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论*

2014-03-26陆岩军

关键词:诗文图书馆研究

陆岩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

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论*

陆岩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张溥;《七录斋集》;版本;学术价值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少嗜学,《明史·文苑传》称其所读书皆抄录七遍,熟记后即焚之,故名其书斋为“七录斋”。张溥四十而逝,然“诗文敏捷”,著述宏富,友人徐汧云其“著书百种”[1],《明史·文苑传》云崇祯诏征其遗著,“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①《明史》卷288《文苑四·张溥》。。然而张溥殁后门绪式微,又值明清易代之际,清廷严禁结社,于明末结社者痛加贬斥,敕修《四库全书》时将其大部分文集及著述列为禁书,严加查禁,故《明史·艺文志》仅著录9种,即《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春秋三书》31卷、《四书纂注大全》37卷、《宋史纪事本末》109卷、《元史纪事本末》27卷、《史论二编》10卷、《七录斋集》12卷《诗》3卷、《古文五删》52卷、《汉魏百三名家集》118卷。《四库全书》仅收录1种,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118卷。《四库全书总目》仅存目3种,即《历代史论二编》10卷、《春秋三书》31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

经笔者搜检,张溥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依刊行时间先后为:(1)《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简称《七录斋初集》);(2)《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简称《七录斋续集》);(3)《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简称《七录斋合集》);(4)《七录斋近集》16卷(简称《七录斋近集》)。《七录斋初集》、《七录斋合集》近年已分别影印出版,而《七录斋续集》、《七录斋近集》现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本文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因《七录斋集》被清廷列为禁书,故遭遇多次查禁,目前可见之版本较为单一,主要为明刻本。现对其版本、内容考述如下。

(一)《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

《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现存明崇祯吴门童润吾刻本(简称童刻本)和明约天启间金陵傅少山刻本(简称傅刻本)。

童刻本现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馆。1977年,台湾《清代禁毁书丛刊》据中央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题名《七录斋论略》。1997年,大陆《四库禁毁书丛刊》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题名《七录斋集》6卷《论略》1卷。傅刻本现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和《山西省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明天启傅少山梓”。查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本,有“金陵傅少山梓”牌记,然无刻书年月,其行款和内容与童刻本完全一致。目前可见的对傅刻本的最早著录当属孙殿起《贩书偶记》、《清代禁书知见录》,二书均载:“七录斋初集文六卷论一卷,明娄东张溥撰,无刻书年月,约天启间金陵傅少山刊,内有周锺、张采批评。”[2]“约天启间”应为孙殿起推测。而据卷首陈子龙序中“天如虽贤,得位而名益彰”和周立勋序中“天如张子者,今既贵……而又见用于圣明之世”等语,可知是本应刊于崇祯四年(1631年)张溥中进士后不久,而非“约天启间”。

童刻本封面左右大字题“张太史七录斋初集”,“集”下小字双行题“一集文一集论”,封面中间有小字牌记“吴门童润吾梓”。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书口镌七录斋集,版心镌卷次、类目、页码,天头镌周锺、张采批语。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同盟周锺介生、张采受先阅”。是本凡7卷,首为《论略》1卷,有论20篇,论及治夷狄、两直、灾异、备边、女直、治河、宗室、马政、任边将、备倭、赋役、征贷、诏狱、音乐、钱楮、左道、建学、山东、盐法、兵员等,皆关明季社会之大事。次为《七录斋集》6卷,卷一至三为书序,卷四为寿序,卷五为寿贺序,卷六为墓志记说制词祭文。是本既名“初集”,则应为张溥古文辞首次结集,于考察张溥早期之交游、思想、散文成就颇有助益。陈子龙序云“天如之文章,天下莫不知其能”、“天如之书,正不掩文,逸不逾道,彬彬乎释争午之论,取则当世,不其然乎。彼其命志良不虚者,要亦乘时鼓运之事也”。周立勋序云张溥为“弘亮博达”之君子,其书“网罗旧声,考其得失,连缀当世之务而整齐之,班班如矣”,“循循古学,形之简编,赞明大道,体达国政”,是“治世之言”。其影响与成就亦可略窥一斑。

(二)《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

《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现存明末刻本,凡1函6册10卷,天一阁博物馆藏。

是本原为萧山朱别宥收藏,后转赠天一阁。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是本国内其他图书馆无藏本,颇为稀见,著录仅见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3]、《中国古籍善本总目》[4]、《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5]、《日藏汉籍善本书录》[6]。

据书首张采《论略题辞》“天如成进士,既读书石渠,归”及张采《知畏堂文集·论略题辞》“要此万世之业,非计日可躐,详其概,志天如归来著述如此”[7],可知是本刊于崇祯五年(1632年)冬张溥归乡之后,为《七录斋初集》后之续刻,其中有53篇不见于他集。

一、二册为《七录斋论略》2卷,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 同盟周锺介生张采受先阅”,卷一凡29篇,2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初集》和《七录斋合集》;卷二凡27篇,3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合集》。三、四册为《张太史七录斋续刻》,未分卷,有序、记、启、题、引、墓志、祭文七体,正文据版心可厘为6卷。卷一凡10篇,9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二凡10篇,9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三凡10篇,均新出;卷四仅3篇,2篇新出,1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五凡7篇,4篇新出,3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六凡15篇,7篇新出,8篇又见《七录斋合集》。五、六册为《七录斋别集》2卷,卷一卷端题“娄东张溥著,门人吕云孚挍”,凡26篇,均又见《七录斋合集》;卷二卷端题“娄东张溥天如著,门人陈许廷灵茂较”,凡32篇,7篇新出,余则又见《七录斋合集》。

从《续刻》卷四仅3篇、卷六未标卷终来看,是本应为残本,然颇为珍稀,为学界所较少寓目,如蒋逸雪《张溥年谱》[8]、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9]、孙肃《明诗话全编·张溥诗话》[10]、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11]、丁国祥《复社研究》[12]等论及张溥时均未见此书。仅见于是本的53篇文章,涉及张溥交游、社事、思想、创作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吴骏公稿序》、《吴骏公稿再序》二文有助于了解张溥与其高足吴伟业的交游及吴伟业家世。《娄东应社序》、《席社序》、《社籍序》、《剑光社刻序》、《杨伯祥稿序》等论及应社、席社、复社、剑光社、日社,是研究晚明文社的重要资料。又如《韩张甫稿序》云“夫古之善读书者,戒人无读唐以后书。排而远之则曰:无读汉以后书。又其上者,并其汉而去之。著论弥高,则选书弥峻。……不鉴于古无以知今,不察于今必不勇于尊古,学者之恒势也”及《屠幼绳稿序》云“夫通达之士,取鉴前识,复资今用”云云,藉此可考察张溥鉴古知今、察今尊古、取鉴前识、复资今用的复古思想的实质,可体察其强烈的用世之意。又如《王与游诗稿序》云“诗则至人之言也,至人之言,其直不迫,其讽无隐,诗义备矣”、“文不逆性,况诗乎”、“夫惟学立于诗之上者,偶发为诗,无乎不神”等可反映张溥的诗学观,又藉“予初不作诗,至长安不免酬答,间亦有咏”,可知张溥自崇祯四年(1631年)春入京会试后始作诗。此对其诗歌系年断限颇为重要。再如《徐位甫近稿再序》云“予近论文,每言古、雅、灵、确四字”,对研究其散文观颇有助益。

(三)《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

《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明崇祯九年(1636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97年,大陆《续修四库全书》据此影印出版[13]。

是本正文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据书首周锺《七录斋集序》、支益《七录斋诗文合集序》,可知此集收录张溥天启七年(1627年)至崇祯九年(1636年)间作品,反映了张溥这一时期的诗文创作与思想。

是本凡16卷,依次为《古文近稿》6卷、《古文存稿》5卷、《馆课》1卷、《论略》1卷、《诗稿》3卷。《古文近稿》卷一凡24篇,20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二凡26篇,1篇新出,25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三凡26篇,8篇新出,17篇又见《七录斋续集》,1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卷四凡24篇,13篇新出,11篇又见《七录斋续集》;卷五凡18篇,9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续集》,5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卷六凡18篇,14篇新出,4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古文存稿》5卷,除1篇又见《七录斋近集》外,余则又见《七录斋初集》。《馆课》1卷、《论略》1卷,均又见《七录斋续集》。《诗稿》3卷新出,计诗490余首,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以七律居多,内容涉及送别、唱和、记游、感怀、祝寿,以送别、唱和最多,颇有助于了解其诗歌创作成就。

《七录斋合集》又有13卷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除卷首无周锺《七录斋集序》、集中无3卷诗稿外,内容、行款均与16卷本前13卷相同,二者应出自同一版本,13卷本盖为16卷本遗失3卷诗稿后所剩。1977年,台湾《明代论著丛刊》据13卷本影印出版,从题名《七录斋诗文合集》亦可看出本应含诗稿,否则何以称为“诗文合集”。

(四)《七录斋近集》16卷

《七录斋近集》16卷,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吴门正雅堂刻本,凡1函5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据笔者查阅所及,《七录斋近集》尚未发现国内外其他图书馆有藏,亦不著录于《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郑堂读书记》、《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明别集版本志》、《江苏艺文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等书,仅著录于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14]、《清代禁书知见录》[15]、《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16],颇为稀见。

是本正文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卷首依次列张采《西铭近集序》、《凡例》、钱谦益《嗣说》、张采《祭天如兄文》。张采《西铭近集序》云:“此我亡友张子遗集也。不名遗集者,先是张子裒其古文辞,比次连类,名曰《近集》,授诸书史矣。殁前二日,犹手执雠校,则后死者不忍有芟益,故仍其自名。”张采编制《凡例》又云:“是集定于天如生前,缮写且毕,梓工亦举十之一,余不过为任雠校,不忍有所增损。而迟之匝岁者,殁后零落,难应匠事尔。”又据张采《祭天如兄文》末署时间“壬寅六月”,可知此书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张溥殁前开刻,至十五年(1642年)六月后刊竣,为张溥生前最后一本诗文集。据张采《凡例》“天如前有史论,自为专集,鄙意谓合则全美,分即碎金,故取其诸史论,连缀集末,亦可称史论后集,仍不碍汇前成部”,可知是集前9卷为张溥生前亲自校定,后7卷则由张采取其史论,连缀集末,这也体现了张采的编辑眼光。

是本主要收录其后期诗文,前二卷为诗,凡386首,后十四卷为文,凡406篇。卷一为古诗、绝句及五律,凡182首,其中五言古诗11首,七言古诗13首,五绝2首,五律97首,七绝59首;卷二为七律,凡204首;卷三为文序,凡33篇;卷四为文序、贺序,凡30篇;卷五为寿序,凡18篇;卷六为寿序、墓志铭,凡17篇;卷七为传、记、赞、祭文、题词、跋,凡27篇;卷八、九为古名家集题词(即《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凡101篇;卷十为《宋史论赞》,凡42篇;卷十一至十五为《宋纪事论》,系为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所写的论正,凡109篇;卷十六为《元史纪事论》,系为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所写的论正,凡27篇。

是本除11篇重出《七录斋合集》外,其余诗文皆为新出,集中反映了张溥后期诗文的风貌和成就,可谓研究张溥最重要、最珍稀之材料。然为学界较少寓目,如孙肃《明诗话全编·张溥诗话》[10]、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9]、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11]、《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17]、丁国祥《复社研究》[12]、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18]、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19]等论及张溥时均未见此书。

上述四种诗文集,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对于张溥研究的价值

由于明末复社党争问题及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时将张溥大部分文集及著述列为禁书等社会政治原因,由此带来文献方面的制约,使得张溥研究长期以来较为沉寂。近百年来,张溥研究相关专著仅二种,一为年谱即蒋逸雪《张溥年谱》[8],一为作品注释即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20]。二种专著仅参阅张溥小部文集,而于其大部文集尚未寓目。此外,70余篇相关期刊文章及3篇硕士论文参阅张溥文集亦较为有限,难免有以偏概全之憾。总之,文献资料的不足对研究产生了较大的限制。目前,仅有两篇博士论文较全面地参阅张溥文集[21],立论依据较为充分[22]。是故研究张溥亟需从文献(尤为学界所较少寓目的稀见文集)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入手。以上四种诗文集正可满足此需求,对于研究张溥之生平、交游、思想、文学等极为重要。

(二)对于复社研究的价值

复社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成员上万人,几遍全国,大型社集十余次,其成员进入政治体系者甚多,故在当时声震朝野,影响极大。复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实与复社领袖张溥突出的组织领导和社会活动能力密不可分。故研究复社必应先从张溥入手。张溥四种诗文集中有关复社及其成员之社序、书序多达百余篇,其要者如《广应社序》、《广应社再序》、《诗经应社序》、《诗经应社再序》、《云簪社序》、《应社十三子序》、《洛如社序》、《娄东应社序》、《席社稿序》、《社籍序》、《云间几社诗文选序》、《剑光社刻序》、《江北应社序》、《确园社稿序》、《震社序》等,为研究复社思想及活动难得之材料。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研究复社的论著大多仅参阅张溥部分文集,若能全面参阅以上四种诗文集,必将有助于推进复社研究。

(三)对于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的价值

由于明代文献数量庞杂和利用不便的双重制约,决定了目前明代文学和思想的描述多为粗线条,这中间其实有许多空白点,需研究者进一步补画出来。张溥研究即是如此。一方面,研究者对张溥的文学和学术予以较高的评价,如《明史·文苑传》称张溥为“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见者”①《明史》卷285《文苑一》:“至启、祯时,钱谦益、艾南英准北宋之矩矱,张溥、陈子龙撷东汉之芳华,又一变矣。有明一代,文士卓卓表见者,其源流大抵如此。”,将其作为明代文学最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之一;今人何宗美亦指出张溥实为清代实学奠基人之一[11]。而另一方面,学界对张溥展开深度研究的著作却颇为少见。因此,通过对张溥四种诗文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望填补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的相关空白,有助于整合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的“链条”[23]。

是故,对以上四种诗文集进行全面研究与整理颇有意义,既可保存珍稀善本,传承典籍,又可为研究者提供稀见的第一手材料,还将有助于推进张溥研究,进而细化复社及晚明文学研究。

[1] 徐汧.春秋三书序[M]//张溥.春秋三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 孙殿起.贩书偶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27.

[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868.

[4]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1478.

[5] 福井保.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M].东京:内阁文库,1956:484.

[6]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91.

[7] 张采.知畏堂文存十二卷诗存四卷[M].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8] 蒋逸雪.张溥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

[9]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10]孙肃.张溥诗话[M]//吴文治.明诗话全编.南京:凤凰出版社,1997.

[1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丁国祥.复社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3]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集部第1387册[M].续修四库全书本.

[14]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3.

[15]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4.

[16]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M].油印本.上海:复旦大学,1959:206.

[17]何宗美.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8]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9]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0]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1]陆岩军.张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莫真宝.张溥文学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2]陆岩军.百年来张溥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6-110.

[23]石雷.明清诗文研究的观念、方法和格局漫谈[J].文学遗产,2011(3):145.

Four K inds of Zhang Pu’s Qi Lu Zhai Collections

LU Yan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

Zhang Pu was the leader of Fu She(复社)in late Ming Dynasty.There are fourmain kinds of Zhang Pu’s Qi

Lu Zhai Collections now.The first two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are common,the other two are quite rare.The four kinds of Zhang Pu’s Qi Lu Zhai Collections are on behalf of Zhang Pu overall creation style.The author firstly researches in detail the editions,and points out the value on Zhang Pu,Fu She,th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the thought history of late Ming Dynasty in this paper.

Zhang Pu;Qi Lu Zhai Collections;editions;academic value

I206.2

A

1673-8268(2014)02-0107-04

(编辑:李春英)

10.3969/j.issn.1673-8268.2014.02.021

2013-09-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溥研究(10YJC751060)

陆岩军(1976-),男,甘肃兰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明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诗文图书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图书馆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