;④循环改变: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足跟部>4 s),心率<100次/分。其中①、②项为必备条件,③、④项辅助条件。

实验室诊断指标:血气指标:①Ⅰ型呼吸衰竭:PaO2≤50 mm Hg(安静,吸入室内空气)。②Ⅱ型呼吸衰竭:PaO2≤50 mm Hg,PaCO2≥50 mm Hg;轻型:PaCO2<50~70 mm Hg,重型:PaCO2>70 mm Hg。

1.3 研究方法

1.3.1 新生儿监测指标和方法

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下列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患儿吸入氧气浓度(FiO2)、患儿平均气道压力(MAP)、患儿氧合指数(OI、OI=FiO2×MAP×100/PaO2)、呼吸频率(RR)、每分通气量(MV)、气道阻力(Raw)、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rs)、呼吸系统阻力(Rrs)、患者呼吸功(WOBp)等。动态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应用血气分析仪对每例患儿的桡动脉血进行监测,检测时机机械通气后24、48、72、96 h、直至脱机,各检测1次并记录,监测至患儿脱机、病情稳定24 h。

1.3.2 患儿监测使用仪器

患儿监测使用仪器选用如下:血气分析仪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美国飞利浦伟康V200重症监护呼吸机。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及成组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患儿治疗后呼吸力学情况的变化

生存组患儿呼吸力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Rrs、Crs和WOBp在IMV1(首次测定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后2 h进行)与IMV2(第二次测定机械通气在死亡组儿童死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后呼吸力学情况的变化()

表1 患儿治疗后呼吸力学情况的变化()

注:与死亡组比较,*P<0.05;与IMV1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Rrs[cm H2O/(L·s)] Crs[mL/(cm·kg)] WOBp[mJ/(min·kg)]机械通气后2 h 死亡组儿童死亡前 机械通气后2 h 死亡组儿童死亡前 机械通气后2 h 死亡组儿童死亡前生存组 173 123.1±21.2* 102.2±31.2*# 0.4±0.1* 0.6±0.2*# 154.7±30.2* 214.6±45.2*#死亡组 19 133.1±14.4 143.2±31.0 0.3±0.1 0.3±0.1 205.2±49.1 98.2±29.1#t -2.003 -5.441 4.18 6.439 -6.436 10.964 P 0.046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存活患儿不同机械性通气时间各项指标比较(n=173)

2.2 存活患儿不同机械性通气时间各项指标比较

患儿经过机械性通气治疗,存活患儿相关指标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每分通气量(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rs)以及气道阻力(Raw)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2.3 转归

对临床上呼吸衰竭新生儿192例进行机械性通气治疗进行研究,结果患者死亡19例,病死率在9.9%。非死亡患儿均正常顺利脱机,痊愈出院。

3 讨 论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和呼吸泵异常使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肺脏不能完成机体代谢所需的气体交换,引起动脉血氧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其常见原因有如下几种[6-8]:①呼吸道梗阻:喉是上呼吸道最狭窄、最易发生梗阻的重要部位,因感染、喉痉挛、异物、外伤、变态反应、肿瘤或先天畸形均可引起,肺气肿也可导致。②肺实质疾患: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脓肿、肺水肿、肺出血及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所致的肺实质损伤,使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液比例失调和PaO2下降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重要原因[9-11]。③呼吸泵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至呼吸肌和胸廓各部位的病变,如急性脑水肿、脊髓炎或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低钾麻痹,胸廓畸形或骨折等。上述因素均是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患儿呼吸力学会发生很大变化[12,13]。因此,本研究针对患儿呼吸力学改变做出详细研究,并对死亡患儿和生存患儿做出比较,以期待临床对本类患儿生存率大幅度的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后2 h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去,死亡组患儿的Rrs和WOBp均高于存活组患儿(P<0.05),Crs则低于生存组患儿(P<0.05),说明两组患者肺功能存在差异,上及时死亡组患儿已经出现明显的病情加重。临床有研究报道,Crs低于0.3 mL/(cm H2O·kg)表示肺部病情严重[14]。而我们本次研究的患儿Crs在0.3范围左右,且随着治疗的进展患儿的Crs无好转,Rrs也无好转,甚至出现WOBp降低,患者做工能力降低;而生存组患儿Rrs降低,Crs和WOBp升高,由此可见经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见,Crs和Rrs对呼吸衰竭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进一步对生存组患在机械性通气治疗的不同时间下的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以及气道阻力等进行比较,发先生存组患而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通气时间越长,临床效果越好。研究结果显示:存活患儿相关指标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以及气道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上,采取机械性通气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了患儿机体呼吸力学,增加体内缺氧状态,为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和抢救患儿赢得时间,大大增加了患儿的抢救率和生存率。

[1] 魏晓晔,周萍.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8例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52-453.

[2] 陈平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 26(14):1072-1074.

[3] 黄为民.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矛盾与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79-82.

[4] 田宝丽,翟淑芬,张瑞敏,等.新生儿呼吸衰竭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49-251.

[5] 王明艳,尹兆青,许群,等.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附71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530-531.

[6] Wu WI,Rochow N,Chan E,et al.Lung assist device: development of microfluidic oxygenators for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Lab Chip,2013,13(13):2641-2650.

[7] Kattan J,González A,Becker P,et al.Survival of newborn infa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before and after establishing a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program[J].Pediatr Crit Care Med,2013,14(9):876-883.

[8] 梁湖秀.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9例临床疗效体会[J].河北医学,2013,19(5):752-754.

[9] 秦素芳,蔡家平,严璃,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 18(1):14-16.

[10] 常明,卢红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9):809-811.

[11] 杨梅,郑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50-853.

[12] 邓义军,嵇友林,陈兰平,等.正压机械通气与膈肌起搏联合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 23(4):213-215.

[13] 连文喜,钟秋红.呼吸力学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3):264-267.

[14] 王少华,杨军,杨华彬,等.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下肺力学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06,2(5):264-267.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he Respiratory Mechanics Parameters of the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DUAN Ming-xi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Juancheng People's Hospital, Heze 2746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he respiratory mechanics parameters of the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192 case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newborns accep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9 children died, and the remaining 173 cases effectively were rescued alive. At the 2 h of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Rrs of the death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e survival group, the Crs was lower than the surviv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rs, Crs of the death group had no improvement, but the survival group the Rrs was lower, Crs was increase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2 h aft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0.05).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OI, RR, MV, Crs, and Raw of the survival group had improvement at different degrees (P<0.05). Conclusion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body's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 children, improve hypoxia in children, it greatly increase the children's rescue and survival rate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ewborn; Respiratory failure; Respiratory mechanics parameters

R722.1

:B

:1671-8194(2014)07-0018-02

猜你喜欢

机械性存活力学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力学 等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