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TCL的救赎
2014-03-27冯秀民
冯秀民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自己不是乔布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乔布斯那样的天才,但可以接近李健熙。”在他看来,TCL 也许是今天中国公司中,最接近三星的那一个。
青春故事
李东生说自己不是乔布斯,因为乔布斯是代表在技术领域当中的一个超凡的、革命性的一种创新,而他本人是不具备这种素质的。“这不是自谦,这是事实。”
1978年,李东生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学习无线电技术专业, 他的同班同学包括后来的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和康佳集团掌门人陈伟荣。
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李东生更加珍惜这一切,他许下誓言要努力学习,“在曾经最艰难的日子都没有放弃,终于走到现在,更要发愤图强。”
在大学里,李东生的生活就是宿舍、课堂、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几乎没有课余活动。他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地方每周会播放两次电影,他也是个电影发烧友,但是每到放电影的日子总要纠结好久,怕耽搁了学习。
“同样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我们那一代人曾经拥有的青春,和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相似,但也有着太多不同。身为50后,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或艰辛或磨难的日子,但它们都是我最宝贵的收藏,每一次回望,都会有很多感慨!”
和那个时代的很多理科生一样,李东生梦想成为下一个陈景润,但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读书的天分并不是很高,因为研究生没考上(一说没有报考),陈景润也就没当上。
毕业之后的李东生被分配到了一家机关办公室,但是他没有去报到,“这与我的目标有出入。我还是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发挥专长。”李东生主动要求到企业去,最终,他选择了一家刚开办不久的中港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即TCL集团的前身,做一名技术员。TTK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12家中外合资企业中的一家。
李东生仍记得,自己是TTK公司的第43名员工,负责修理车间里的设备,管理他的是一位比他还小两岁的车间女工——生产线长。也许是自尊心使然,当时的李东生就暗下决心,要努力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工程师或者车间主任,这成了李东生加入TTK后的第一个职业理想。
“虽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但我还是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那时候,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值班,有时一直开工到晚上12点,有什么问题都是随叫随到,也没有什么计较。”凭着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和对工作的执著,李东生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和好感,很快,他被升值为车间主任。1984年,李东生被公司选派到香港负责海外的业务联系、原材料采购和订单销售等工作,他开始逐渐介入管理工作,这也给了他很多接触外面市场的机会。1985年,公司成立了生产电话机的公司——TCL通讯设备公司,李东生被任命为总经理,当时,他毕业仅仅两年时间。
不到一年,李东生便调任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负责外资引进。“这项工作相对于原来全面管理一家公司而言,责任比较清晰,目标也比较明确,三年下来为惠州引进了十多个投资项目,我也同时兼任了十家公司的董事。”
回首当初的选择,李东生仍感庆幸,“我利用这个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企业主管打交道,有中国香港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欧洲的企业和中国台湾的企业,自己也因此得到了很好地学习和锻炼,增长了很多知识,知道怎么样管好一个企业了。”
20世纪90年代初TCL也进入大发展时期,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能带领电子企业前进的领军人才,李东生无疑是个非常理想的人选。而李东生在离开TCL的几年中,也时刻关注着TCL的一举一动,凭着这些年积累起的管理企业的经验和能力,李东生跃跃欲试。双方一拍即合,李东生“衣锦还乡”。
不过,这次他不再是车间技术员,也不是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而是TCL集团的副总经理兼通力公司的总经理。
“这次再回到主管岗位来时我就觉得比以前顺很多,前几年的学习积累使自己比较能够胜任这一要求。”这时的李东生感觉轻松多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1993年初李东生顺利担任重组后的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随着前任总裁退休,李东生登顶TCL,成为TCL集团总裁。
李东生如鱼得水,对集团内部整个业务架构进行体制改革,重整公司业务。“从1993年到现在,整个TCL集团一直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态势,TCL也从一个地方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公司。”李东生不无自豪地说。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能给你带来工作的动力和乐趣,使生活充实和更有意义,但是每个阶段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及经努力可以达到,不要好高骛远。假如我一开始就定位要做TCL集团的总裁,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功,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心态和行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