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与陶行知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

2014-03-26王依

关键词:蔡元培陶行知

王依

[摘要]蔡元培与陶行知均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二人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对我国近代教育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二者的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从办学理念、师资理念、课程理念以及管理理念四个方面来比较二者高等教育思想之异同,以期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 陶行知 高等教育理念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中国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杰出代表,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他不仅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担任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任教育总长。在其逝世后被毛泽东在喻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陶行知(1891—1946年),徽州歙县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他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了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

蔡元培与陶行知同为中国近代的伟大教育家,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关注的焦点有所区别,教育思想体系有所差异,但二人都是在国家动荡的大环境下以教育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二人的思想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相似之处。

一、办学理念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①明确了把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宗旨。其任北大校长期间,反复强调该宗旨,进一步提出“大学应该研究纯粹的学问,要为学术而学术,而不能以实用为目的,大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学理。”②可见蔡元培对学术的追求是非功利性的。

陶行知则始终坚持以“教育为公”为办学宗旨,尤其在他创办的社会大学中,他阐述的新的大学之道为:“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③其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要造就的人才不仅要为“正当之国民领袖”,更要为“健全之公民”,特别强调一切学问都要指向为人民谋幸福。

在办学宗旨方面,两位教育家都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但蔡元培将大学的宗旨定位为纯粹学术的追求,而陶行知则更看中学术的实用性,主张为人民大众谋幸福,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对教育领域的影响,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陶行知受到蔡元培的影响,重视高等教育,却又看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即为谋大众之幸福,这也是其平民化教育思想的体现。

二、师资理念

蔡元培对受聘教师的首要要求即是“以学谒为主”,并且认为教员必须是专门任教的职员,对北大教员皆提出了“专一治学”的要求,同时必须热爱教育事业。1920年9月16日,在《北大第二十三年开学日演说词》中,蔡元培说:“我们此后聘任教员,总要请专门的,并要请愿意委身教育,不肯兼营他事的…各门学科必须专门学者而又热心教育的担任。”④此外,蔡元培对受聘教师十分强调开拓创新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工作,他“强调教授及讲师不仅仅要授课,还要不放过一切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机会,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保持活力。”⑤

陶行知同样认为教师在高校的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办学方针中就指出高等学校“应该罗致第一流的导师”⑥,体现了其对高校师资的学术要求,即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其次,陶行知认为作为教员,要担负起施教之责,不能因生计而失人格,对教育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责任心。最后,陶行知鼓励教师勇于创造和创新,培养开辟精神。

由此可见,二人在师资理念方面是颇为相同的,都要求高校教员要具备高深渊博的学术基础,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创新的工作精神,以高标准的师资要求来保障高规格的高等教育质量。

三、课程理念

蔡元培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沟通文理。这一主张是在“蔡元培考察了科学演变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看到了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相互交叉的优势”⑦后提出的,强调打破文理的学科界限,提倡文理互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其主张中外兼修,注重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提出课程内容要取“世界科学的最新学说”。在课程的实施方面,则倡导开放式教学。其反对封闭式教学,主张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学习实际生活的知识,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陶行知对于课程设置一是关注课程的社会性,即是否合乎世界潮流、共和精神,二是关注个性,即对什么人教什么事。此外,陶行知主张采用选科制度,其认为“学生所习学程,有属于主科者,有属于旁科者,此两种内容,分必修及任选两种。”⑧同时,针对于陶行知身于师范类学校,他尤为强调教师技能的培训。

蔡元培与陶行知都不约而同的关注世界课程走向,同时提倡多学科学习,前者采取了打破学科界限的方式,后者则是通过选科制度,旨在使得学生学习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也都关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管理理念

1912年蔡元培在大学令中的主张:“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以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⑨其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践了这一主张,确立了民主治校的学校体制,采用“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治校理念。其仿效德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在北京大学推行民主办校教授治校,改善学校的领导体制,克服了自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弊端,充分下放学校事务的管理权,令广大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即使是普通教师也可通过教授行使对学校事务参与管理的权利,一方面体现了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教授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

陶行知的民主治校则表现在提倡学生自治方面,他的高校管理模式最为重要的就是采取学生自治,“包含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第三,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即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⑩以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虽然此举实践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也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样为民主治校,差别在于由谁治校,在二者都意识到高校民主管理的必然性前提下,蔡元培以“教授”反映民主,陶行知则以“学生”实现民主,主体的区别带来管理体制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民主的感召下将权力交给了教育中的主角,对于腐朽的中国教育体制来说这实为一种巨大的进步。

蔡元培先生和陶行知先生对于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师资理念、课程理念和管理理念虽存在差异,但都富含了高等教育的灵魂,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们的高等教育思想,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树立了典范,同时也是我们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注释]

①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2.

②付婷.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4):5.

③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4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623.

④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72.

⑤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93.

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1.

⑦陈威.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12):3.

⑧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20.

⑨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

⑩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29.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付婷.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4):5-7.

[3]陈威.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12):3-6.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5]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猜你喜欢

蔡元培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看人多看“闪光点”
陶行知夜归
蔡元培借衣服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蔡元培的气度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