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处理探讨
2014-03-27郑建华王碰治许伟雄
郑建华,王碰治,许伟雄
(解放军第180医院检验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需要进行输血救治的患者,但是输血的前提是能够进行精确的血型鉴定,否则由于血型不符导致患者出现溶血现象,造成患者生命危险[1],因而正确鉴定ABO血型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本研究对不规则抗体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解放军第180医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统计,120例全部为正反定型困难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23~67(45.5±2.1)岁。
1.2试剂 在进行血型检测的过程中,所用的抗-A、抗-B、抗-AB、抗-O标准血清全部由上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采用血型正反定型和ABO亚型认定试验以及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与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试验等方法测定。
1.3方法 正定型测定采取抗-A、抗-B、抗-AB血清进行检验;反定型测定用AB、AC及自身细胞进行检验。对提取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血型正反鉴定中血型不一致的标本,取患者血清进行筛选,对血清中的抗体在进行鉴定的同时再对抗体的性质进行区分。抗体筛选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还要进行继续鉴定,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验证性检测,确定患者的血清型。
2 结 果
2.1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主要表现为自身冷抗体和血浆成分异常,以及ABO亚型与AB抗原性减弱,具体的数据分析如表1所示。
2.2再次血型确定结果 通过用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细胞制备反定型细胞再次进行ABO血型反定型检测分析,ABO血型正反鉴定结果和最终确定结果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120例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表2 正反定型后各型血液个数及最终确定各血型个数
3 讨 论
ABO血型鉴定的最终结果会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血型检测失误而出现患者的溶血现象[2-4]。在进行O型血的鉴定和交叉配血时,一旦发现正反定型的检测结果不同,应该立即重新抽取血样,并且采用合格试剂进行严密的检测,排除人为和其他外在可避免因素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正确测定样本的血型[5]。
本次血型鉴定在进行正反定型和筛选之后,又对红细胞进行了验证性的检测,通过研究分析,临床中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主要表现为自身冷抗体和血浆成分异常以及ABO亚型与AB抗原性减弱等。本组的数据显示,自身冷抗体和血浆成分异常以及ABO亚型与AB抗原性减弱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3%、15.0%、32.5%、14.2%。由此可见,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中,自身冷抗体和ABO亚型是主要因素[6]。
在一般健康人的体内,自身冷抗体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之下才具有活性,加之冷凝的效价较低,通常在1∶16以下,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凝集。但是在发生病毒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时,通常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的高效价凝集素增多,从而使血液出现凝固,导致正反定型不符[7]。针对这一因素,在进行血型检测的过程中,要先对血清和红细胞在适宜的温度(37 ℃)下孵化15 min,高速离心后观察血液标本的凝集状况;或者使用自体红细胞充分吸收血清,然后进行反定型检验。但是,如果采集的血液标本已经发生凝固,那么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否则检测结果仍会受到影响。此时如果患者必须进行输血救治,那么采用的血液可以是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之后的O型洗涤红细胞配合AB血型者的血浆。
ABO亚型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居第二位,导致ABO正反定型异常的因素就是ABO抗原亚型。所谓血浆抗原亚型是指血浆抗体表现出A1、A2、A3、Ax及Am几种不同的抗原类型,这几种抗原虽然同样属于A型血,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存在多种亚型的患者,血清中的抗原性减弱,不易进行定型。对于这样的患者,一般采取以下检测方法来对其血液进行定型:在进行一般检测的基础上,正定型时增加抗-AB、抗-A1等其他抗体的检测,分别观察在各种抗体的影响下血标本的凝集状况;反定型时,在进行常规处理之后,还要进行A1C、A2C的检测,从而确定血清中抗-A1的存在。另外,根据各个亚型的细胞放散能力强而吸收能力弱的特点,可以对含有亚型抗体的标本进行吸收放散实验;或者也可以根据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人唾液中含有与血型相关的物质,从而对唾液中的抗体进行检测,确定血型,增加血型的可靠性[8]。
血浆成分异常是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另一个原因。由于一些疾病的原因,如肝脏疾病和结核病等经常会不同程度地使患者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多,而心肌疾病、细菌感染等又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增多。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一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红细胞的凝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型确定的误差[9]。为了避免假凝集干扰最后的观察,通常在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凝集的血清中滴加0.9%氯化钠溶液进行抗凝,发生严重凝集者可以用抗人球蛋白与血液配比,防止凝集的发生。
AB抗原性减弱在ABO正反定型不符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原因。由于长期大量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的疾病,全都可以导致血清的抗原性减弱,血清抗体价效减弱,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对于抗体减弱的标本,在进行反定型时多采取延长反应时间、增加反应物的用量的方法,从而增加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但是此处要特别考虑,对于出生不到0.5周岁的新生儿,由于自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血清价效低,不易发生凝集反应,所以一般将正定型测定的血型作为新生儿的血型[10]。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再次进行ABO血型正反鉴定分析,A型确定为53例,B型确定为37例,O型确定为25例,AB型确定为5例。通过数据分析,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临床上输入正确的血型是需要进行输血救治的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患者因为输血的问题而死亡,并且这些因为输血死亡的患者中,大部分是因为输入的血型与自身血型不相符合而导致溶血死亡。输入不相符的血液的重要因素就是患者或者献血者的血型鉴定错误,而血型鉴定的正误相对于其他引起输血的危险因素更不容易被发觉,并且不规则抗体检验血型作为临床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出现正反血型不符的现象更不易被医务人员所发觉。因而,正确鉴定ABO血型是临床输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血型鉴定不清的情况下,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血型进行准确的鉴定,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1] 范海丽,史恩祥,王苗武,等.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75例原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9,2(21):38-39.
[2] 尚锦青,张俊玲.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血清学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6(31):694-695.
[3] 杨世明,潘晓莉,张勇萍,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4):396-397.
[4] 邓丹菲,愈勇,毛宁舜.30例临床疑难配血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6):348-349.
[5] 杨世明,张勇萍,田榆,等.ABO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7):812-813.
[6] Sazama K.Reports of 355 trausfusion-assaciated deaths:1976 thought 1985[J].Trausfusion,1990,30(7):583-584.
[7] 樊凤艳,王洪波,魏少平,等.不规则抗体导致ABO正反定型不符处理探讨[J].检验医学,2012,10(27):822-824
[8] Serrano J.Incid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rythrocyte antibodies in a hospital blood bank.Study over a period of 9 years(1980-1988)[J].Sangre(Brac),1990,35(5):363-368.
[9] 王蓝鸽,周金安,魏晴.不规则抗体影响血型鉴定的处理和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6(22):318-319.
[10] 李雪英,王文莉,李志平.弱血型抗原致ABO正反定型不符3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7(9):133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