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保护

2014-03-26王治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年1期
关键词:旧址洛阳文物保护

王治涛

(洛阳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3)

0 引言

文化遗产的分类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最早将文化遗产分为纪念地(monuments)、建筑群(group of buildings)和遗址(sites)。《公约》的遗产类型界定标准不统一,纪念地和建筑群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类型,而遗址则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类型[1-2]。同时,《公约》的分类主要服务于世界重要遗产资源保护和管理,其界定的遗产类型多是大型不可移动文化遗产[2]。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历经修订,将日本的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纪念物、文化景观、传统建筑物群、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和埋藏文化遗产,分类体系较为全面、完整,但却是一个实用性工作分类体系,科学性欠缺,各种遗产类型界定不清,有重叠重复之处[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类型,并依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显然,我国文化遗产的分类多借鉴日本,2005年的分类体系包括了文物法规定的相关内容。Sun Hua将文化遗产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其中有形文化遗产又分为遗址遗产、遗物遗产[1]。

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有大量文化遗产保存。2000年以来兴起的红色文化研究,正是以这些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的。刘寿礼较早提出了红色文化的概念[4]。2005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创建了中国红色文化网(http://www.rp.org.cn),提出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历史、红色旅游等相结合进行宣传。2009年,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的研究。曾喜云较早从资源学角度分析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5]。本研究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思想,按照空间闭合性和建筑功能对洛阳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在分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对策。

1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类型及分布

洛阳是革命老区[6],红色文化遗产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共有152处。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自然属性为有形遗产,按照其赋存空间的闭合性可分为两类(表1):Ⅰ类是承载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封闭空间类型,主要指各类建筑物;Ⅱ类是承载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开放空间类型,主要指战场和聚落。在类型之内,各亚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建筑用途和空间功能。Ⅰ类之下按照建筑用途可分为旧址、学校、故居和陵园,Ⅱ类之下按照空间功能可分为战场和聚落。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情况见图1。

表1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及数量

图1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

1.1 旧址

旧址的自然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党、军队、政府等的活动场所。洛阳共有旧址类红色文化遗产64处,占洛阳红色文化遗产总数的42%。空间分布上以伊川县和新安县最多,分别有16处和11处。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处。其中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以下简称“洛八办”),成立于1938年,至1942年撤离,主要开展统战工作。1938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刘少奇、朱德曾先后到“洛八办”指导工作[7]。

1.2 学校

洛阳学校类红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大学、军政学校等,共有5处,主要分布在山区。河南大学是因日本侵华战争而迁入洛阳的最高学府。1939年,河南大学辗转南阳、信阳,文、理、农三院及校本部迁栾川县潭头镇。1944年,日军突袭潭头,屠杀河南大学师生40余人[8]。

1.3 故居

洛阳故居类红色文化遗产共有25处,主要为政党、政府、军队和地方武装的重要领导人的居所。孟津县故居类红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多达14处,占总数的56%。新安县北冶镇西地村有韩钧将军故居。韩钧原名韩水清,曾领导创建豫西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西二地委委员兼豫西二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随陈谢大军南渡黄河,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副司令员、陈谢兵团副司令员、豫陕鄂军区司令员等职,并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1949年3月,因操劳过度病逝,年仅37岁,被毛泽东称为“娃娃将军”[9]。2007年,韩均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4 陵园

洛阳陵园类红色文化遗产共有25处(虽然有一部分是在1949年以后建立的,但是安葬的都是建国以前牺牲的革命烈士,所以仍然作为狭义的红色文化遗产),大多为革命烈士聚葬墓,其中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8处。在空间分布上,陵园类红色文化遗产以新安县为最多,共9处。孟津县朝阳镇烈士纪念亭建于1950年,是为了纪念在1949年“海资暴乱”中被反动庙道会头子史黑生等杀害的洛阳县二区区长黑真等10人[10]。1975年,朝阳烈士纪念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5 战场

战场类红色文化遗产是指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战斗场所。洛阳战场类红色文化遗产共有24处。栾川县三川镇抱犊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解放战争时期被当地土匪占据。土匪头子谢润玉依仗国民党胡宗南部的支持,以此为据点烧杀抢掠,袭击我区、乡政府和过往解放军部队,杀害农会干部及无辜群众,成为豫西革命根据地的心腹大患。解放军和地方武装曾经3次攻打抱犊寨,最后经过33天的浴血奋战,终于解放了抱犊寨[8]。2008年,抱犊寨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聚落

洛阳聚落类红色文化遗产共有9处,以反映村落革命历史的纪念馆为主。新安县正村乡古村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村落。1947年人民解放军发动中岳战役,古村天宫寺是中岳战役后方医院。同年9月,太岳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成立,刘道安任地委书记。翌年,刘道安率政治部进驻古村开展工作,直至1949年冬。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呈现以下特点:① 在类型结构上,封闭空间和旧址类文化遗产占绝对优势。封闭空间类文化遗产有119处,占洛阳文化遗产总数的78%;其中,旧址类红色文化遗产有64处,占洛阳红色文化遗产总数的42%,居优势地位。② 时空分布相对集中。在空间分布上,新安县、伊川县、孟津县最多,均超过20处。在时间分布上,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遗产占优势。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洛阳的战略地位及中共的活动特点有关,也与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关。洛阳为战略要地,1932年曾为中华民国“行都”,1938—1942年为河南省省会,1938—1944年为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农村是中共及其政权、武装力量的重要活动地域。新安、伊川、孟津环布洛阳周边,便于信息打探和交通往来,而且境内多丘陵、山地、河谷,便于人员集聚和隐蔽。③ 关联事件影响巨大。1921年11月,以洛阳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后,中共派出文虎(罗章龙)、包惠僧等人到洛阳指导工人罢工。罢工完全胜利后,李大钊、文虎介绍罢工领导人游天洋(游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成立[11]。1938年,毛泽东亲自挑选刘向三负责“洛八办”的组建工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高级领导人都曾至“洛八办”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会晤。1948年,洛阳第二次解放后,毛泽东亲自起草《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9条城市政策,足见毛泽东对洛阳的重视[12]。

2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

2.1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看,洛阳是中日两国军力的重要平衡点。发源于那扎陇查河的黄河[13]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阻挡日军对洛阳、西安、武汉的进攻,保卫重庆,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大搞“以水代兵”。同时,将第一战区司令部从郑县(今郑州市)迁到洛阳。从此,洛阳一直是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直至1944年5月才在豫湘桂战役中沦陷。1945年9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日军对洛阳的控制仅仅1年多。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层面来看,洛阳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派力量的重要均衡点。1947年,解放军展开战略进攻时,推进的南界就在豫西山区——大别山一线。正因如此,洛阳红色文化遗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研究世界政治史和军事史的标准剖面和典型标本。但由于科学研究缺位和投入不足,这些红色文化遗产处于受威胁状态。

2.1.1保护水平总体很低。在152处洛阳红色文化遗产中,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30处(表2),占总数的19.7%。在所有30处文物保护单位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仅有2处,占6.7%。另外,列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只有27处,占总数的17.8%。其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处。在管理方面,有管理责任主体的红色文化遗产35处,仅占总数的23%。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处在自生自灭、无人监管的状态。

表2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级别处

Tab.2ProtectiongradeofredculturalheritageinLuoyang

位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合计洛阳市区1—1—2偃师市——145孟津县——314新安县——516伊川县——257汝阳县———11栾川县—1—34嵩县————0宜阳县———11洛宁县————0合计11121630

2.1.2保护经费严重不足。在旧址类和聚落类红色文化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辟作纪念馆,但有稳定经费来源、能够常年开放的仅有“洛八办”一处。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洛阳组纪念馆既无固定经费来源,也无固定人员编制,接待和讲解依赖志愿者的临时应对。烈士陵园是开发利用最多的红色文化遗产类型,但大多数也因为经费短缺,致使展陈落后,只能限时开放。

2.1.3遗产受威胁现象严重。由于监管主体缺位和经费短缺,地处偏远山区的红色文化遗产处于毁坏和消失状态。张剑石故居已被完全拆除。皮徐支队司令部阎窑驻地旧址、双层墙旧址、豫西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等均已遭废弃,周围荒芜不堪。一些文化遗产被改建现象严重,原有景观已经面目全非。

2.2 洛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2.2.1借鉴世界遗产的管理理念,加强科学研究。世界遗产中有4处与无产阶级革命相关,分别为法国赛纳河畔的巴黎公社旧址、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旧址、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其古建。这4处景观因为具备全球突出的普遍重要意义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典型性前文已述及,应加强科学研究,重点要针对其全球性普遍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建立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并择取优质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2.2建立遗产生态系统的观念,加强创意策划。从自然生态系统看,洛阳文化遗产散布于伏牛山和熊耳山山地及洛阳盆地中,其产生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分不开的。从社会生态系统看,洛阳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国建立独立主权国家的重大社会变革的重要见证。洛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应首先将文化遗产还原到其赋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系统中,从系统的整体角度确立遗产的保护规划和开发战略。创意产业对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效能巨大,应加强创意产业策划,提升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新安县正村乡古村有太岳五地委旧址、豫西五地委五专署五军区旧址、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古村住址等多处文化遗产,在洛阳解放前,这里是重要的军政中心。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不应囿于单体建筑的保护,而是要建立古村整个村落的保护规划。

2.2.3开拓多渠道融资途径,发展休闲产业。休闲产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成绩是卓尔不群的,日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是人民政府,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以尽快消除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面临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制定扶植性政策,开拓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的融资途径,采取民间投资、社会捐助等多种投资类型,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尽快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 结论

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思想,按照空间闭合性和建筑功能,将洛阳红色文化遗产划分为两大类六亚类,主要包括旧址、学校、故居、陵园、战场和聚落。洛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特点表现为:封闭空间和旧址类红色文化遗产占绝对优势;在时空分布上相对集中,在空间分布上以环洛阳三县数量最多,在时间分布上以抗日战争时期最多;关联事件影响巨大。洛阳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总体水平低下、经费严重不足、受威胁现象严重等问题。据此,洛阳要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研究,挖掘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意义;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赋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加强创意策划,突显其文化价值;开拓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发展休闲产业,促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Sun Hua. World Herit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ed Issues—A Case Study of the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2):6954-6961.

[2]王云霞.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J].理论月刊,2011(11):5-9.

[3]周星,周超.日本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及其保护制度[J].文化遗产,2007(1):121-139.

[4]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33-34.

[5]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洛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洛阳市党史研究室.洛阳革命老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7]洛阳市地方市志编纂委员会.洛阳市志·文物志[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8]栾川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栾川县志[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9]智西乐.战将韩钧[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2.

[10]李喆.我见证了海资暴动的腥风血雨[N].洛阳晚报,2008-03-17(A09).

[11]申志诚,王崇献,郭晓平.河南红色旅游[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2]王治涛.毛泽东:关注洛阳[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90-96.

[13]郭来喜.关于创建新黄河学的构思——献给黄秉维院士诞辰100周年暨吴传钧院士诞辰95周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5):1-5.

猜你喜欢

旧址洛阳文物保护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洛阳自古繁华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名胜古迹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