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触键技术对音色的影响
2014-03-27赵宇
赵宇
摘要:充斥在世间的各种声音都有着不同的音色与音频,音频决定了声音轻重缓急的频率,而音色却决定了声音的美妙,音色从发声体的性质和形态等各方面出发,使声音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每一个追求音乐美的人都会去追寻优美的音色。著名的钢琴家涅高茨曾说过:钢琴的美就是音色的美。本文主要阐述钢琴的触键技术对音色的影响,然后举例证明触键技术对音色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 触键 音色 影响
一、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
(一)触键角度对钢琴音色的影响
初中的物理学压强课上,我们学习到不同的受力面,在同样的力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压强。利用物理学中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原理,在演奏钢琴这一器乐时,手指与琴键的接触角度越小,那么手指与琴键的接触面积就会越大,最后对琴键产生的压强则越小,在这个角度下产生的音色会显得很柔和。相反,如果手指与琴键的接触角度越大,最后产生的音色则会很集中且穿透力也越强。
(二)下键弧度对钢琴音色的影响
在钢琴演奏中,手指下键的弧度也会钢琴的音色产生影响。在下键时,为了改变钢琴发音的音色,可以选择不同的下键方式。如果你想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急促的情绪,你可以进行垂直下键,垂直下键对钢琴有一个强烈的冲击力,使用垂直下键的方式所弹奏出的音色比较响亮。但当你想表达一个悲伤地蓝色调情绪,你可以选择圆弧下键的方式,圆弧下键在下键的过程中对力度有一个缓冲作用,这种方式下发出的音色比较柔美。
(三)触键的力度对音色的影响
钢琴的演奏者对触键的力度也要有良好的掌控,因为触键的力度不同会对钢琴演奏出的音色产生影响。整个钢琴曲的演奏需要手指在琴键上弹奏出不同的音符,因此触键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演奏者力度的不同又是演奏者对手臂质量的掌控所表现出来的。我们知道质量大的事物,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也越明显。如何改变质量这边需要我们用肌肉来对它进行调控,通过调控改变力的大小,便可达到改变音色的目的。
除了演奏者的力度需要进行调控以外,钢琴演奏者在弹奏曲目时还应该注意发力点。发力点的不同可以对力度大小进行调节和改变,在人体的身体部位有不同的发力点,有掌关节、肘关节等等,根据地心引力的原理,我們身体越靠下的关节其力量越大,使用靠下的关节进行发力,这样弹奏出的声音越响亮也越浑厚。
(四)触键的速度对音色的影响
触键的速度对音色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物体的受力程度与事物的加速度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当我们的手指触碰到琴键时,我们触键的速度越快,音色便显得很急促也很明亮。这是由于键盘将频率高的信息传递给了琴弦,因而发出的便是明亮且急促的。相反,当我们的手指触键的速度放慢时,其呈现出的音色便是柔和的且悠远的。
(五)下键的高度对音色的影响
人们在弹奏钢琴时,手指下键时离键盘越高,其对键盘的冲击力也越大,这样发声体发出的音色就越沉重。但从另一方面出发,当我们的手指离琴键的距离越近,则钢琴发出的音色自然比较柔和。
二、案例分析
钢琴曲的问世需要创作者的灵感与情感的统一,每一首钢琴作品在不同的人的手下会有不同的表达和演奏方式,因此一个热爱钢琴演奏的音乐人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去寻找总计心中想要的声音。而音色是声音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美好的音色是钢琴演奏的重要成分。本文以《松花江上》这首钢琴曲为例,解析触键对音色的影响。
《松花江上》这首钢琴曲在进行单独演奏时,其前引部分是使用的三行谱做的表,在曲子的低音部分,它采用了琵琶音对该区进行和弦配音。这一部分的曲子的旋律是一直走低向下的趋势,在力度上该曲适应P值,这样我们听到的曲子就仿佛在向我们低声诉说她的过往。这一部分从音色的表现上,是一种暗淡却表现力强的声音。因此,我们在触键时应采用小角度进行切入,这样手指触碰到琴键上所表现出的声音便是暗淡且有诉说性的低音演奏。
走出该曲的引子部分,我们开始进入该曲的第一章,该章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还未饱经战乱前的魅力家乡,F调是作者对美丽家乡的赞美及思念,浓浓地表现了创作者的思乡情怀。
创作者在对家乡进行思念之后开始回到现实的社会,现实中它美丽富饶的家乡变成了一望无际贫瘠的土地,满目疮痍,让人看了徒增悲伤,让人怎能不气愤,怎能抑制那心中对家乡的哀怨,对敌人的愤怒。因此,在这一曲段,作者用小调来表现其对祖国的担忧和对敌人的愤恨。从触键的角度来说,创作者为巧妙的应用八度半音阶并在力度上改编成了SF的方式与前面的F调进行无缝衔接,这种力度的结合一下子打破了人们的回忆,让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社会。从发力点的作用来说,这一部分的演奏应该使用手腕来进行大角度对琴键进行切入,这样呈现出的音色才会急促和激烈。在该部分,创作者采用的是连续的柱式和弦对气氛进行抬升,在触键的角度方面,我们可以适时地采用前臂的力量在琴键上快速的触键,这样弹奏出的音色才会急且亮。让聆听者能够清晰的辨认出该章是此曲的高潮。听众能够很明显感受到前后情感的不同和音色的落差。在这一部门的曲调上,作者呈现fff的力度使作品如愿进入高潮。这一部分在触键的力度上可以选择肩部发力来带动手部的力量,然后配上踏板的延音,使该曲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显得相得益彰。
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创作者的处理是采用mf逐步发展到mp,再从mp发展到pp,最后才发展到ppp的形式,这种音调的处理是一种力度的逐渐减弱,这是前面将情绪宣泄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叹息及无可奈何,这一部分触键的角度和有力度等方面相当,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感情跳跃,而是很平缓地进行了结尾。
三、结语
钢琴曲的演奏是一门艺术,而钢琴在演奏时的触键方式又是一门学问。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我们的触键方式千变万化,而千变万化的触键方式又可以给我们带来千变万化的音色。当一种触键方式与其他的触键方式进行结合时,其发出的音色又是不同的。每一位钢琴演奏者都会根据自己的情感来选择不同的触键方式,来呈现自己心底的声音,并寻觅出该曲目中最合适的音色。
参考文献:
[1]欧阳吉美.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的影响分析[J].民族音乐,2013,(03).
[2]李承轩.探讨钢琴触键艺术的发展及重要意义[J].北方音乐,2013,(15).
[3]袁多海.探析《松花江上》触键方式对音色的改变[J].音乐周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