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缘政治视角中国陆、海疆问题与中国安全威胁

2014-03-27梁贤军马仁锋冯革群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疆国家

梁贤军,马仁锋,2*,冯革群

(1.宁波大学 城市科学系,浙江 宁波 315211;2.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中国的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全球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力增强,又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经贸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趋向纵深领域,同时又带来了较多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勘界纠纷与战争、跨境黄赌毒活动、民族问题、极端宗教势力犯罪等等,它们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衍生新形式与新态势,时刻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的经济社会与军事安全。中国边疆问题与国家安全的息息相关,19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重点关注陆域国界勘定与边疆民族治辖[1];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疆的跨国犯罪与境外极端宗教势力渗透[2,4]、海洋权益不断受侵扰等事端频发[5,6];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边疆问题更是呈现陆疆、海疆全面凸显、多点爆发格局。全面认知和评估中国边境问题演化特征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既是当前中国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中国的稳定发展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地缘政治由局部区域转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权益维护机制理性响应的地缘政治理论探讨热点。

国内外学界对中国边疆问题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34年杨青田在《中华月报》刊发《中国边疆问题》一文,随后出现大量有关以政治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为主要学理依托的边疆政治、民族、经济社会与地理及历史文化研究[7,8]。回顾现有研究发现:一是高度关注陆疆问题,尤其是近年对跨境宗教极端势力影响的西北陆疆[9]、藏独与印度侵扰等因素困扰的西藏问题[10]、跨境民族流动与边境贩毒活动左右的云桂边疆问题[11]等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二是有关海疆问题研究有张耀光[12,13]从海洋政治视角讨论中国部分海域海洋权益维护和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形成。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较少同时考察中国陆、海疆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尤其是较少关注新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问题等。因此,尝试以中国西北边疆和南海海疆为例,分析当今中国陆疆和海疆所面对的地缘政治形式和所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与稳定所产生的威胁,其中重点分析与邻国的地缘政治关系问题(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经济问题、领土争端问题等),并探索边疆问题对中国安全威胁作用方式及其影响表征等。这既可整合陆、海疆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影响分析,又探讨将其置于不断重塑的全球地缘政治背景中,深度解析中国边疆问题及其影响国家安全的机理。

1 地缘政治演进视域边疆问题研究

1.1 地缘政治理论演进

地缘政治把空间作为理解国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研究解释世界地理政治格局的一个地理学传统领域。地缘政治学诞生以来,就备受各国重视,成为制定国家战略的重要因素。地缘政治学历经萌芽、初创、发展、黑暗、复兴、再发展等阶段,研究主题、核心思想与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变革。

如图1所示,地缘政治的“萌芽期”时其核心概念“地缘政治(geopolitics)”尚未被提出,主要理论贡献是拉采尔受到人类社会和动物有机体相似性理论的影响提出了有机体国家论,并从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和边疆理论三方面描述了“地缘政治”,为地缘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瑞典政治学家R.谢伦首创了“地缘政治”概念,认为“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是一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20世纪初期以“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学说成为发展期的地缘政治理论构成。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争霸世界的关键在于夺取海权,并且可以通过遏制世界上的主要航海要塞来控制安全;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认为:陆域核心区域对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杜黑的“空权论”是基于飞机产生及其空中作用力而论,但无疑为20世纪航空工业和空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陆、海、空三权论局限在一国或多国毗连组成的区域层面地理环境与政治权力的关联性研究、片面性较为显著[14],但基本反映了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管理中的贡献及人类对地球认知特征,并为地缘政治理论全面发展做了铺垫。

图1 地缘政治理论的演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相关学说被纳粹学者曲解并运用在德国侵略扩展行动纲领中,使得地缘政治理论发展进入停滞期。冷战结束后,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布热津斯基的“大棋盘理论”为代表,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全球视野的地缘政治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中指出文明冲突将控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文明之间的断裂线将会是未来的战争线;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主导全球发展,而欧亚大陆成为了全球的中心,布热津斯基基于此在“大棋盘理论”中提出了跨欧亚安全体系。

1.2 地缘政治、边疆问题与国家安全交互作用构成稳定地缘生态体系

边疆及其历史与地缘政治紧密相连,地缘政治对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在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跨境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集团、外国势力、能源保障、环境与全球变化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子的影响下,边疆地缘格局会顺势改变,边疆地缘格局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又反过来影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因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稳定生态体系(图2)。

(1)该生态体系是由边疆地缘格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因子构成,并且通过该三要素来影响整个地缘生态。地缘生态系统的三要素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①三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对地缘生态系统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综合作用于地缘生态系统;②三要素间具有非等价性,即对整个边疆地缘格局影响的诸多因子并不是等价的,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因子所起作用也不同;③三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即边疆地缘格局、国家安全与稳定、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因子决定区域地缘生态体系发展、演化时各自角色与功能不能互替;④3个因子适用性是有限制的,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

图2 边疆问题-国家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子的生态体系
Fig.2Frontierissue-nationsecurity-traditionalanduntraditionalfactorecosystem

(2)边疆地缘格局对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因子、国家安全与稳定影响深刻。各种边疆地缘问题及其格局演变作用于安全因子,形成一些新型的非传统安全因子,如果该安全因子有利,将会推动边疆地缘格局的趋好发展,当然也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否则将通过链式的负面效应逐级放大使其逆向发展。

(3)囿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子对边疆地缘格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的影响,使得边疆地缘格局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产生相互作用。一个对本国有利的边疆地缘格局可巩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一个于本国不利的边疆地缘格局很可能影响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反过来一个国家是稳定与安全的,就可促使一个趋向良性的边疆地缘格局的形成与稳定运行,一个国家是动荡不安的,就很难形成对本国有利的边疆地缘格局。

要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就要从全局的观点看待边疆问题及其在地缘政治生态体系中的作用机制,从全局视角维护地缘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2 中国的边疆与边疆问题再思考

2.1 中国的疆界问题

中国国土面积约1 260×104km2,其中陆域国土面积约960×104km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管辖海域约300×104km2。除37×104km2的内水和领海外,还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与中国陆域疆界毗邻的国家有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越南、老挝,陆域疆界绵延2.2×104km2。与中国海洋疆界毗邻的国家有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海洋疆界存在争议较多的区域集中在南海、东海等区域。目前,中国与邻国存在疆界争议的情况见表1,概括而言,中国与邻国疆界争议主要成因分为2类:第一类是殖民者侵占清朝治辖中国版图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中印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等;第二类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对国土资源重视程度提升,南海与东海的海洋邻国开始侵占中国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矿产资源与渔业资源等[12]。

2.2 中国边疆问题的案例剖析(以中国西北边疆和南海海疆为例)

2.2.1 中国西北边疆及其问题趋向多元化

政治地理上的中国西北边疆位于中国西北部,该区涵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5个省(区),土地面积309.38×104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2.2%。处于中国北部安全战略地区的西部,分别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多个国家毗邻,是中国周边邻邦最多的地区。中国西北与中亚国家不仅地域相连,且有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独联体中亚国家称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乌兹别克)和维吾尔等同源民族跨国而居。传统地缘政治学家认为中国西北边疆地区既是世界政治的心脏地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边缘地区的一部分,是中国进入中亚、中东和印度洋的前沿地区之一。19世纪开始,这里就是西方战略中争夺亚欧大陆腹地的中心之一。20世纪末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西北边疆便成为美国欧亚战略的前沿,成为西方国家阻止中国向中亚、中东这一地缘政治中心和能源中心扩展的前沿地带。就中国领土构成来说,西北边疆是中国陆上邻国最多的地区,其边界问题是中国21世纪国家安全的重点,南亚及中亚、中东地区的安全秩序都与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息息相关,西北边疆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意义重大。

表1 中国与邻国存在疆界争议

资料来源:根据新华网和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整理.

中国西北边疆长期存在经济欠发达问题,并且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表2),这对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造成严重隐患。经济安全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经济的地区发展差距,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许多国家的发展表明,长期的地区不均衡发展,如果与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交织,非常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而导致国家安全利益受损。西北边疆经济总量要远低于东部沿海省份、西北边疆的固定资产要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服务业的产值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服务业的产值(表2)。

表2 新疆地区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比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鉴》.

由于大国势力对中亚地区的渗透造成西北边疆安全隐患。欧亚大陆历来就是大国地缘战略的焦点,美国战略家们认为对整个欧亚大陆的控制将意味着对经济发达的欧洲和东亚乃至非洲和其他地区的控制。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轴心,其战略地位显赫,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也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中亚地缘政治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刺激各大政治力量纷至沓来,积极参与中亚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以期实现其特定的地缘政治战略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方国家不断对中亚地区输入西方式民主概念试图颠覆中亚政权;二是西方国家对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的觊觎使得中亚地区内部动荡;三是中亚国家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对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对中国西北边疆造成安全的隐患。

西北边疆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不定期的爆发对西北边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1)社会安全问题(其中包括3股势力的渗透),即非国家行为体对新疆周边地区社会稳定的破坏及威胁问题、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问题(包括跨国毒品贩运、非法移民等);(2)经济安全问题,包括新疆周边地区的金融安全、贸易安全、市场安全、财政安全等;(3)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包括人口过量增长、环境极度恶化、能源严重短缺、水资源日益匾乏、河流海洋污染枯竭、森林大面积减少等。

恐怖破坏活动对西北边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由此产生的国际恐怖主义不仅干扰了中亚的社会经济秩序、安全与稳定,也使得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存在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日益猖撅,尤其90年代后期中亚地区恐怖活动的迅猛发展并与中国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和平与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一西北边疆地区民众受到不法分子的煽动,上街游行暴乱扰乱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东突组织以中亚为依托,扰乱中国的西北边疆安全;二境外的恐怖组织对中国西北边疆的渗透扰乱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表3)。

表3 恐怖破坏活动对我国西北边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资料来源:根据新华网和《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整理.

2.2.2 中国南海海疆及其争议日益严重

中国南海,位于23°27′N~3°S、99°10′E~122°10′E的广大海域。它的北部连接中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海南岛;东部与菲律宾诸岛相邻;南部濒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尼以及新加坡;西部从新加坡延伸到马来西亚东海岸,经过暹罗湾、泰国与柬埔寨,沿着越南海岸到东京湾。整个海域为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域,东西长1 380km、南北约2 380km,总面积约为350×104km2,包含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共有大小岛屿270多个,其中已经命名的有258个,南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550km。

目前南沙群岛是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领海主权争议最多的区域,几乎南海争端的各方都对南沙群岛进行占领与开发,使得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出分裂性的特征[6]。可以说,南沙争端是南海主权与领土争端的主要问题。目前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军队驻守;中沙群岛主要被菲律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由中国治辖;南沙群岛被相邻各国实际侵占。在南海海域,属于中国传统海疆线有200×104km2海域,而东南亚相关国家通过宣布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范围,各自宣称或实际侵占了中国广阔的领海。如越南占据了逾100×104km2,菲律宾占据了42×104km2,马来西亚将27×104km2的海域划入版图。此外,印度尼西亚与文莱分别侵入南海海域5×104km2、3×104km2。这些国家在占据岛礁与领海的同时,还与西方国家一些石油公司大量开采油气资源。而各国之间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声称对中国的领海与岛礁石拥有主权,经常性争议见诸于各大国际媒体,有时甚至会发生摩擦,成为中国海疆安全中一种最不稳定的因素。

南海周边国家的侵扰,对中国南海领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是以越南和菲律宾为代表的南海国家大量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与海域油气、渔业资源。侵占方式主要有:(1)在中国的南海岛礁上修建工事,长期驻扎军队;(2)立法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3)和外国公司相互勾结,非法开采中国在南海的自然资源,侵占中国的领土。

此外,全球主要大国势力通过殖民或盟约东南亚相关国家,对中国南海领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如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在南海领土的安全;通常采用的卑劣手法是煽动南海周边国家非法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鼓励美国和英国的公司对中国南海进行非法的开发;阻碍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南海执法上的合作(表4)。

表4 南海各国和外国势力对中国海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资料来源:根据新华网和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整理.

3 中国边疆问题态势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1 中国边疆问题发展态势

3.1.1 中国陆疆问题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国西北陆域边疆问题的梳理,发现中国陆域边疆问题演进呈现以下典型特征:(1)中国陆疆问题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界勘界纷争、经济发展要务和民族和谐自治演化为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自治、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民族文化与宗教传承、跨国极端宗教势力渗透等,这既有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区域差距扩大的影响,又有区域高比重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与民主意识水平提高[15]自身有关发展因素,尤其是近年“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呈高发态势影响深重有关[16];(2)中国内陆边疆问题演进的动力源,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内部文化制度与民族认同度差异演变成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和跨国恐怖主义为主导,这在新疆近12年来所爆发的恐怖事件中有着鲜明的印迹;(3)中国陆域边疆问题不再是早期的历史问题、国际政治关系与民族文化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与跨国恐怖主义全球化,中国陆域边界问题演进过程日趋复杂和多元,主要表现为伴随中国和平崛起过程的边疆问题国际化传播与多种新型媒介传播,促成中国内陆边疆问题随时可以转化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与热点[17],这种不寻常的瞬时放大或夸张传播效应无疑使得中国陆域边疆问题可以转换成中国国际形象负面效应与国内不明真相群体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局面的借口;(4)陆疆问题演进日趋多元化动力和多样性表征形式及其通过新媒体及国际媒介的不良放大,势必侵蚀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和历经几代人奋斗而得到的国家安定团结局面。

3.1.2 中国海疆问题发展态势

中国海疆问题演进呈现如下显著特征:(1)中国海疆问题已经陷入“丢不得、谈不拢、打不得、拖不起、无处诉”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国家疆土完整和全球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实际侵占中国海礁及部分海域油气资源,一旦中国进行谈判或海监驱逐/海军维权,相关国家便利用弱小姿态和西方媒体的到处散布谣言,甚至把中国说成“恶人”,这对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中国海疆问题发展趋势,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或改革开放前的边疆勘界争议,演进为边界勘界、资源与领海被侵占,国际大国势力的若隐若现的插手,中国国际形象等问题,使得海疆问题处理非常棘手。(3)围绕海洋权益维护的海疆问题,亟需国家从战略层面重视海权、建设海权,地方从战术层面维护海权、掌控海权,亦即中国必须致力于制定一个积极的海上战略[18],同时必须赋予地方足够强大的海洋权益维护力量,可以是驻地海军、海洋警卫等多种形式的海洋权益威慑力量,也可以是中国海洋渔业捕捞船队或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主体等实际掌控海洋权益的执行主体。(4)中国海疆问题的处理成败,事关全局性国家安全。当前区域局部国际争议事件的处理成败,具有蝴蝶效应,会直接影响中国其他海洋问题与海外国家利益的正当维权成效。

3.2 中国边疆问题演进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3.2.1 中国边疆问题演进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表征 综合新疆陆域和南海海疆的边疆问题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边疆问题对国家安全威胁的主要表征是:(1)地方层面,主要是危及边疆居民人生及财产安全、破坏边疆区域执政组织和执政信心、侵蚀经济发展成效和民族及中华文化认同度;(2)国家层面,主要是通过新媒介的蝴蝶效应侵蚀国家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环境和诱发新的民族主义、宗教主义以及区域自治主义等极端思潮抬头;(3)国际层面,主要是通过新媒介的扩散影响邻国民族主义或宗教主义势力抬头、侵蚀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效,抑制了区域内跨国合作和安全互信的良性发展;(4)全球层面,主要是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的瞬时无级别扩散,侵蚀中国建立的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并有可能引起海外“藏独、台独、东突”等国家分裂势力的借题发挥与不法政治活动。总之,4个层面的边疆问题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表征存在内部逻辑一致性和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介的蝴蝶效应,使其从点状负面影响瞬时波及全球性负面效应等。当然互联网与新媒介并不是这种负面效应瞬时扩散的唯一载体或途径,尤其是跨国恐怖势力的事件在边疆地区发生,本身会通过恐怖组织自身遍及全球的机构成全面扩散状态,这无疑会加速侵蚀中国国际形象与地位,并诱发新的经济、人权、宗教等方面的国际摩擦。

3.2.2 中国边疆问题演进威胁国家安全的作用途径

中国边疆问题伴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不断演进,进入21世纪呈现出多元化驱动力、多样性表征、多种传播途径以及日趋复杂等显著特征。边疆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虽在不同尺度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表征,但其本质在于侵蚀国家或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居民生命、社会文化认同与国际形象等。当然从地方的边疆问题如何上升为国家安全威胁,无疑受诸多边疆问题事件自身的规模、破坏力、国际影响范围和性质类型,如东突组织在新疆境内的恐怖活动,不论其破坏程度和损失大小,它都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然而新疆境内少数民众因民族关系而形成的民族冲突,不论其规模与破坏力如何都是民族自治内部的问题,尚不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因此,边疆问题对国家安全存在威胁的前提是其事件性质和国际负面影响程度等。至于地方的边疆问题如何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核心路径在于事件破坏力本身及其通过互联网和多种新媒介(微博、飞信、Facebook、twitter)的瞬时蝴蝶效应扩散,使得边疆问题真相被互联网绑架式扩散,直接侵蚀国家的国际形象与地位,促涨了新边疆问题事件发生概率。

当然,中国边疆问题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另一途径在于周边邻国政局动荡、大国侵扰带来的边界效应及其严峻挑战:(1)其“外溢效应”危及中国的边疆稳定与安全,尤其是中亚、南亚与西亚、东南亚不稳恐将冲击中国的地缘“西线与南线”,“三股势力”蠢蠢欲动直接威胁中国广袤西部区域安全,而东北亚局势的诡秘多变无疑使环黄、渤海区域边疆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新增长点[19];(2)西方大国等趁虚而入干扰中国东海和南海海疆问题的和平解决,侵蚀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带。

此外,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信任或抑制战略的新挑战促成中国边疆问题复杂化与国际化负面传播。兼顾“海洋维权”与“内陆维稳”的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无疑会遭受国际社会借边疆问题在全球层面大肆渲染中国“人权、民主、中国责任论”等系列新型国家安全威胁。

4 结论

边疆安全是中国安全的重要组成,边疆安全是实现国内的安全与稳定重要的决定因素。以中国西北陆域边疆和南海海疆问题及其演进为例,系统梳理中国边疆问题演进的趋势、动力、表征与本质,探析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边疆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的作用路径。研究认为中国边疆问题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问题、民族问题、经济问题和国际勘界问题演进成为日益复杂的民族自治、经济均衡发展、宗教矛盾与国际恐怖主义、分裂问题;中国边疆问题在地方尺度和全球尺度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和负面作用,直接侵蚀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尤其是国际形象与地位,而从地方的边疆问题演化为国家安全的国际负效应主要是通过边疆问题事件自身性质及其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传播的瞬时蝴蝶效应、周边邻国政局动荡、大国侵扰的边界效应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信任效应作用于国家安全的。

参考文献:

[1]丁建伟,赵波.近代以来中国西北边疆安全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马大正.1978年以来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研究述评(上)[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3):98-110.

[3]马大正.1978年以来中国近代边疆问题研究述评(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4):107-112.

[4]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陈霖.论中国边疆海权问题的治理[J].学术探索,2010(1):17-23.

[6]王圣云,张耀光.南海地缘政治特征及中国南海地缘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2(1):67-69.

[7]汪洪亮.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 年代边政学的兴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5):137-144.

[8]段金生,尤伟琼.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J].思想战线,2013,39(1):31-38.

[9]张云.藏学研究与中国边疆学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5):12-15.

[10]范铁权,李海健.新亚细亚学会及其边疆问题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2(4):131-150.

[11]张健.边疆治理的模式类型及其效应研究: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为视角的分析[J].思想战线,2013,39(1):133-134.

[12]张耀光.中国海洋政治地理学:海洋地缘政治与海疆地理格局的时空演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张耀光,刘锴,刘桂春.从地图看中国南海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进[J].地理科学,2012,32(9):1033-1040.

[14]王存胜.地缘政治研究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3):28-36.

[15]赵定东,朱俊瑞.当代新疆农民思想的动态性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117-123.

[16]杨立敏,蒲丽霞,刘晶.关于新疆暴力恐怖犯罪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69-73.

[17]刘晓程,王赟.大国边疆与对外传播[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1-39.

[18]陈霖.论中国边疆海权问题的治理[J].学术探索,2010(1):17-23.

[19]李靖宇,刘琨.关于环黄海区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探讨[J].东北亚学刊,2012,1(1):48-53.

猜你喜欢

海疆国家
“鹰击”骄子,守我海疆
问鼎海疆2:强势出列
问鼎海疆1:初露锋芒
万里海疆绿意浓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