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业务的投资需求预评估体系探讨
2014-03-26韩露
韩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47)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全业务环境下竞争加剧,中国移动收入和利润增长明显放缓甚至下滑,为确保业务和网络竞争优势,仍需维持较高的投资规模。随着连续多年较大规模的网络投资,运营商的折旧成本以及与之相关的维护和支撑等成本快速增长。如何对投资进行统筹规划、有效配置成为关注重点。
在已开展的项目后评估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从项目需求提出阶段开始的“投入-产出投资闭环管理”,搭建以投资效益为导向的需求预评估体系,有利于不断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2 项目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
(1)项目决策前:需求合理性的把控。决策前,需求单位提出的投资项目,不仅需要计划部门进行分析论证,在精细管理要求下,需求部门更要自行认真把控需求的合理性,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可能。
(2)项目建成后:从整个计划建设的闭环管理来看,除了对项目建成后是否满足业务需求、建设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分析总结,更需要用后评估评价投资效果和效益。后评估对象扩大到对需求提出环节,对需求单位提出的项目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3 主要研究内容
面向全业务发展,根据移动通信网、业务网、支撑网、局房配套等的专业特征建立“可识别、可分类、可量化、可评估”项目需求预评估模型,将需求单位对项目需求的自评环节纳入事前控制,强化需求提出阶段对项目的分析研究。结合原有的后评估体系,形成“投入-产出投资闭环管理体系”,在项目前期可加强项目需求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项目建成以项目需求预评估为依据,对需求准确性进行后评估,分析预期效果与实际建设成的吻合度,对项目投资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闭环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投资闭环管理体系
4 需求预评估模型
4.1 项目分类及特征描述
将投资项目按移动通信网、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局房配套5大专业分类,各专业下进行二次划分,如表1所示。
从经济效益特征(即是否产生直接收益)、需求特征(主要分为战略需求、能力需求、市场需求)、资源共享特征(是否存在资源共享和收益分摊)等维度分析各专业典型项目,总结项目特征,如表2所示。
表1 项目分类部分结果
表2 项目特征描述部分结果
4.2 模型设计思路
图2 需求预评估模型
模型由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两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指标体系由政策因素、战略与社会效益、迫切性、风险性、经济性5个维度构成,在此框架下结合各类项目特征描述分别确定评估重点和二级指标。
(1)政策因素:讨论“是否允许建”,即根据公司判断标准,评估项目建设是否受国家、地区或行业相关政策限制。该指标为否决性指标,若判断为否,则该项目不通过。需要填写适合的依据。
(2)战略与社会效益:讨论“是否目标一致”,指需求单位必须根据集团和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进行判断,并描述与公司整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考虑对公司社会效益的影响。
(3)迫切性:讨论“是否需要建”,用来判断业务发展对网络建设需求的迫切程度,从竞争压力、通信质量压力、网络规模压力以及市场需求压力4个相关联的维度进行细分。
(4)风险性:讨论“建多大”,即判断项目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可行。从运作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及规模风险5个维度综合判断。
(5)经济性:讨论“花多少钱,是否花得合理”,即考虑造价和财务效益的合理性。
评价体系搭建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查专家的意见。在给出专业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项指标相对合理的权重值。
(1)首先设计调查问卷,请相关专业人员对评估模板中的3级指标体系进行分级打分,判断同级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
(2)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第一步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项目综合得分满分为100分,各指标评价值满分也为100分,项目实际综合得分由各指标评价值加权得出。
5 模型应用及研究意义
5.1 建立前后相结合的闭环管理体制
通过形成对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流程推动实施:投资项目评估体系以需求单位、计划部门为主要使用对象。评估结果供决策参考,如图3所示。
图3 投资效益闭环工作流程
(1)预评估着重分析项目预期效果,强化需求部门投资的效益导向,提高项目需求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后评估着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适时调整资源配置,也能较为客观反映需求部门业务及成本控制能力。
5.2 研究意义及建议
本文针对项目层面的投资效益评价提出了“可识别、可分类、可量化、可评估”投资效益预评估模型搭建思路。在模型搭建基础之上,将需求预评估与项目后评估结合在一起,形成事前预防事后反馈的投资风险控制闭环管理系统,有助于省公司、需求管理部门、需求部门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风险的有效把控。
在财务效益评价方面,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特点使得计算财务效益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复杂的收益分摊或成本分摊,建议删繁就简,以追求实际应用为原则,建立具有较高实用程度的财务效益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