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4-03-27刘春生陈国晶孙月华侯清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化毕业设计机械设计

曹 贺, 刘春生, 陈国晶, 孙月华, 侯清泉

(黑龙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1-2]。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的校内实验、实训和短期校外实习的模式,建立“全程工程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工程化”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各个阶段。

1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更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现实需要。

(2)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工业界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建立和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工程技术人才懂技术,还要懂工程、懂管理;不仅要能独立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能与人合作、沟通,还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的合作沟通能力;不仅要具备专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终身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要紧密联系产业的需求,将这种需求落实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才能培养出产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意愿。在对我院大一学生关于“大学生活的期望”的调查问卷中,87%的学生选择了希望在大学锻炼动手能力,参与实践活动,因而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学校、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当前大学中存在学生厌学、逃课等现象,说明学生厌倦了多年来的课堂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力,无论教师怎样“教”,效果都不会好。这正是有的学者提出的“Education”应译为“学育”,只有当学生主动学习时,教师“育人”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学生学习要主动,学生是有潜能的,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是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创造的过程。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顺应当前国际综合工程教育改革“重实践、重综合、重创造”的方向和趋势,培养造就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俱佳,能在未来重大科学与工程领域发挥作用的应用型人才。该模式的研究具有广阔、长远的应用前景。

2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该专业以机械工程为主要学科,设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模具设计3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专业覆盖面较广的专业。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建成为国家特色专业。

多年来我校始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6],在学校“大工程”教育理念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和探索[7-8],总结出一种阶梯式工程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全程阶梯式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

大学一年级实践教学实行“企业认识实习+实验室开放学习+大学生科技活动”方式,即:一是让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使其对企业生产运作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大学4年将要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机械专业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认识和了解实验仪器,了解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三是引导学生加入校科协、各类科技社团等,组织院级、校级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将素质教育、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大赛等课外活动由选做改为必修,并将这些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来学习。

大学二年级实行“企业、校办工厂、实训基地以工人身份实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活动”方式,即:一是让学生到企业、校办工厂或实训基地以工人身份实习,担负一定的生产责任;二是随着专业课的陆续开展,动手做专业基础实验;三是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在原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四是提高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设计大赛。

大学三年级实行“企业技术员实习、综合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校内实训、参与教师科研”方式,即:一是让学生到企业以技术员的身份实习,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二是开设综合性实验,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课程以后,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工程素质的机会;三是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四是校内实训,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五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四年级实行“企业毕业实习、真题真做毕业设计、参与科研”方式,即:一是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开展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二是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给定,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指导;三是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师或企业的科研活动。

学生全面的能力是在学校学习和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事事、时时、处处、一点一滴积累形成的,因此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的各个阶段,形成了全程阶梯式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

3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及效果

3.1 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

在全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中,企业始终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我校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本科院校,立足“大矿业”特色,根据专业特色加强与煤矿企业的联系,与黑龙江省4个矿业集团都建立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充分发挥各个实践基地的作用,从学校和企业双方角度考虑,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根据企业与学校在管理和运作机制上的不同,建立了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规范,并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双师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制定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分工合作,制定完善细致的校企合作规范。

3.2 实验室全程向学生开放

学生入学进行专业介绍后,即可到各个相关专业实验室参观学习,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因为他们不是集中时间走马观花地看看实验室,而是可以随时到实验室来学习。机械设计10级的一名学生曾经在大一第二学期到机械设计实验室,当时还没有开始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他指着轴承外圈问老师:“这个铁圈是什么?”,实验教师没有因为他不懂专业术语而笑话他,而是详细地给他介绍了各种轴承的结构及用途,该学生非常感兴趣,回去后就到图书馆借了一本《机械设计》认真学习,在下一学期的“机械设计”课程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除了传统的专业基础实验外,我们还分专业方向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涵和特征应该充分体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增强实验教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9]。我校的专业综合性实验集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于一体,既有软件模拟,又有实验台操作,学生分组设计实验,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得到很大锻炼和提高。

3.3 与实际接轨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选择和适当简化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接轨。组建学生项目小组,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设计、制造、调试等完整过程来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10],机械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并以此来实现机械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求。机械系统也应具备一般系统的特性,如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

首先,要求学生确定设计目标和要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计参数,选定约束条件,并提出设计任务书和产品开发计划。第二,进行原理方案设计,任务确定后,运用设计者本人的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和创新能力构思出达到预期结果的原理方案。第三,进行结构方案设计,对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即确定零、部件的形状、尺寸、材料,进行强度、刚度、可靠性等计算,画出结构草图。第四进行总体设计,在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全面考虑产品的总体布置、人机工程、工艺美术造型、包装运输等因素,画出总装配图。第五进行施工设计,将总装图拆成部件图和零件图,根据加工和装配要求,标注公差、配合及技术要求,绘制出全部生产用图纸,编写出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列出标准件、外购件明细表及有关文件等。

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担当学生培养质量出口把关的重任[11]。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接轨,改革原有的“毕业实习日记、实习总结、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传统模式,毕业设计真题真做。首先,学生需要到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题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概况、生产能力、产品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等,了解所调研走访企业的概况,了解所设计的课题目前采用的设计方法、研发的手段、技术特点及现有结构的相关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对市场进行简单分析并做出结论。第二,要求学生提出几个设计方案,并从技术、制造、设计能力、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经济性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第三,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改为“计算书”,学生要写出计算部分内容,提倡尽量以图表等形式体现设计参数内容。做到重实际,讲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12]。

这种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打破了以往学生“等和靠”的思想,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解决企业的问题,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机械设计专业2009级有4名学生由于毕业设计优良,被招到鸡西煤矿有限公司和上海创立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上岗设计,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3.4 贯穿始终的大学生科技活动

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学生接触科研的最早机会[13]。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通过科协申报大学生科研立项,依托我校的刚性和柔性导师制度,有教师负责指导。从学校的科研立项到省级、国家级创新大赛,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和熟悉科研过程,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校为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有多个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空中机器人实验室和TRIZ创新协会、CAD协会、机器人协会、工程实践协会等,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申报大学生科技立项,参加各级创新竞赛,实践创造了条件。

学生到大三时就可以申请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一改以往只有研究生才能参与教师科研的状况。实践表明,本科生只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科研项目,在项目实验和科研论文撰写方面有很大进步。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科学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全程阶梯式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将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强研究,深化改革,围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1] 尹宁伟. 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基于《“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2(5):82-88.

[2] 刘勃,刘玉,钟国辉,等.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6-121.

[3]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4] 刘春生,董星,徐文娟. 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80-81.

[5] 赵国刚. 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18-19.

[6] 赵国刚. 突出大矿业特色,实现办学大作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58-59.

[7] 曹贺,孙月华,赵存友,等. 机械设计专业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71-173.

[8] 赵存有,刘春生,侯清泉. 面向就业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 教学研究,2013(3):42-45.

[9] 黄大明,秦钢年. 专业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创新设计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47-250.

[10] 刘小康,余洁冰.工科学生课程设计与综合素质培养[J].高教探索,2009(5):133-134.

[11] 李国华. 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20-122.

[12] 孙月华,王本永,姜斌.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5):26-28.

[13] 苏兴,包永堂,刘会军. “全程化”大学生科技活动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222-223.

猜你喜欢

工程化毕业设计机械设计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