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库青年研究人员如何提高政策解读能力

2014-03-27陈波俞江月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智库政策人员

陈波 俞江月

智库青年研究人员如何提高政策解读能力

陈波 俞江月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在此背景下,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以“研究人员如何通过媒体提高政策解读能力”为题召开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中心王慧炯研究员及刘培林、张立群、王金照等同志发言。各位专家讲述他们在智库研究人员提高政策解读能力方面的经验。同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机关青年代表、中心研究人员、中心所属新闻出版单位相关媒体栏目负责人,一些大学和企业的青年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董关鹏教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的邀请在中心作“全媒体舆论引导:全球智库的经验与启示”讲座,也引发了中心青年研究人员中的积极讨论。

“青年智库”秘书处结合上述两次颇具指导性意义的活动,分别从政策解读的“主导者”、“传播者”、“接受方”三个方面,整理出各主体对政策解读的看法、经验和建议,希望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解政策解读功能的全面视角,为中心建设一流智库,为青年研究人员提高政策解读能力服务。

从政策解读的主导者——研究人员的角度看

(一)恪守“帮忙不添乱”的原则

研究人员跟媒体打交道要始终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应当站在中央政府立场上去解读政策。政策不可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因此要强调正面,强调成绩,强调正能量,传播主流声音,不应过分凸显问题而令公众丧失信心。

(二)认识自身研究局限性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通才”,因此务必要认识到个人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对于自身有深入研究的领域,可以通过媒体将自己对政策的正确理解传达给受众,有把握的东西可以从事实的角度出发,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这样观点才能立得住;但对于未经深入研究的、不熟悉的领域,要认真求证,不能随便接受采访,更不能臆测妄谈。

(三)抓住重点,认真准备

接受采访态度要认真,积极准备。一个问题往往牵涉各方面因素,对于电视媒体的现场采访,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握重点,务必事先要有准备,从而能在采访现场按照自己的逻辑把见解有条不紊地推出去;对于平面媒体,建议采取事先拟提纲的做法,可以起到组织语言、预先应对的效果,并应在报道刊发前谨慎把关,如有不妥,要及时提醒其修改。

(四)区分媒体,甄别对待

媒体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如有不妥也会严格把关;但还有一类市场上的媒体,喜欢抓住发言中的漏洞,做成吸引眼球的标题,从而无限放大,甚至断章取义,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两类媒体要甄别对待,尤其是对于后者,从开始就要认真对待,说话要谨慎,不能过头。

(五)注意形象,举止得体

接受媒体采访,要注意形象得体,朝气蓬勃,动作放松自然,幅度不宜过大,但亦不能过于关注自己,尤其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要避免下意识找镜头的做法。

(六)善于表达,张弛有度

与媒体相比,长期做专业研究的人员更知晓问题关键环节所在,无论在知识和认识上都更具优势,故而不必过分紧张,要做到自信、自然、有底气,表达时要抓住重点。态度不卑不亢,张弛有度。同时,研究人员做政策解读的表达能力要不断提炼,善于驾驭和把握节奏,要精简而不啰嗦;发言要力争精彩,具备一定的感染力。

(七)引导话题,弘扬主题

包月阳 摄

讲话要把握好专业研究人员和媒体的差别。媒体的语言比较活跃,而研究人员则应思路清晰,可以将语速尽量放缓,娓娓道来。如遇采访者插话,要避免受其影响,学会跟媒体互动,不要被牵着鼻子走,维持自己原先设想的思路,努力将最准确的、最想说的观点表达出来。此外,有别于一般媒体,中心研究人员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要多看成绩,尽量从积极角度去解读政策、弘扬主题。

(八)相互理解,相辅相成

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两者之间并非对立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要相互理解,语气委婉,力求让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准确。如今媒体人员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平时要留心积累一些熟悉的记者资源,建立联系,这样双方彼此了解,把握较为准确,沟通效果也会提高。

从政策解读的传播者——媒体的角度看

(一)传统媒体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首选。随着用户向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转移,舆论引导也必须抢占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新阵地,这就是媒体融合提出的基本背景。在此大背景下,传统媒体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媒体对信息需求是饥渴的,总是希望中心研究人员能对政策趋势做快速、深入的解读,这不但是媒体的需求,也代表了社会的需求。

研究与传播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成果是需要去传播的,应通过传播提高研究工作服务社会、正确引导预期的功能。

作为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要科学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努力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地传播主流声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尤其是中心下辖新闻媒体,更要注重积极配合中心“政策解读”功能,同时需要克服记者涉猎广泛却“泛而不精”的现象,应多向专家请教,力争以最优形式来传播信息。

(二)新兴媒体

互联网新兴媒体具有天然的优势,是最佳的融合媒介和基础性信息平台,可以完全融合各类传统媒体,但在融合传播各种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1.在转载刊发信息时,首先要学会甄别信息来源,尽量选择主流的、权威的媒体,而对于那些非知名媒体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其间若有不确定或较为偏激的观点应及时与专家进行事先沟通,确定是否适合刊登;作为媒体人要对自己观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2.互联网媒体下属研究人员在撰写自主研发报告时,也要注意选择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取材,不要去妄谈,若在所写文章中援引了大量中心专家的观点,务必尽量客观地反映事实。

(三)自媒体

全媒体时代,媒体本身也在飞速发展,从报纸、电视到互联网、手机终端,不断洗牌重构,作为政策解读的作用,各类媒体差别不大。建议除了依靠上述两类媒体之外,研究人员也可以就关注的问题,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形式建立“自媒体”,各类受众可与之互动沟通,拥有自己的粉丝,并可以加以筛选,不必太拘谨。

从政策解读的接受方角度看

(一)政府部委

1. 从正面去引导。部委下属的研究机构其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所在部委的工作需要,其发声往往会被理解为所在部委的意见,因此特别要牢记“帮忙不添乱”原则,注重从正面、正能量的角度去引导社会舆论和认识。

2. 学术态度要严谨。中心研究人员的政策解读方式对部委青年也是一个提醒,应本着谨慎而扎实的态度进行。这不仅是面对媒体的问题,更是研究人员面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是做学术研究应该具有的态度。

3. 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可以充分利用青年智库等平台,让各部委与国研中心的青年研究人员通过此类活动相互交流借鉴,提高通过媒体进行政策解读的能力。

(二)企业

1.企业是整个实践与执行的终端,是政策实施的第一线,因此非常关注政策解读,特别是对政策出台之前的预期和政策出台之后的解读尤为关注。

2.企业通过设立企业刊物、微信等多种媒体,甚至成立民间研究机构,其自身也在做政策解读工作,通过收集、分析监管层的表态及相关制度的调整,从而解读政策走向。

3.渴望与政府研究人员交流沟通,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行业现状,分析优势总结问题,积极引导舆论导向,为行业发展助力。

(三)高校

1.从高校角度讲,对政策的把握更侧重于学术研究这一方面。

2.当政策出台之后,高校更关注的是政策的实施效果。

其特点有二:a、要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判断政策实施的影响。b、做大量调研,看政策对最基层的受众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在调研过程中,也遇到受访对象不够配合、进行艰难的问题,这也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普通大众

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是媒体形态全、全民皆媒体。如此一来媒体产能过剩与官方信息供给相对不足,使身处自媒体漩涡的普通大众习惯以碎片化、滚动式的方式被动地接受信息并冲动地散播信息。

基于上述舆论环境,广大青年学者在面对当今媒体时需把握两点原则和六大要点:

两点原则:1.热点在哪里就关注哪里;2.注重远近关系。拉一拉是朋友,推一推是敌人。

六大要点:快讲事实、重讲态度、诚讲措施、慎讲结论、善于表达、求同存异。

其他相关问题

问:研究人员在利用媒体进行政策解读时,该如何将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及公众话语体系这三种话语体系进行转化?

答:1.研究人员进行政策解读,就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深刻的道理,且要有说服力,因此最好能将学术、政策和公众三种话语体系打通。

2.三种语言体系相互之间并不冲突、非此即彼,要看面对的受众是哪类人群以及在何种场景之下。

3.通过媒体进行政策解读要尽量用公众语言,因此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去讲很重要。

4.在表述问题时,可以不必描述其推导的过程,只把重要的结论或发现表述出来即可,重点是表述清楚。在与大众沟通时要注重表述方法。

5.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讲,一定要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讲出来,但在媒体上进行政策解读时,语言的生动性也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智库秘书处

猜你喜欢

智库政策人员
政策
政策
民居智库
助企政策
政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