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理念和路径

2014-03-26袁泽轶于秋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海洋

■高 英 袁泽轶 于秋涛

1)海洋出版社《海洋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100081,E-mail:ying_gao@outlook.com

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通报》编辑部,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300171,E-mail:yuanzy-nmdis@163.com

面对市场化、国际化大潮的冲击,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先知先觉的优秀英文期刊,纷纷与国际知名出版社合作,走“借船出海”的国际化发行和传播路径,以提升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经济盈利。我国目前5000多种科技期刊中,绝大多数是中文期刊,受语种限制,经济盈利能力弱,不被外商青睐,“借船出海”之路行不通。美国期刊协会(MPA)副主席查尔斯·麦卡拉曾说:“国际品牌在中国还非常强大,只有很少的国内品牌期刊能与这些国际品牌进行广告竞争”;“中国市场上有太多不盈利的期刊……”。

中国加入WTO,使我国科技期刊不得不直面“狼来了”的外部压力。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7月30日发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科技期刊怎么办?是继续单打独斗,我行我素,还是抱团发展,走刊群合作道路?笔者认为,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挑战,我们必须秉持自己的立场,以解决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为当务之急,这是我们科技期刊必须要面对的。集团化发展既是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科技期刊乃至整个期刊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阻挡。但要加快集群化发展步伐,也需要多方面深入探讨战略联盟的具体措施[2]。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特点和现状,提出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的理念和路径。

1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特点和现状

据统计,我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学术期刊5000多种。仅就数量而言,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大国。在这5000多种科技期刊中,海洋学科期刊有28种(见表1),约是全国科技期刊的0.5%,其中海洋自然学术类科技期刊21种、应用技术类2种、社科期刊2种、科普期刊1种,管理类1种,信息类1种。

1.1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特点

从表1中看出,我国海洋期刊呈现出如下特点。(1)办刊依托单位主要来自我国“三大”系统:国家海洋局及其他部委、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高校;(2)国家海洋局管辖期刊数量最多,共19种,占全部28种海洋期刊的67.9%;(3)中国海洋学会主办的期刊最多,共12种,约占42.9%;(4)期刊编辑部主要集中在4家单位。其中,海洋出版社数量最多,共有5个,其次是中国海洋大学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各有4个,排第三的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个;(5)期刊编辑部所在地主要分布在3个地区。其中,青岛9个,北京6个,天津5个,这3个地方约占71.4%;(6)自然学术期刊最多。共21种,约占28种海洋期刊的75%;(7)英文期刊所占比例高,有6个,占全部海洋期刊的21.4%,远远高于全国的比例(4%)。

1.2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现状

大国的崛起莫不由海洋开拓而走上强国之路。我国是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海洋科技期刊一直承载着海洋科研创新、弘扬学术、传播最新知识、培养海洋学术专业人才等的任务和使命,服务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从海洋科学技术角度体现我国国家利益的话语权[3]。国家“科技兴海”计划的实施,加快了我国海洋科技成果的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了海洋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洋学术期刊的发展[4]。纵观海洋科技期刊状况,体现在3个方面。

表1 中国海洋期刊一览表

1.2.1 多数海洋科技期刊目前仍是传统的办刊机制和模式

无论是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校还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一校一刊、一所一刊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办刊机制即经费、人员、期刊类型等也基本固定化,形成了“多刊一面”的现象。办刊模式单一及由此带来的运营能力弱等问题,限制了期刊的壮大与发展。每一个海洋学术期刊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撑,无论主办还是承办部门都不愿意放弃对期刊的掌控权。这既为期刊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形成了海洋科技期刊“散、弱、小”的现状。

1.2.2 海洋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编辑加工和流程逐步规范化

海洋科技期刊专职编辑的学者化、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国际通用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也被许多学术期刊采用;大多数期刊的重点文章都配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尽管我国海洋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还不高,但从整体发展走向来看,期刊却实实在在地朝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迈进,这已成为海洋学术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1.2.3 海洋科技期刊的经营意识开始苏醒,但期刊市场化为时过早

海洋科技期刊的86%是学术期刊,大部分是办给专家学者看的,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受众面很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科技期刊是典型的“小众”传媒,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受刊物发行量、学术风格,以及对广告宣传内容选择的局限,很难带来大量的广告经营。再者海洋科技期刊一般周期性较长,大部分为双月刊或季刊,办刊人数较少,没有专门的期刊经营队伍。如果将学术期刊推向市场,赢利能力将成为考量学术期刊的重要指标,利润、经济效益将作为经营者的主要驱动力,这将给学术繁荣和期刊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目前,海洋期刊的经营模式基本是围绕扩大期刊的数字化传播,目的是让更多的专家同行及时阅读到论文,以增加论文被引用机会,虽然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2 我国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理念和路径

2.1 国内外科技期刊刊群发展状况

国际上以学术性学会、商业性出版集团主办出版多种期刊的现象比较普遍。如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美国物理学会(APS)、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Elsevier)、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等出版机构出版了上百种乃至上千种期刊,其中不乏世界著名学术期刊。目前,我国一批强势学术期刊在做强自身的基础上,以品牌或体制为契机,促成多种期刊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学术期刊集群。已经建成了一些期刊刊群,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刊群、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中国生态环境期刊网、中国农业期刊网平台等。

2.2 我国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理念

纵观国内外期刊群,有的倾向于非营利性,有的则坚持走商业化运营道路,因此,期刊群的发展逐渐兵分两路: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国际上以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为代表的营利性刊群,年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国内期刊群少部分是营利性的,比如:学术期刊群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和行业类期刊群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大部分刊群则以非营利为主,粗略估计近10家,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学类以及综合类等,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为平台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群、以中国光学期刊网为平台的中国光学期刊群、材料类期刊群、中国地学期刊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都可以列入此类。一些新的非营利学术期刊群也在积极筹建中。

我国海洋科技期刊数量规模小,仅占我国科技期刊的0.5%,以自然学术期刊为主,并且分布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高校“三大”系统内,按照“系统”难以建立一个刊群。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我国海洋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理念,应该是打破“系统”概念,按照海洋行业组建社会公益性的非营利海洋科技期刊群。

2.3 我国海洋学科技期刊刊群建设路径

“抱团发展、做强做大”是海洋科技期刊刊群建设的原动力,规模化效应更加有利于学术期刊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力量相对弱小的期刊,借助于期刊群的作用,将会在期刊论文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大有收益。那么,海洋科技期刊群建设的路径是怎样的呢?

2.3.1 选好刊群龙头期刊

海洋期刊群首先要选海洋行业品牌期刊作为龙头。纵观国内几家非营利学术期刊群的龙头期刊,几乎都是相应专业领域公认最好的期刊,由这些期刊主导的学术期刊群也因此获得了本领域内相当数量期刊的响应。以品牌期刊吸引用户,当用户找到期刊群之后,发现其内容正好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这恰恰符合了新媒体时代用户和信息提供商的新型关系。那么海洋刊群谁来做龙头?笔者认为海洋科技期刊群的“龙头期刊”,应是“三大系统”内品牌期刊组成的“联合舰队”,分别是中国海洋学会主办的《海洋学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海洋与湖沼》和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3.2 刊群双重管理模式

海洋刊群管理模式为群内期刊的编辑和出版分离管理,前者关系为松散型,后者关系为紧密型。2012年7月30日出台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对于在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中具有领先水平、能代表国家学术水准,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条件不成熟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可暂时保留,但要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从表1中可以看出,海洋科技期刊的现状是“散、弱、小”,且分布在我国“三大系统”中的不同单位,多家主管、多家主办、多家承办,编辑阶段很难统一。所以期刊群不介入群内各期刊的编辑和传统出版环节,更容易得到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支持。也就是编辑阶段松散型管理,集群内各期刊的质量控制仍主要由各期刊自主完成。期刊编辑部定稿以后,纸质版期刊出版发行按双方自愿的原则,可以由刊群代理,但其电子版要进入期刊群数据库,期刊群同时也代理集群内各期刊的数字化发行和广告业务,此外也有其他业务延伸,诸如举办培训活动、学术会议、专业评选活动等,充分发挥好共同发展聚集的规模效益。期刊准入不设门槛,但要有“出局”条件。小期刊不会被期刊群拒之门外。这种编辑松散型和出版发行紧密型刊群的双重模式,不会出于赢利的考虑,放弃那些小却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海洋期刊。

海洋出版社是我国最大的海洋专业出版社,是期刊出版、印制和发行业务最佳依托出版单位。编辑部负责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准,出版社负责提高印制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发行、改进服务、增加经济效益。

2.3.3 刊群网络平台构建

以期刊论文数据为核心,构建中国海洋科技期刊集群数字化平台。通过XML排版等技术手段,整合形成海洋学术知识资源,建立海洋论文数据知识库。并对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拓宽海洋科技期刊的受众源,为期刊、学术领域、海洋行业和科研人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3 结语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事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期。承载着学术交流和文化宣传功能的海洋期刊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海洋期刊集群平台,将是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面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提升海洋期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5]。以集群平台建设项目为引导,促进海洋期刊的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打造海洋学术品牌;以集群平台建设项目为起点,推动海洋期刊的业态转型,从传统的纸质期刊转型为服务海洋的数字媒体平台;以集群平台建设项目为试点,事业与产业共同发展,多元化开发期刊产品,提高海洋期刊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海洋事业的发展。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9

2 尹仔峰,刘彤.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步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38-641

3 王晓红.学术期刊能市场化运作吗.丹崖临风日志 http://zhaodal.blog.163.com/blog/static/5583842012724310271/

4 高英,于秋涛,李婧等.海洋学术期刊在我国海洋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海洋科学前沿(一).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333-336

5 袁泽轶,江波,郑爽等.专业科技期刊对转企改制的应对思考.科技与出版,2012, (10):4-7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海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