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教学的思考※

2014-03-26姚锡长

关键词:研究生思考教学

姚锡长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重点著作与科学体系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发挥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统一起来,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要注重于对科学理论中创新因素的挖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应在达到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拓展性目标。

[关键词]研究生 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 教学 思考

《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二级学科开设的专业课程。这是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开设后的第二个以文本的阅读为主要形式的著作选读课程。在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单开这门课程,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阅读,只是散见于其他的课程之中。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向前推进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讲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使学生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阅读来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是一门新开课程,要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以研究生课程的标准来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是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向受教育者所传授的客体,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内容事关重大。在没有既定教材的情况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和设定更是显得重要。教材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基本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及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的论述;中共其他领导人的著作;从“一大”到“十七大”的中共中央文献选编。因此,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的课程特点来看,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要遵循科学体系和经典著作阅读的课程原则。第一,所选著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即这一著作是理论发展的标志;第二,这些著作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一个课程体系,通过简明方式再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

因此,从对中国问题的理论解读角度看,著作的分期是: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初步运用时期的著作。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的著作。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时期的著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视角上来,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要标志,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后三个理论成果又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从那个角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进行划分,都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与党的集体智慧的关系。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工作者的理论贡献之间的关系。3、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4、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运用的关系。本课程以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性主题的求解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为重点,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回答为界标,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课程体系。

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的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服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中国社会实际。为此,教师要把握好五个环节:1、学生在课前应当阅读将要学习的相关著作。2、教师的讲授主要放在对基本著作阅读方法的引导上。3、在按照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框架结构与基本观点、理论创新与重要贡献、现代启示的程序阅读过一篇基本著作之后,其他的著作要让学生阅读,并在课堂上交流,最后指定一名学生负责整理成材料。4、扩展性阅读,涉及与此著作相关的著作,以及对这些著作的阐释性论著。老师要把重点放在对著作阅读的历史背景和思维方法的思考上。5、思考题目。既是阅读的继续又是通过思考对阅读效果的检验。

研究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状况和理解程度,从学科教学的角度上看,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这门课程的开设,既有便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其便利条件是,研究生已经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有所了解,为基本著作的阅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不利因素也恰恰在于此,由于这种对理论体系的了解不是通过原著的阅读而是通过对原著的阐释而获得,研究生容易从阅读的阅读,即别人的认识出发,而不是从经典著作的文本出发,这样,就造成了对基本著作正确阅读的障碍。克服这种障碍的有效途径,就是引导研究生阅读基本著作。当然,也可以看一些对基本著作进行阐释的权威性论著,但是一定要记住,主要是站在他们对基本著作理解的高度上,学习他们阅读基本著作的方法,而不是照搬他们阅读的成论。

对基本著作的文本阅读,还要与基本原理的运用区别开来。基本原理的运用,强调的是与实际的结合和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功能;而基本著作的文本阅读,则强调理论的学术研究。当然,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理论的运用,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创新性。理论运用的创新性体现在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并在这种解决中使理论自身得到发展;文本阅读的创新性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准确地达到对文本的解读,从而在这种新的解读中得到对现代的启示。实际上,对基本著作文本的新阅读,其本身就是与理论的实际运用相对应而又不可或缺的一种理论上的创新运用。强调理论的实践功能和强调文本的现代启示意义,一定应从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引申出来的,而绝不能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将某些现代性附加在文本之上或将文本的意义无限延伸到现代。无视文本的现代意义或不顾历史条件无限夸大文本的现代意义,都不利于对基本著作的基本精神的把握。

三、教学目的与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既规定着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又决定了教学活动将要达到的目标和提供检验教学活动的标准。《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的教学目的,根本上就是通过阅读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具体地讲,第一,从文本意义上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二,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对基本理论的阐述,以及文本之间所存在着的逻辑关系;第三,了解文本的时代背景,即文本对革命和建设主题的解答,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和理论对实践的能动性;第四,将文本意义上的阅读与对文本的各种阐释相对照,认识文本内容的客观性和文本阅读的主观性,从权威性的阅读中学习方法,提高对文本误读的辨别能力。第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文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载体,文本的阅读,一方面可以在文本的话语体系里加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基本规律。第六,可以学习到表达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为文之道,而这一点既是提高学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是学生所严重欠缺的,也是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功夫去弥补的。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学术水平的根本标志,通过阅读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是提高学生的理论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既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又需要适当的学习方法。第一,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基本著作的文本,首先从文字上来把握文本的结构、逻辑和意义。第二,在对文本的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文本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史,从政治和理论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政治和理论意义及其当代启示。第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逻辑表达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经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又要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斗争,并取得胜利成为主流意识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第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全面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五,思想需要文体来体现,许多学生还没有学到为文之道,经典著作文本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问题的见解。

四、实现拓展性目标的对策

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课程直接的目的,如前所言,就是为了让研究生通过基本著作的文本阅读,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实际上,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基本著作选读课程开设还有一个拓展性的目的,就是在对基本著作研读的基础上,能够出一个研究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教材。初步设想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为蓝本,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原著中,挑选一定量的文章,让研究生自我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写出阅读报告。阅读报告的逻辑结构共有四部分。一、写作背景与重大意义。二、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点。三、理论创新和主要贡献。四、重要启示。在写作阅读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对文章的分析一定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并在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二、一定要将作者的思想与阐释者的思想、与理论的运用区分开来,把握一理论在整个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位置。三、理论的提出是对实践问题的解答,而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也有一个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把握理论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四、关键是新实践下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课题的解决的启示意义。

拓展性目标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更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否则就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预期目标。实现拓展性目标的对策:第一,共同阅读,集中集体智慧,又分工合作;第二,发挥教师的宏观指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第三,指定文字素养和理论功底都好的学生负责文稿的润色和整理,可以为副主编,其他学生为编者。第四,教师负责拟订教学大纲、教材体例、总体规划、统搞,及联系出版社等项事宜。研究生教学拓展性目标更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彰显了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性要求,满足了研究生对科学理论及其运用的高层次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一个探索性尝试。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11YJC720024)。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考教学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