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越多,越感觉无知
2014-03-26
“你的英语口语真好啊!”几年前,高一的某个下午,来学校参观的美国来宾听了我对天文社的简单介绍后这样夸赞。而现在身处异国他乡的我,纵然英语水平已远非昔日可比,却再也未受到过一句类似的夸奖。
尤其是在新加坡,你根本无法理直气壮地以“我是中国人”的理由来为自己英语不好而开脱。超市里,四五岁的小宝宝奶声奶气地用英语和父母撒着娇;街道旁,清洁工无比耐心地用英语为迷路的游客指路;马路边,卖小吃的老太太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叫卖着……他们都是华人面孔,与我们并没有太多不同。英语确实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但我也时常在地铁站里看到那些白领人士用英语在电话里跟同事讨论工作事宜,转身挂了电话,又用普通话或汉语方言与身边的家人谈笑风生。所以,你是中国人又怎样,对当地人来说,中文和英语都能熟练掌握不是什么“本事”,而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事实上,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相比,来自东南亚一些小国家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融入新加坡本地社会,他们纯熟的英语一开始甚至让我误以为英语是他们国家的第一语言。但其实他们跟我们一样,英语也是“外语”,是通过学校教育学习而来的。我和同学去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旅游时,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英语普及程度非常高,我们全程都可以用英语轻松地与他们交流并解决各种问题,完全不需要费心去查字典、找翻译。
而在大学里,无处不是英语。很多人觉得,你既然已经出国留学,英语肯定已经No problem了。No!实际上过去的一年半,我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了英语的学习上。当我越深入地学习英语,就越感受到我的无知——你以为你上课都听懂了,可是当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被抛出,你又插不上话了;你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流利地对话了,但聊着聊着教授用半古英语半现代文对大家讲了个笑话,你听不懂只能跟着一起傻笑;在拉丁舞社团,你很激动地遇见了专业赛排名前十的舞者来给学校社团做指导,可是你却不能理解那些有关旋转、跳跃的舞蹈术语,只能通过演示来一知半解地猜测,不得要领;同行的小伙伴们突然滔滔不绝地辩论起有关版权问题的争议,来问你意见,你却傻傻地张口结舌……许多经历过的尴尬和更多未知的挑战,都在提醒我:学习英语,你还远远没有结业呢。
不断发现无知、不断应对挑战的另一面,使我的世界日渐丰富,日渐开阔。
犹记得某日下午,我和来自意大利米兰的Mary一起上完市场法则的大课,来到了楼下的咖啡馆。两杯咖啡,一盘甜点,我们坐在阳光下从迪士尼的市场研究,聊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签证政策,再谈至米兰的风土人情、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有各自对未来的憧憬。试想假如我只会中文,她只会意大利语,我们永远都不会在记忆中拥有这么美好的一个下午,永远也没有机会从仅限于对市场课的学术讨论,延伸出这么多色彩斑斓的故事。
再如一直热爱文学的我,终于抛开了应试的功利,开始享受形形色色的英文原版小说。兴许看完了电影,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借来原著,在鸿篇巨制的华丽镜头之后,去探寻原著里点点滴滴的动人细节——看电影是一种感受,读中文翻译本是另一种感受,而徜徉在英文原著中更是一种细腻的感受,仿佛你翻开书便真正置身于作者描绘的世界里,而合上书便真正懂得了作者想要对我们说些什么。
我想,于我而言,生命不息,我的“英语课”将不会有“结业”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