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政治生态的民主党派政党特异性研究
2014-03-27王复光
王复光
(农工党厦门市委,福建 厦门 361004)
西方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实质上是共产党一党制,认为中国的民主党派之间,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之间具有高度趋同性,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组织上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这种看法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市场,认为民主党派没有政党特色,可有可无。上述观点如不加以澄清,民主党派和多党合作制度就失去了存在发展的必要性。事实上我国的民主党派具备作为政党的一般属性,既有与中国共产党一致性的地方,同时又具有作为政党独立存在而必备的政党特异性。政党特异性是对政党具体、个性的特征的界定,是政党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或党派的特点和属性,并从而使其自身获得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
一、政党特异性与和谐政治生态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的国情相匹配、相适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显著特色:一党领导而不专制,多党合作而不斗争,互相监督而不反对;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具备鲜明的和谐政治生态特征。基于政治生态视角,借鉴生态位法则,对我国的多党合作加以审视,阐释民主党派政党特异性,有助于探索构建和谐政治生态的内在运行规律。
20世纪中期,生态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始被应用到政治学研究中。生态位法则是现代生态学的中心概念之一,也称“格乌司原理”、“价值链法则”,原指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它具有空间和功能多重含义。如果某一生物种群的生态位一旦确定,就只能生活在确定环境条件的范围内,也只能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适宜时间里在这一环境中出现[1]。生态位现象是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原理,它不仅适应于生物界,同样适应于人类社会。例如应用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同质产品或相似的服务,在同一市场区间竞争难以同时生存。
生态位配置与管理对生态平衡具有决定意义。政党特异性有助于明晰政党定位策略和功能边界,决定了政党的“生态位”,即政党在政治格局、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以及发挥作用的空间,进而影响到政治生态和谐及其实现。在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首先要承认双方的差异,一致性是合作的基础,特异性是合作的前提,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构成合作关系。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存体现了多党合作事业的生机与活力,在看似矛盾的关系中共同维系和谐的政治生态。
二、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一致性
(一)共同的思想基础。民主党派创建之初大多奉行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方案,提出和实行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等主张,尽管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仍然摆脱不了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失败之路上“重蹈覆辙”。坚持爱国、坚持民主、追求进步推动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发生政治转折,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并非简单等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是在思想内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共同思想基础”意味着民主党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意味着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体现其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
(二)共同的政治基础。秉持共同理想信念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合作的政治基础。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作为行动准则,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民主党派也把发展视为自己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本党派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民主党派时时处处“以党为师”,向共产党学习,在政治方向上与共产党保持一致,这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三、民主党派区别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特异性
(一)独立自主地位。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民主党派以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在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有自己的章程、独立的组织系统及其领导机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始终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尊重民主党派的这种独立自主地位,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二)政治纲领。我国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是以国家宪法为根本准则制定的,它是规范和制约各民主党派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各党派的基本大法,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纲领性文件,是党派政治纲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党派的性质、纲领、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各民主党派开展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工作依据,体现了鲜明的历史传承和界别特色。严格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章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是政党意识的基本要求。
(三)历史传承。在长期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民主党派形成了许多与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使民主党派得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参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综合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传统;爱国主义的传统;民主科学与奉献求实的传统;自我教育、追求进步的传统。
(四)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存在执政党与参政党职能的差别。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忠诚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民主党派的基本政治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为国家建设服务;在社会关系方面发挥利益表达和协调关系作用;发挥政治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
(五)成员结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拥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则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群体,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为了有利于各党派保持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以共同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民主党派成员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成员结构较为单一。
(六)进步性和广泛性统一。民主党派进步性是在各自所代表的界别群体中具有进步性,不同于共产党的先进性,政党整体进步程度与成员个体思想认识水平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根据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从而简单类比推导出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进步程度。民主党派作为政治联盟,其广泛性不仅在于界别的广泛,更体现在相较于共产党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与纯粹,具有较大的政治宽泛性,民主党派内部有信教人员、台胞台眷、侨胞侨眷、原国民党起义人员亲属及后代、新社会阶层、其他代表性人士以及少数共产党员等,在拥护祖国统一与社会主义前提下,兼容多元的意识分野。
(七)党际关系。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在党际关系层面上集中表现为通力合作关系和互相监督关系。在党际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和执政党,其他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各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党际监督关系中,主要是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政治监督,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民主监督的重点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四、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特异性
(一)历史传统。民主党派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诞生伊始,便处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发展脉络,虽然殊途同归,但同中有异。各党派思想理论渊源、政治纲领和社会关注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历史传统。例如农工党早期重视武装斗争,是唯一一个曾经拥有武装的民主党派,强调必须组成新的革命武装——“平民革命军”,用革命武装去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并依靠它去保卫平民政权,民主革命各个时期,参与并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 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其他如民建力倡“实业救国”等,都各具鲜明的政党特色。
表一 各民主党派章程中关于自身传统的表述
(二)界别分工。民主党派历来主要由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组成,各党派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相应的社会基础,都有各自所联系的群体,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界别特色。以民建为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面对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和官僚资本掠夺蚕食的严酷现实,民族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开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感到靠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能为民族工商业拓展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他们开始酝酿成立一个既能在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中发挥作用,又能维护切身利益的政治组织。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时,成员约半数是民族工商业者、金融界代表人物,约半数是与工商界有密切联系的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和经济工作者。与民建相似具有明显界别特色的还有民革、民进、致公、九三、台盟。
表二 各民主党派成立时间及地点、主要界别
(三)工作特色。在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立足界别特色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优势,凸现特色,积极作为,形式多样,影响广泛。例如,民盟“烛光行动”旨在发挥民盟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关注农村教师的全面发展;民建中央积极发挥广泛联系经济界人士的特点启动“思源工程”; 农工党中央结合云集众多医药专家的独特优势,作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主办单位之一,连续多年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展大型义诊、医疗保健、科普讲座等大型公益活动。台盟积极促进两岸交流,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殚精竭虑。民主党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工作特色。
五、规避党派趋同及保持政党特异性的路径选择
当前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党派趋同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趋同,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上越来越趋于一致;另一个方面是各民主党派之间趋同,各党派在社会基础、成员构成、政治取向、参政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差别也越来越小。各民主党派的生态位趋于重叠,在组织发展、课题调研等出现直接竞争关系,各党派的利益代表性和政党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民主党派重在代表性也即特色,保持政党特异性,规避各党派生态位高度重叠,实现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政治生态的和谐稳定,是我国多党合作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基于生态位理论,应构筑并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坚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前提下,在倡导尊重差异、保持界别特色、培育政党文化、加强理论创新、提高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可供实践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基础,也是民主党派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的前提。我国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由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民主党派在接受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具有一致性,也决定了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在新形势下,党内外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有的片面强调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把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延伸,在实际工作中按共产党的标准要求民主党派;有的片面强调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把民主党派当作落后组织来加以限制和防范。否认了进步性,多党合作就缺乏了坚定的基础;否认了广泛性,民主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参政党在政治上的代表性决定了其进步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这正是参政党生命力之所在。
(二)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并蓄、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差别,很早就认为“不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伯阳父(史伯)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思想,第一次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以同裨同”则是以相同的事物叠加,其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此后,“和而不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因此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为我们构建和谐政治生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民族心理的共同意识。我们应该尊重党派差异,避免“八党一面”,使其各显所长、各尽其能,才能真正激发党派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妥善处理重点发展对象与非重点发展对象之间的矛盾,保持自身的界别特色。从各民主党派原有重点分工范围出发,进一步规范发展范围,对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合理分工,不能把眼光仅盯住私营企业主。例如民建重点发展工商界企业主和管理技术人员;民盟可以重点发展民办高校和文化产业的业主和管理人员;民进重点发展普通教育和文化产业的业主和管理人员;农工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类企业主、私人医院和诊所的业主及私人医生;致公党应重点发展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各类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九三学社则重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适当分工既能与现有政策相衔接,继续保持民主党派原有特色,又适应了新的情况,从而有新的发展。
(四)大力继承党派优良历史传统,丰富党派文化内涵。政党文化是政党所具有的为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政治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一系列章程制度的总和。营建和维系参政党文化氛围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发挥创建人、旗帜性人物以及领导班子的个人魅力威望和社会影响;坚持共同的奋斗目标、政治准则、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机制;成员个人代表党派形象,要增强成员参政党意识,使参政党文化成为成员个体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立足党派和界别特色的社会服务、参政议政、调查研究等工作;主办各类报刊杂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生活、沙龙讲座等。通过培育参政党文化,不断增强参政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的纲领基本反映了本党派的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民主党派政党建设理论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照搬中共的党建理论成为普遍现象,缺乏体现自身风格的话语体系,很多提法与中共雷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羁绊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也是导致民主党派呈现趋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时期,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领域不断扩大,参政党实践对参政党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用新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并回答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新时期民主党派工作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六)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各党派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共产党不可替代的影响,在特定领域要大力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例如民革、台盟在对台工作,致公党在侨务工作等具有特定优势,在涉及到相关工作时,应充分调动党派成员的积极性,认真倾听党派意见建议。鼓励各党派结合自身实际在不同工作领域,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突出重点,以点带片,形成党派特色风格,扩大社会影响。培育提升党派的核心竞争力,即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能力和优势,鼓励党派适度的良性竞争与把握总体上的党派平衡相结合。避免党派价值评价上以参政议政为单一取向和唯“提案调研”论,杜绝重复调研过度调研,为调研而调研,浪费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孙濡泳,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