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2014-03-27孔令斌
长江历来是连接中国东中西的重要纽带和经济组织的重要走廊,也是中国水网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部交流的主通道,更是崇山峻岭包围的西南地区对外沟通的咽喉。自古以来,其便捷的航运交通使沿岸城市成为国家的交通要冲和区域经济交流的组织者,造就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安庆、九江、岳阳、宜宾等一批相互间经贸往来频繁又辐射全国的经济重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交通条件促进流域内的人口与经济要素聚集,形成了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承担重要使命、一直繁荣不衰的长江城镇带与经济带。改革开放前,长江是中国资源调配、计划经济组织的重要依托;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后,长江成为沿海城市经济组织、辐射内陆的重要组织通道;进入21世纪,长江又成为中国沿海产业转型、向内陆转移的主要支撑和沿海、西部双向开放面联系的重要纽带,进而也成为中国城镇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实验场。
当今,发达的交通系统促进了长江流域内城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双向开放的背景下,上下游城市在面对不同的发展机遇和开放挑战的同时,也形成一些沿岸城市共有的特征。本期关注长江经济带不同区段的城市和区域性交通的发展,从全国、区域和城市的尺度上探讨长江经济带交通与经济、城市的关系。
在国家层面,长江在国家交通运输组织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沿海开放和向西开放的组织纽带,沿江城市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国内区域客货运交通的主要组织枢纽。
在区域层面,长江不同区段的交通条件差异显著。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贸易和交通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沿海开放的重点地区;中游是中部崛起的战略地区;上游是西部开放的核心,也是中国对外联系条件较差的西南地区。在这些区段开展以长江为媒的大规模综合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沿线城市的交通优势,促进不同区段城市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提升长江通道在国家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促进经济带的整合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城市层面,长江作为东西向的大动脉,与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南北交流通道交叉,形成一系列辐射范围不同的水陆联运枢纽。近年来在国家区域政策下,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落户长江流域内的城镇,成为国家区域管理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的改革、创新实验场。同时,优越的条件也使长江沿线城市成为城市和经济扩张速度最快的地区。因此,研究城市综合交通与城镇空间、城市经济、区域管制发展的互动关系,促成交通与城市、交通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既是区域内城镇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改革试验的需要。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研究是交通系统的规划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经济组织和区域政策问题,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城市战略,需要从不同视角、不同尺度、不同层面展开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