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思维
——读廖小平《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

2014-03-26

关键词:价值体系解构变迁

孙 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思维
——读廖小平《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

孙 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前学术热点。国内学术界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性质、地位、作用、建设路径等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廖小平教授的新著《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首创性地系统论述了价值观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之间的关系,开辟了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新路径。该书构思严谨、主旨鲜明、视角新颖,是一部兼具时代性、前沿性、现实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的创新之作。概言之,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研究视角独树一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科学命题被提出以来,国内涌现了大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乏佳作,但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参照背景、历史渊源和逻辑前提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存在不足。廖小平教授一改以核心价值体系论核心价值体系的老路,选择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这面棱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逻辑进行深刻的学术反思和理论探索,从而揭示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弥补了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而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又不能脱离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科学认识。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未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展趋势的视角,来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世和今生、解构和建构,正是抓住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魂”。因此,该书开辟的全新研究视角不是“形”的创新,而是“魂”的创新。基于这一新的研究视角,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深究:既然价值观变迁对原有核心价值的解构是不彻底的,那么从改革开放前30年、20世纪80年代底、90年代到21世纪以来的四个阶段,核心价值是否有传承?如何传承?有何种传承机制?

第二,论证逻辑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推理缜密、主旨鲜明是一部好的学术著作所应达到的研究境界。该书的论证紧密围绕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前30年国中社会价值观总体风貌、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在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变迁中核心价值被解构和建构、价值观变迁趋势与未来核心价值体系之构建等五个问题而展开。廖小平教授在对学界关于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界定和理论思考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根本特征以及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整个论证提供和夯实了理论根基。他又基于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泛政治化倾向,总结和归纳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核心价值及其基本倾向;并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社会根源、总体镜像、变迁机制和基本特征。然后,他从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的变迁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价值观变迁解构和建构了何种核心价值”以及“价值观变迁如何解构改革开放以前的某些核心价值,又如何建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新的核心价值?”等问题。从而他根据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客观规律,科学预测和判断价值观变迁的未来趋势,对构建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弄清楚的构建主体、构建路径和构建机制等三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探究。最后,他从“引领什么”、“以什么引领”、“谁引领”、“何以能引领”及“如何引领”等入手,反过来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未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该书的论证逻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的辩证关系清晰地呈现给了世人。虽然作者站在价值观的形而上高度,却将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形象、生动地绘制于读者眼前,给读者一种酣畅淋漓、扣人心弦之感。

第三,观点凝练新颖精辟。廖小平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价值观变迁问题研究,该书将价值观变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个研究热点相结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成果作为研究基础,又提出了新颖而精辟的新观点、新论断。他在该书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变迁解构了诸如革命与斗争、重义与轻利、集权与人治、身份与等级、崇高与信仰等核心价值”、“一些新的核心价值在价值变迁过程中开始了‘型构’,如市场、契约、效率”;某些“原有的核心价值在价值观变迁中得到了‘重构’,如公平、民主、道德、诚信、富强、文明、发展、和谐等”观点;并且还得出了“核心价值之解构和建构是以价值取向变迁为基础”、“核心价值之解构和建构是相反相成的辩证过程”以及价值观变迁“对原有核心价值之解构有不彻底之处和对新的核心价值之建构有不成熟之处”的新论断。由于这些新观点和新论断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客观规律为立论基础,而对价值观变迁规律的把握又是建立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迁之上。因此,它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构和建构规律的客观的、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第四,现实指导价值突出。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该书尽管是从形而上的价值观视角,揭示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解构和建构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规律性,但也通过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趋势的粗线条想象和判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构建主体、构建路径和构建机制进行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理论探索。廖小平教授根据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社会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客观实际和规律,预测未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将继续分化,并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矛盾”状态——价值观分化的“过渡态”,甚至可能转化为价值观“冲突”——价值观分化的“裂变态”;同时,未来中国社会价值观也将进一步整合,并以多维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为基本方向和重要趋势。在此趋势预测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定位是科学发展理念,其人格特征是和谐型人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体是国家(主导)、社会(型构)和公民(实践)的多元综合和复合体;构建路径包括社会精英“自上而下”的探索和定型、社会大众“自下而上”的认同和接受等两条路径;构建机构则有精英“构建”的社会机制和学理机制、大众“认同”的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机制和引领机制。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脉络已清晰地被描绘出来。基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分化、整合的规律和趋势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好比掌控了远航之舵,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好比顺水行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廖小平教授关于价值观变迁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辩证关系的探索和思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未来中国价值观变迁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该书既揭示了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之规律,达到了“认识世界”的目的,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框架和脉络,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引。

D64

A

1672-934X(2014)04-0048-02

2014-06-12

孙 欢(1985-),男,湖南桃江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解构变迁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还原
解构“剧本杀”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