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中医医籍研究的思考
2014-03-26万芳侯酉娟王鼎
万芳+侯酉娟+王鼎
摘要:民国时期中医医籍时代特征显著,不同于古代任何时期,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于承袭传统中医药、积极汇通西医知识、采用相关学科知识研究中医药等几方面。因此将其归并于古代,列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不合时代之宜,从学术发展时期上划分亦不适合归于其中。民国医书就目前统计的情况其数量相当可观,因此非常有必要组织中医与文献专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对书目进行广泛、细致、科学地调查是首当其冲应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民国中医书目的编撰,以便于科研、临床与教学等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民国;中医医籍;书目研究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13
Thoughts o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al Book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Wan Fang1, Hou Youjuan2, Wang Ding3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of Literatur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Hunan Huaihua Medical College, Hunan Huaihua 4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ok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are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period, an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new China. There are several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nflu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research of TCM with the modern science knowledge. Therefore, it is inappropriate to classfy them in China's TCM Ancient Books Catalogue. There are amount of Chinese medical book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collate them by professionals. The first work to be done is to carry out bibliographic survey, and then to complete the bibliography base on it. It is helpful for researchers, clinician and teachers to further research, and it also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of TCM.
Key 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books on Chinese medicine; bibliography research
100年前辛亥革命震动世界,开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它极大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发展进步探索道路。中医药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也与此相呼应,经历了相似的命运。随着时代西风东渐之风的盛行,西方世界的哲学、文化、科学、技术风涌而至,它给传统的中国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西
方意识观念激烈冲撞之下,中医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经历百余年历程,我们今天再回顾之,反思之,希冀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民国中医医籍学术特色
民国起于1911年,是近现代过渡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与科技全方位渗透,使得这一时段一大批中医医籍携带鲜明民国时代特征,它们有别于古代与现代医籍,体现当时中医由古代向现代迈进的诸多学术特色,但目前民国中医医籍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至今没有系统整理。因此有必要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了解现在民国中医医籍书目状况,研究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特点,为现代中医发展提供参考。
1.1 承袭传统中医药
民国承续于清代,因此由清代中医文献体系沿袭下来的传统,在民国部分医籍中依然留存,它们是民国医籍组成的一部分内容。体现的学术特色就是承袭传统中医药。
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民国时期著名伤寒与温病大家何廉臣主编。1924年何氏为保存民国时期名医的宝贵临床经验,仿明清两代《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二续名医类案》体例,于《绍兴医药月报》刊登启事,广征全国名医经验医案,悉心筛选,从征集千余则验案中择取80余家医生治案300余例,汇编成《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该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为四时六淫病案,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痘疫、瘄疫、鼠疫八大传染病病案。尤为可贵的是搜集当时10例鼠疫验案,为民国时期中医治疗疫病之真实记录。每案皆有病者、病名、原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内容,案后为何氏评议。该书刊行后,在中医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当时治疗急性热病重要参考书。
1.2 积极汇通西医知识
民国时期西方医学早已走进民众生活,逐步成为百姓祛除疾病的医疗手段,中医对此已经从最初的新奇转变为主动接纳,积极吸收西医知识,试图融入中医体系并改良之。但这个过程并非坦途,民国医籍反映了这种尝试,亦记载了探索之中遭遇迷惘。这一期间医籍相关于此的内容数量颇多。
如《(彩图)辨舌指南》,作者为民国著名医家曹炳章。本书为民国时期舌诊专著,成书于民国九年(1920年)。曹氏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医学颇为推崇,认为西医查病问诊,借助听筒、温度计等诸多手段,以补充目力、耳力之所不及,较之中医四诊之法精且细,约而明。然西医注重辨有形之实迹,中医善于察无形之气化。中医望舌诊察疾病,纤毫攸分,较之用器,尤为明著。曹氏积二十余年临证经验,谓论外感内伤“以察舌为最有确凭”。“爰将古今名家医书百五六十家,东西洋近译医书三十余家,及各埠医报杂志三十余种等书,广搜博彩,凡关于验舌治病诸法,摘录无遗。”删繁就简,去粕取精而成此书。
又如《中西温热串解》,书成于民国九年(1920年)。作者吴瑞甫,为继张锡纯之后又一位西药中用、中西汇通的著名医家。吴氏生于清末民国初期,早年阅读大量中医医籍,通晓中医;又因居住于沿海地区的厦门,较早接触西方医学知识,所以吴氏致力于改良中医,融贯中西医学。经研习十余年后提出,中西医学有宗旨悬歧者,有名词不同而理法并无差别者,而温热一书,则尤易参互考证,以会其通。遂就中西治热诸多书籍,繁征博引,互为推勘,说取其长,理取其足,方取效者,著成《中西温热串解》。此书以温热证为中心,结合当时西方医学的最新进展,论述了温热证的病因、病机,察脉辨舌,立法组方,并对清代温病医家的温病著作进行详细注解。
1.3 采用相关学科知识研究中医药
留学归来的学者也注意到中医药,他们以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在西方现代科学研究理念的指导下,派生出相关的分支学科,如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那个时期有关于此的研究论文出现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出版的医药书籍甚具时代特征。
如《现代本草生药学》,为赵燏黄与徐伯鋆于1934年合著的我国早期有关本草生药学领域的著作,在学术界甚有影响。该书阐述了生药学基本原则与生药学最新研究方法。收载当时世界各地著名之生药,及公认确有效之国产药材,共计550余种,书中各论所载生药,于中文名之下,均直接载拉丁语原名,正文采收之生药,兼及德、英、法三种语名。植物科名及原植物学名,如有相当之中文名者,一律于中文名之下。上编书后附有中、英、德文对照表,及生药学勘误表。又因译名有前后歧异而不统一者,书后亦附别名对照表(又名校正表)以补校。生药名词及化学名词,大半依据第一版《中华药典》。
上述三方面民国医籍学术特色仅举例说明之,尚待深入研究,但本文所及皆为民国中医大家之作,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2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2.1 概况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简称《总目》)于2007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于中医古籍的传承研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此书的前身最早为1958年编著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修订后再出版,定名为《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后者收录了全国各地113家大型图书馆收藏的成书于1949年以前的中医图书12 124种。《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分别体现两个时代中医古籍大普查的成果。2007年出版的《总目》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去除以前重复或遗失者,新增未著录者。各地普查书目相关人员为此付出大量艰辛工作,是一次难得的中医古籍书目梳理,其成效显而易见,它不仅方便了古籍收藏的查询,更为网络服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为中医古籍版本的保藏及其存佚确切状态的调研打下了较好基础[1]。
2.2 民国医书书目粗略统计
《总目》对古籍书目的记载最为详细,这一点从其书名就可以明确确认。其收入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医书,包括民国时期中医医书,目前中医界尚未出版专门的民国医籍书目。据《总目》初步统计,民国医书近5 800种,当然有一些医书的成书年代还待进一步确定,各地区藏书还需进一步核查。因编排体例有些丛书与单行本重复出现的情况还需要甄别。
笔者根据目前已查阅的大量图书馆资料,认为《总目》的标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书中有些明确标注成书年代是1911年的书籍,但作者却明确标明是清代,也许作者生卒时代跨越清与民国时期。 ②有些成书年代标明是1911年,但带了括号,说明还不能确定到底是清末的书籍还是民国元年的书籍。③《总目》的“版本项”中有不少书同一个版本存在不同出版年代,如《金匮要略今释八卷》有1934年、1935年上海陆氏医室铅印本,全国的藏书馆代号有二十余个,但实际上某些地方图书馆可能同时藏1934、1935年上海陆氏医室铅印本,而另一些图书馆可能仅有1934年版,或仅有1935年版,不一定都同时具有1934、1935年版,如此标识读者易误以为每个图书馆都具有此书1934、1935年上海陆氏医室铅印本。
从民国医书在国内的地区分布来看,除港澳台地区目前尚不确切知晓外,其它地区基本都有分布,主要藏书集中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尤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居多。各地中医学院、省图书馆也有分布,此外,很多地方图书馆亦不乏藏书。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中医医籍时代特征显著,学术特点不同于古代任何时期,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比较独立的一个时期的医籍,因此将其列入《总目》不合时代之宜,从学术发展时期上划分亦不适合。就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民国医书数量相当可观,因此非常有必要组织中医与文献专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进行书目的广泛、细致、科学地调查是首先应该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民国中医书目的编撰,以便于科研、临床与教学等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与利用,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芳,黄齐霞.中医古籍版本研究与思考——兼谈马继兴与中医古籍版本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4):278- 280.
(收稿日期:2013-07-19,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