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声音”对“中国好教育”借鉴和启示

2014-03-26王勇张海丽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导师班级

王勇 张海丽

去年《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以来,好评如潮,收视率居高不下。今年第二季继续强势来袭,高歌猛进!与之前众多选秀节目如“中国最强音”、“快男”相比,它继续改进创新,坚持“公正真实,返璞归真”的原则,为大众呈现出一场音乐盛宴。透视其热闹的背后,《中国好声音》释放出教育正能量。它所传导的价值理念与今天中国基础教育所追求的“好教育”不谋而合,为我们提供了颇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追求成功,凝聚“尺码相同的人”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之所以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的核心原因与在于它让所有的学员和观众产生了心理上的强大共振,即追求成功实现梦想!所有参赛的选手都怀揣梦想渴望成功;四位导师希望挑选到高水准的学员加入自己的战队,他们也希望成功;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渴望成功乐见成功。

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同样需要每位教职员工树立起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的信念和价值观,凝聚“尺码相同的人”,充满信心全力以赴去工作,最后在学校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梦想,同时也提升学校质量。

二、拥有激情,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阿米尔说:“没有激情,人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激情和表情就是美。在好声音的舞台上,选手和导师和观众都全情投入。选手们在台上肆意绽放,把激情释放到底;导师也释放自己的真性情,如刘欢,欢歌笑语,也几度哽咽;哈林,台湾摇滚王子,总想一次嗨个够;杨坤,一个唱《无所谓》的男人,却原来是恰恰是一个最有所谓的男人。观众再一次成了俘虏,为音乐如痴如醉。

但作为需要激情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却来得那么早,那么强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数据让人人忧虑。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要克服这个现象,就必须多管齐下。从内因来分析,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悦纳,对学生成长的热爱,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对教育智慧的感悟,对教育人生的享受,会逐渐地拥有自信,拥有真情,永葆激情!

三、海选盲听,摘掉有色眼镜

好声音的入选方式(初选)是四位导师背对选手,忽略以往容易左右判断的容貌、气质、舞台动作等,完全是以歌声定人,如台湾的盲人歌手张玉霞,虽是天籁之音,可无论从长相和体态上,都很不符合演员的要求,但她还是有机会再次在舞台上展示了自己!节目一视同仁,少有内幕,公平公正,因此《好声音》真正选拔出了好声音。就连那英也在节目里情不自禁地说:“看他们俩表演我是在享受。”是啊,公平是一种享受。保证公平,就能享受歌声、享受比赛。

同样的,教育呼唤公平。除了入学条件的公平以外,孩子们最在乎的恐怕就是老师们能否用公正的眼光来评判每一个人。对于教师来说,这其实是最难的,因为有色眼镜一旦戴上,就没那么容易摘下来。但是为了能提高教育品质,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好声音》用事实铿锵有力地告诉我:“摘眼镜的时候到了!”

四、赞扬拥抱,闪耀人性关怀

赞扬,让人性发光。从前的快男超女等选秀比赛,评委对选手近乎苛刻的挑刺虽然吸引眼球,但却无法赢得全场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这一点,《好声音》做得更好!

从第一集开始,现场观众送给四位导师的热烈掌声就从未间断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一针见血的专业评论,更因他们能眼光独到地抓住选手们的优点,用温暖的鼓励给予每一位参赛选手在舞台上继续唱下去的勇气。如当第二季汪峰哈林组的毕夏被淘汰的时候,并没有哭;汪峰老师说:“毕夏,从一张白纸走到现在(汪峰组四强),难道不值得我们鼓励和鼓掌吗?”之后依依不舍、紧紧相拥的时候,一种暖暖的感动在我的心底荡漾开来,不禁热泪盈眶。这时的我深深地体悟到,除了成绩和名次以外,世界上还有更加宝贵的东西——真情。

考场是没有硝烟的残酷的战场。教师能否和四位导师一样,发现孩子们身上闪光点,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在考场上越战越勇?

老师们啊,请给你的孩子一句赞扬一个拥抱吧!

五、双向选择,绽放迷人民主

《好声音》里最吸引我的是盲听组建团队的环节。在以往的选秀节目中,评委绝对是强势的高高在上的群体,而《好声音》却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导师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员,然而学员们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导师。当转身的导师们求贤若渴争抢着一位选手的时候,我真的很想说:“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民主居然如此迷人,如此激动人心!”让评委和学员双向选择,伸张了学生权利,不得不说是一种突破。

其实,我们的教育现状恰恰相反。教师无法选择学生,这尚可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学生为什么不可以选择教师?难道这就意味着假如一个孩子偶然遇上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就只能自认倒霉?哪怕前程尽毁也要继续饱受劣质教育的摧残?这真是个笑话,但这则笑话却被很多人在真实而悲哀地讲述着。

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学校开展兴趣小组,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科目和老师,这真是学生的民主福利。但这就够了吗?既然是展望,我们不妨更大胆些:我想,语数英等主课是不是也能一定程度地采用这种模式呢?或许这样的想法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它背负着太多教学硬件和软件上负担,但我真诚希望有一天,教育可以真正民主起来,让教师竞争起来,让教师队伍更加强大起来。

六、竞争合作, “没有对手只有队友”

节目在挑选学员、四位导师组成各自的战队之后,就进入了战队内部的分组PK.在PK之前,导师要根据每个小组、每位学员的情况进行选歌、改编、辅导等过程。在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PK过程中可以看到,经过导师的辅导,每位学员的演唱的技能和水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PK的过程也很残酷,很多我们喜欢的歌手在PK中落马,选手黯然神伤,导师扼腕叹息。竞争是残酷的,但竞争机制是提升发展的动力源泉。

同样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比如学习方面,班级可以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小组各成员的综合表现为总分,每周评选 “明星小组”(综合实力最强)、“发言最积极小组”、“学习风貌最佳小组”、“进步小组”等。小组的总分影响着个人的评优选先、学校奖学金、班级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以小组捆绑的竞争机制,把小组个成员有效捆绑起来,激发学生进取拼搏的精神。同时,更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心态,进行良性竞争。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战胜自己成就自己,与团队实现双赢。正如汪峰战队的单冲锋被淘汰后说:“我们队里,没有对手,只有队友”!

七、正视残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第一季好声音的舞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盲人女歌手——张玉霞。每个选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缺,但是却都有感人悦耳的声音。班主任在所带的班级中,或许会遇到一些肢体残疾的学生,但肢体残疾并不代表“心理残疾”。这类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残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真爱和细心去照顾,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沼泽,让学生正视自我。

记得刘欢老师对学员说过一句话:“一定不要放弃,你可以走得更远”。有位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学生眼睛近视并严重弱视,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外在形象。他可以通过“心灵本”、QQ、谈话、讲励志故事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心结,让他悦纳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笔字非常优秀,我让他给班级写名言警句、参加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和推荐他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美。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主任在看待每位学生时候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是在塑造不完美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者,站在教育的视角上,向《中国好声音》学习,打造“中国好教育”!正像导师们说的一样:“今天的舞台上没有谁是失败者!”我想,教育的舞台上也没有学生会是失败者!假如我们都能努力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的导师,用我们的激情与汗水,感动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明日之星”,人生无憾矣!

(作者单位:1.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2.广州市番禺区洛城中学)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导师班级
班级“无课日”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