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安全生产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探讨

2014-03-26史天贵李春光许晨昱姚朋君范强锐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验室生产学校

史天贵,李春光,许晨昱,马 涛,姚朋君,范强锐

(1.北京理工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北京 100081;2.中国兵器工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3;3.南京理工大学,南京 210094)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汇集了大量专家学者和后备人才,用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和教学实验,但是令人不安的是高校里的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近5年来,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剧毒品投毒致死事件、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死亡、惰性气体窒息死亡、化工管路拆卸爆炸死亡、错误通入氢气造成爆炸致残、实验产物转移操作中爆炸受伤,还有某大学的动力楼火灾造成30多个房间被烧毁,使10余年积累的数据和成果化为乌有,还有某大学火工品保管员因违规存放配方炸药发生爆炸事故等。每一次安全事故都造成了事故家庭的极大不幸,更严重的是影响了该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发展,造成周围人们的不安,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安全事故的发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的安全生产管理亟待规范。

1 高校安全生产含义及形势

提起安全生产,不少人首先会想到其仅与工厂、矿山密切相关,而高校不涉及安全生产。但是通过上述安全事故案例看,高校同样存在安全生产问题,这首先要从“高校生产”和“高校安全生产”的含义说起。

(1)“高校生产”和“高校安全生产”的含义。“高校生产”是指在高校中所进行的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等各类活动;“高校安全生产”是指“高校生产”中,不造成人员伤亡,不造成职业病以及不造成财产损失的生产,一般包括实验、消防、交通、房屋设施、基建、后勤保障等方面[1-2]。

(2) 国内高校安全生产形势。目前,国内高校一般都设立了科级机构(或专人)负责学校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环保工作[3],这些机构或人员除要贯彻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特种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管理,环保部门监管的射线装置、废弃试剂、环境污染管理,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除监管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的“三同时”以及事故调查处理外,更主要的职责是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监管,防止实验室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但是由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尚缺乏针对高校安全生产管理的宏观政策和标准[4-5],使得许多高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校内外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缺乏宏观的指导,阻碍了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工作理念。

2 高校安全生产特点、存在的错误观念及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安全生产特点

(1) 安全生产涵盖内容多,如科研实验安全、教学活动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等;

(2) 隐患类型多样,如火灾、毒害、燃烧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坠落等[6];

(3) 面临的学科多样,如化学、材料、生物、医学、机械、电子电力、能源等;

(4) 实验人员流动性强,实验室中的实验以学生为主,学生人多面广,因为换届而流动性大;

(5) 管理机构组织形式多样,管理难度大,如校-院-实验室层级多,涉及的校职能部门多;

(6) 人员密集,实验室中除有大批的学生外,还有很多教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外来学习和科研的人员等;

(7) 实验和科研工作的多变性造成的安全工作规范性差;

(8) 长期的管理弱化造成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文化修养较差。

2.2 存在的错误观念

一些高校领导和教职工在安全生产上常有的观念是:谁(包括部门)分管安全,安全就由谁负责,只要涉及安全两字,就应由安全部门负责;只要发生事故,主管安全的部门和分管领导就应受到责任制的处罚,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变成单纯的责任处罚;安全工作注重对结果承担责任,忽视过程管理,重视事故后的责任处罚,忽视了“业务工作谁分管、安全工作谁负责” 原则的过程特性,扩大了其结果特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变成主要针对与生产活动或与安全管理有联系的单位、部门和人员,与一般单位或人员无关[7]。

2.3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的表现

高校安全生产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存在机构缺失、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管理责任分工不清;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缺乏约束;安全意识的成长速度不能适应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形势;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尚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高校安全生产体系构建

3.1 总体思路

基于责、权、利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是做好高校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在我国推行全员安全管理的同时,实行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它是根据“预防为主”的精神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规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教职工和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应该担负的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过程中责、权、利的体现[8]。

高校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由行政第一负责人挂帅领导、统筹协调、负全面责任。高校可以安排副职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但不能因此减轻或免除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所负的全面责任。

高校应使本单位各系统、各类人员在生产中分担安全责任,确保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可以预防和克服安全工作中出现混乱、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的现象,把安全与生产工作从组织领导上协调起来,共同努力做好安全工作[9]。

高校的安全生产专职机构重点发挥监督保障作用,明确其工作内容,改变其工作杂乱、事事包揽的被动局面,真正成为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助手和安全管理的组织者。

3.2 工作体系

3.2.1 安全责任

校长是本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校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校长对学校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其他校领导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各学院及独立单位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其行政正职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第一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相应的监督、协调职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强化落实所属各学院及独立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其对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形成以学院及独立单位为主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学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其他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各实验室均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员,其职责是:负责实验室内日常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指导教师要深刻认识工作职责范围及所从事研究项目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其职责是向学生提供安全生产防护方面咨询,要求学生贯彻实验室安全措施,安全地完成实验训练等,对学生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3.2.2 组织领导

学校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构,即校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或校级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本校的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学校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并做出决策。

学校应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全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

学校应明确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并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细化分解到相应岗位。

3.3.3 保障措施

(1) 建立本单位需要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安全投入,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2) 颁布管理制度,特别要明确各部门、学院及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参加安全培训,以具备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 各单位应提供和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5) 进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性的教学、科研、生产、开发项目时,从立项开始就必须建立安全性评审制度。

(6) 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7)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安全预评价[10]。

3.2.4 奖惩措施

确保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办法是制定奖惩措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除评选先进集体与个人外,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事故级别的轻重分别提出不同级别的批评教育措施,以有利于对师生的安全意识、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安全技能的纠正和培养。

4 高校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的实施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7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参与了工信部安全生产司组织的推动建立部属高校安全生产体系有关文件的制定。工信部安全生产司于2010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部属高校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高校安全生产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校、院、实验室等各级管理机构以及教学、科研等全部工作”,其指导思想与当前国家的安全生产理念高度吻合。该文件的颁布为工信部所属高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和推进安全生产重心下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4.1 组织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于1994年成立了校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学校安全生产最高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的组长由校领导担任,成员由与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的行政第一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置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同时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也是学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对全校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推进各学院、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各学院及独立单位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学院院长及独立单位主要领导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第一管理责任。

4.2 相关文件

学校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应以文件形式进行固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学校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和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4.2.1 纲领性文件

“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学校2013年第85号令,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高校安全生产的范畴、各部门及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安全生产措施与保障、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事故应急管理和奖惩办法。“条例”历经两年半的起草、讨论、征求意见,在2013年2月颁布执行,作为学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4.2.2 安全生产责任书

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和分解各学院、部处所应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我们编制了校长与各学院、部处级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11]。“安全生产责任书”是按照“业务工作谁分管、安全工作谁负责”的方针,分别明确了与各学院及各部门业务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因此与各单位签订的责任书内容各不相同,遵循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责、权、利”统一的基本原则。其中,对部分安全生产职能部门附加职责如下:

(1) 校长办公室:应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认真进行部署与总结,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批转下发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并督促检查承办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呈报学校安全生产工作的报告;及时转达校内各单位报送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报告、报表、简报、信息等;在组织对学校各部门和单位工作进行考核时,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考核指标体系。

(2) 党委组织部:应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考核、晋升等工作体系;教育干部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把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重要内容。

(3) 党委宣传部:要协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4) 纪委监察室:负责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对严重违规违纪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 保卫处:负责学校消防、交通等安全的监督管理、组织落实、事故处理等工作;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并组织或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及其灾害事故的调查工作;履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赋予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负责监督学校的监控设施、消防设施等安全生产相关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6) 发展规划处:在编制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时,要同时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把提升学校安全水平列入学校建设计划。

(7) 教务处:①在制定和审查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等实践教学大纲时,应将安全生产教育列入计划,并督促执行;②在教师培训、教学检查、工作考核、教学管理等过程中要体现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③将教学过程中涉及师生安全的事项作为教学评估与监督的一项重要指标。

(8) 科学技术研究院:①科研、生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12];②组织开展大型科研试验和危险性较大的科研项目时,要进行安全论证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落实安全负责人;③签订和审查合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9) 人事处:①按照国家规定,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使人员编制、人员素质与所担任的任务相适应;②将安全生产培训列入教职工培训计划,并协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培训工作;③在分配职工从事特种作业和有害健康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和女工保护方面的规定,并考虑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等条件;对职业禁忌症人员和因工伤、职业病不能从事原来工作的职工,应妥善安排适当工作;④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职工晋升、评奖的主要考核内容之一;⑤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执行对事故责任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做出的处理决定。

(10) 国有资产管理处:①对学校房屋等国有资产组织安全验收和鉴定,负责学校房屋资源的安全保障;②工程招标过程中要审查承包单位的相关安全资质、安全证书;③签订合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④负责组织对招标工程的安全验收和鉴定。

(11) 财务处:根据国家和上级规定,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科技所必需的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监督专款专用。要严禁劳动防护用品以任何货币形式替代实物发放。

(12)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①承担学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②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指示精神,研究制定学校综合性安全生产规章和协助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情况;③对学校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负责监督管理全校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④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对需学校协调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并报告有关校领导研究解决;⑤组织学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⑥监督落实师生员工劳动防护工作,负责对有害健康工种和工伤的认定工作;⑦协助组织、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或参与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报告;⑧对全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实施监督管理,并做好年度检测检验工作;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审查供货单位和物资的相关安全资质、安全证书,签订合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负责组织对所采购物品的安全验收和鉴定;⑩承办学校交办的安全生产工作其他事项。

4.3 管理队伍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该处的处长、分管处长和3名专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具体负责推进全校安全生产工作和承担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各学院、部处级单位除行政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外,还配备了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在校内外遴选和培育一些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安全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员作为校、院级单位的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学校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以这支管理队伍为核心开展工作。

4.4 培训体系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培训包括校、院、实验室的三级模式,学校重点开展对校、院、实验室三级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高危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学院和实验室再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相应的专业性安全生产培训[13]。

4.5 隐患排查

学校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规定了各级人员安全检查的频率和内容,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责任单位、时限和预案,各级单位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监管隐患治理情况[14]。学校隐患治理流程见图1。

图1 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

4.6 考核评价

2013年是北京理工大学“条例”颁布第一年,为推动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学校先后成立7个督导组,分别对3个重点职能部门和4个重点学院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进行了督导,同时协助、指导各学院和部门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2013年年底,学校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全部64个处级单位实施了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各单位通过自评、答辩,评选出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各单位在考核评比中找到工作的差距和不足。此外,2013年,参照与“条例”和配套出台的“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经济奖惩实施细则”,学校对实验室发生的两起安全事故的指导教师进行了处罚,对优秀安全管理人员颁发了校级先进工作者证书,对学校其他指导教师起到了深刻的示范作用。

4 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体系的运行效果

通过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实践,学校安全生产工作的效果逐步显现,表现在:

(1) 实现安全生产“责、权、利”统一,减少了安全隐患和事故。安全生产责任依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进行分配,从本质上保障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使得安全隐患有人负责,事故有人承担,各项工作在学校的领导、协调、组织下,可以实现系统性管理,有利于学校的全面安全和长治久安。

(2) 安全生产主体逐级下移,形成安全生产的健康模式和良性发展。现有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将安全责任分解至每个人,在自上而下的逐级指导下,约束和促使了一线实验的师生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培养维护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权益意识,随着一线实验人员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技能的提升,才是解决本质安全生产的保证,有利于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安全文化。

(3) 安全管理人员扭转了被动管理局面。学校安全生产体系的建立和“条例”的颁布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过去面临众多事故隐患而背负重任的被动应付者转变为指导、协调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管理者。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在高校的意义不仅关系到校园本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还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更加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计划和一些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的完成,因此建立全面有效的高校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意义深远[15-16],必须高度重视,以确保高校的安全。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部属高校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Z].工信部安[2010]605号,2010.

[2]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下发南京理工大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南理工[2003]97号,2003.

[3] 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19-422.

[4] 范银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政府、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博弈[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5):11-13.

[5] 冯健钧.政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 傅贵,张江石,许素睿.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J].中国工程科学,2004,6(8):12-16.

[7] 傅贵,陆柏,陈秀珍.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5(9):21-27.

[8] 傅贵,安宇,邱海滨,等.安全管理学及其具体教学内容的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7(12):66-69.

[9] 刘增梅,傅贵.杜邦与国内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73-80.

[10] 高建明,魏利军,吴宗之.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3):105-111.

[11] 高惠玲,郭万喜,李晓林,等.建立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75-177.

[12] 卫水爱,李春光.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27-30.

[13] 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14] 李勤,史天贵,代方震,等.创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54-356.

[15] 高禄梅,杨帅,李茹.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3-15.

[16] 温光浩,周勤,陈敬德,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5-8.

猜你喜欢

实验室生产学校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