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秦桑曲》的教学思考
2014-03-27张维
张维
摘要:《秦桑曲》是周延甲先生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首陕西筝曲,也是学习陕西筝乐时的必修曲目之一,它涵盖了陕西筝乐的各种特点,颇具代表性,所以如何教好此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秦筝归秦 秦筝 演奏技巧
一、作品背景分析
《秦桑曲》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秦派筝曲,它的创作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作为筝发源地的“秦”,筝乐曾一度繁荣,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变更,筝在秦地渐衰,五代传统筝派中没有了秦筝的身影。以周延甲先生为代表的秦派筝人与1956年提出“秦筝归秦”的口号,力求发展秦派筝乐,而《秦桑曲》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曲目。
乐曲借用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诗《春思》中有“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中“秦桑”一词,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创作而成,乐曲优美动听、感人至深生动的描绘了一位女子远方亲人的深深眷恋。
我们在学习此曲之前一定要深入的了解陕西音乐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陕西音乐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二变音)“4”和“7”的音高很据特色,“↑#4”音略偏高(接近于升4),“↓b7”音略偏低(接近于降7),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对陕西音乐的充分了解有利于本曲学习和演奏。
二、乐曲结构解析
本曲有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部分构成。引子部分(1-8)激昂大气,节奏自由多变,表现了作曲者激越的思绪,弹好此段是全曲的关键,能否将听着瞬间带入意境此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慢板部分(9-60)柔和且动听,如诉如泣将女子的柔美和情绪的幽怨显现与我们的眼前,此段“4”、“7”音的处理很有特色,它以↓b7与↑#4特色处理方式充分展现了陕西地方音乐的神韵。
快板部分(60-123),本段音樂激昂,节奏紧凑将乐曲引入了高潮。此段在演奏技巧上相对较难,具有陕西筝乐特色的演奏技巧如“游摇”、“快速托劈”等得到了充分运用,所以此段也是学习本曲的技术重点之一。
尾声部分(124-136),本段式引子段的变化重复,它与快板段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同时又重回引子段的激越的情绪表达了对亲人的思恋之感。
三、乐曲重难点剖析
乐曲的技术重难点是我们学习乐曲的重点之一,在此我们对本曲的技术重难点进行分析。
(一)左手技术
本曲的对左手技术的要较高,左手能否控制好是弹好本曲的关键,本曲的左手技巧难点笔者认为有两点,第一,↓b7与↑#4的处理,“↑#4”音略偏高(接近于升4),“↓b7”音略偏低(接近于降7),而且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具有游移性和不稳定性。所以要弹这两个音仅仅靠练是远远不够的,多听多接触陕西地方音乐,掌握其音乐特点才是弹好这两个音的关键。如:
第二,左手大指按弦技巧,此技巧特点是大指与食指、中指、名指的交替或同时按弦,它是陕西筝乐的一种特色技巧,可以保留前一个按音的尾音又可保证现按音的音准,陕西筝曲由于“4”、“7”音的连续进行较多,为了保证弹奏音的准确性决定了此种技法频繁的运用。如:
(二)右手技巧
此曲右手技巧以大指技巧为主,较为有特点就是“游摇”与“快速托劈”。游即游动的意思指的是大指摇的同时,手由码子向前岳山方向移动即为“游摇”,此种技巧能让摇指产生较为明确与的音色变化。如:
快速托劈靠大指的指根关节拨弦,即以拇指与连接处为动点,带动全指运动,手指放松手型呈半握。在练习这种右手技巧的时候分解练习和慢练是关键,不可以一味求快。如:
乐曲悲剧色彩浓烈,左手的按、滑、颤音对情感表达有较大影响,所以掌握好左手演奏幅度,并与右手技巧融为一体才能更为充分的体现乐曲浓郁的情感色彩。所以学好此曲双手的练习都十分的重要不可偏薄。
《秦桑曲》作为陕西筝曲的代表乐曲,我们要教好此曲需教与学、老师与学生很好的配合,了解传统掌握特色,学习者要学会聆听和领会,将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技能技巧三者相融合,充分表现乐曲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2]焦文彬.陕西秦筝学会《秦筝史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冀潇彦.以“秦桑曲”为例谈陕西筝派特色[J],大舞台,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