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2014-03-27王国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甘肃省设置院校

王国强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在区域产业发展和变革中,高职院校能否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以培养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能否顺利地推进[1]。

近年来,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一批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基本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目前甘肃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专业结构趋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错位现象、没有建立起高职教育专业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预警机制等,如何破解这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考验着高职院校办学者的智慧[1-4]。

1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特点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1999年,1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各类专门人才,成为甘肃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为加快发展甘肃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到2012年甘肃省共有各类高职院校23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7所,在校生规模达14.96万人。2012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专业点871个,全部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19个专业大类。其中制造大类119个、财经大类108个、电子信息大类101个、土建大类73个,逐步形成了一批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基本建立起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甘肃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布点在19个大类专业中的分布情况表

表1(续)

专业布点数在20个以上的二级专业类主要有教育类、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语言文化类等13个专业类,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布点数在20个以上的二级专业类一览表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甘肃省高职专业大类中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增量较大,符合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公共事业大类8个、法律大类8个、水利大类9个、公安大类9个等专业布点数量较少,并且增量相对较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公共事业大类)。而在大众化的热门专业,如制造、财经类的专业设置比重较大,且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开设,招生人数较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未来就业造成了较大压力。

2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2.1 新设专业过多,不利于集中资源办好特色专业

2011年甘肃省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煤炭和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 665.5亿元,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3.4%。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7.3%。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甘肃省锁定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和信息技术5个领域作为发展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增设新专业时缺乏全面深入的论证,没有长远的系统专业设置规划,专业设置盲目追风,缺乏特色,新设生产技术应用类专业偏少,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在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仍然存在“盲点”,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硅材料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

2.2 专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通用性专业设置比重较大

对甘肃省23所高职院校2012年招生的19个专业大类871个专业方向的初步研究显示,重复设置相同专业的院校有:会计及电算化15所,计算机应用13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各10所,建筑工程、物流管理各9所。表3是2012年甘肃省布点数前9位的专业一览表。

表3 布点数排在前9位的高职高专专业一览表

表3(续)

由表3可以看出,目前甘肃省许多高职院校建设相同的专业,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院校也建有相同的专业、相同的实训基地,各院校专业趋同,使考生面对这种情况无所适从,特别是有些专业本来市场就不大,各个学校都在办,结果造成部分学校招收的学生过少,甚至无法开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高职院校各自为政,专业设置缺乏总体规划,只看重办学效益而忽视社会用人需求;只开设成本小、硬件条件要求低的专业,一味追求生源数量,不考虑当前社会饱和状态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2.3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错位现象

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内部的36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及烟草制品业的优势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和特色化产业发展格局[1]。 但甘肃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仍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的现象。其中,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比,差别相对较大。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数量偏多,但显现出迟缓下降态势,因受经济发展变化对就业形势的影响,与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甘肃省所能容纳的数量。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相关专业数的比例不尽合理,专业布点偏少。其中,材料与能源大类中的能源类专业只有1个专业点,这与甘肃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现状极不协调。像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煤化工生产技术分别只布点1个,煤质分析技术等专业均处于空白状态。这一布局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甘肃乃至全国矿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4 高职专业的设置和社会行业的需求不能有效地衔接

有些高职院校专业陈旧,不顾市场的状况连年招生,造成了毕业生的大量囤积,加剧了就业矛盾。由于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度不够,花在就业和专业发展调研上的精力不足,导致学生在经过3年培养后走进社会时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学习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有些高职专业的设置与本科专业存在重复,专业定位不强;有的专业设置从名称、专业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近;有的名称虽然进行了改变,但教材内容没有体现出与本科教材的差异,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本科教材完整、严谨;“双师型”教师难以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学校的需求;专业教学方法上难以摆脱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这些因素都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难以和本科生进行竞争,职位的迁移性也不强、毕业生转岗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对高职整体就业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统计分析,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建立健全专业预警机制,对就业形势相对不好的专业提前发出反馈警示,并适当减少该专业在当年的招生规模,从而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学生就业以及企业的需求服务[1,5-7]。

3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对策

交通类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交通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此类院校在进行专业调整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对接产业这一因素外,还要考虑与区域、与行业同类院校的协同发展。

3.1 根据社会需求与学校自身优势设置专业,努力打造精品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学校的支柱和窗口,可以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学校要在吻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优势,如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办好自己的精品特色专业,使其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办好特色专业,也能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从而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3]。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师资力量精干,毕业生技能过硬,已经成为其精品专业;汽车应用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实训条件优良,师资队伍动手能力强,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同样也成为其精品专业[2,8]。

3.2 针对地区支柱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专业,紧贴地区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进行专业设置,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多样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办好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即学校的成熟专业。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甘肃地区目前的产业布局,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整形技术、旅游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新专业,从而满足甘肃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9-10]。

3.3 关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度超前设置新专业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时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在设置新专业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后的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市场中的买方,企业界人士或行业协会人士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最为熟悉,学校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设置新专业时,需对行业未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预测,同时要考虑到新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开设有活力的新专业,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4 学校加强实训配套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拓宽专业设置的基础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时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在设置新专业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后的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市场中的买方,企业界人士或行业协会人士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最为熟悉,学校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设置新专业时,需对行业未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预测,同时要考虑到新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开设有活力的新专业,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5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增强规范性和科学性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增强规范性和科学性[11]。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设置的专项研究,并组织专家对其所开设的专业进行检查与评估,从而增强专业设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12]。重点督查专业设置是否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是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

[1] 姜言卿.区域发展考验专业建设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4-04-21(006).

[2] 王国强.交通类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布局[N].中国教育报,2014-02-25(006).

[3] 张宏.工业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18):7-10.

[4] 马杰.关于宁夏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80-82.

[5] 姚红.高职教育专业 设置的原则与高职教育的可续发展[J].教育探索,2009(8):72-73.

[6] 邓光,杨晓燕.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规模的区域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79-8.

[7] 鲁勋,昆山.江苏经济发展“风向标”[N].东方早报,2010-01-19(A38).

[8]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1-08)[2012-12-19].http://www.lawxp.com/statute/s984666.html.

[9]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Z].教高函[2010]27 号,2010-11-23.

[10]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Z].教高[2004]3 号,2004-10-19.

[11] 严新根,金嘉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浙江省的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56-60.

[12] 邹海燕,徐明华.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47-150.

猜你喜欢

甘肃省设置院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