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践研究①
2014-03-27孔祥魁
孔祥魁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近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为了圆大学梦的学子通过体育特长的途径进入大学校园,他们表现出的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兴趣、态度、动机、身体素质差异和对运动技术的接受能力都使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饱受困扰,鉴于学生舞蹈基础和功力层次水平差异,教师再也不能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为了缩小差距,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于是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思路应运而生,本文提出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实践加以验证,是否提高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做了大胆的尝试。
1 研究对象
以长江大学体育舞蹈专业2011级学生(3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对象授课15周,每周4节,接受测试的两组使用的教材都是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出版的《全国体育舞蹈等级教材》。参与教学的老师是担任本专业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接受测试的两组每堂课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一致。本研究主要了采用教学实验、实验比较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实验法
通过教学实践,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对获取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处理得出结果,对本课题的具体任务进行验证。实验后对两个班的各项专项素质进行考试并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2.2 比较法
本研究中,主要在学习成绩、态度、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成绩分布特点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是在广泛搜集、整理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在保证了两个同质班的可比性条件下进行研究的。
2.3 数据分析法
数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对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期末考试成绩和未采用分层教学之间的成绩前后对比,从中得出有价值的数据,以达到预期研究结果。
2.4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主要针对隐性分层教学前后关于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效果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从而得出更为有价值的数据。
3 结果和分析
(1)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我院共开设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科学研究、体育管理,能从事大众健身及体育产业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业余训练、市场经营管理、体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初步建立异质学习小组,每组由3~4人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按照《全国体育舞蹈等级考试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专项技术技能和专项素质分别制定出适合低、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更高要求、较高要求和一般要求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授课内容(可分别选择铜牌、银牌、金牌)和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动作示范讲解、男女配合技巧、音乐表现力和动作创编等方面要做到细化分层,在保证同步授课的同时又能开展分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集中授课,布置任务分组学习讨论,针对共性问题集中答疑,个别动作单独辅导等。最后,教师在考核与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男女学生客观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标准。测试内容既有单人技术评定、男女搭伴的双人配合,又有成套自编表演动作,这样教师同步授课内容与分层教学内容的有机交融得以充分体现。考试成绩只做纵向比较,教师只是按照每个层次的标准进行垂直评价,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加以改进,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比分析。经过完整的教学实验后,为了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依据2013年WDSF最新的评判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学习,学生的专项能力提高很快,实验组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在不同舞蹈形式体现出握持姿态及移动中的舞姿的保持、舞蹈内容的编排、把握舞蹈的内涵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引入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动态调整和分别指导、逐步推进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从表2不难看出,通过实验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正如他们所说“通过舞蹈学习,让我们每个阶段都有成就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
4 结论
表2 实验前和实验后学习兴趣测试结果(N=36)
(1)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制造机会”来寻找其闪光点,给予更多的鼓励;对于中等的学生,既要有鞭策又有表扬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指出动作存在的问题,教给正确的训练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竞争性评价机制。
(2)在隐性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把授课内容(男女舞步的学习、男女配合技巧、表现力和创新性方面)进行分层并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说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保证了同步授课又进行分层教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讲授中,教师应分解难点、突出重点、引导优等生、激发中等生、带动差等生。
(3)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消除了“标签效应”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消极影响,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自信心)的转变。实施隐性分层的班级总体成绩较以前有大幅度提升,技术等级低的学生并不总在低层,将会表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在高校体育专业和大学体育教学中推广应用,解决一些教师教学中“教”与“学”矛盾的问题。
[1]梁智.隐性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王育鸽.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验研究[D].硕士论文,2012.
[3]周玉.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
[4]白杨.运用隐性分层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