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谷县禅坊村农户消费状况调查分析

2014-03-25武慧俊

关键词:太谷县百分比农村居民

武慧俊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谷030801)

禅坊村位于太谷县阳邑乡,全村有常住人口284人。全村耕地共有70.4公顷,从2012年开始,山西农业大学把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农村固定调查点,对该村农户收支情况及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中,给禅坊村每户农户均发放了记账手册,收回有效账本56本。下面就依据账本对2012年禅坊村的农户消费状况作一整理分析。

一、禅坊村居民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一)禅坊村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1.从户年总收入情况来看

根据对2012年禅坊村居民账本的整理,可以了解到禅坊村56户农户总收入为2 587 462.2元,户均收入为46 204.68元。总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农户共有26户,占总户数的46.43%,接近总数的一半。总收入最低的1万元~2万元的有7户,占总数的12.5%。总收入最高的12万元~13万元的有3户,占总户数的5.36%。

表1 禅坊村年家庭收入结构

从禅坊村年家庭收入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禅坊村居民既有种植性收入为主的,也有工资等现金性收入为主的。其中经营性收入是大多数禅坊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相比较城镇居民,禅坊村居民的年收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2.从户年总支出情况来看

根据对2012年禅坊村村民账本的整理,了解到禅坊村56户总支出为2 252 916.4元,户均支出为40 230.65元。其中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家庭年支出在1万~2万以及2万~3万之间,两类人群分别占26.79%与23.21% 。

(二)禅坊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1.禅坊村居民家庭消费情况

56户中只有生活消费支出的3户,占总户数的5.36%;兼有生活消费支出与生产消费支出的30户,占总户数的53.57%;兼有生活消费支出与其他消费支出的2户,占总户数的3.57%;兼有生活消费支出、生产消费支出与其它消费支出的21户,其中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的有13户,占总户数的23.21%,以生产消费支出为主的有8户,占总户数的14.29%。可以看出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反映出当地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用于投资的支出比重偏低。

2.禅坊村居民消费结构情况分析

第一,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娱乐消费结构分析

56户中物质生活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6户,占总户数的10.7%;物质生活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19户,占总户数的33.9%;物质生活消费百分比在60%~90%的有28户,占总户数的50.0%;物质生活消费百分比在90%~100%的有3户,占总户数的5.4%。

精神生活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21户,占总户数的37.5%;精神生活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23户,占总户数的41.1%;精神生活消费百分比在60%~90%的有12户,占总户数的21.4%;精神生活消费百分比在90%~100%的有0户,占总户数的0%。

就太谷县禅坊村而言,精神生活消费主要体现在教育、通讯、交通等方面比较突出。旅游、医疗保健、娱乐及家庭服务等方面还比较少,同时农村相应的娱乐设施也非常少见。

第二,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情况分析

主要对56户禅坊村居民的衣、食、住等方面的消费进行了统计分析。56户中有衣物消费的52户,占总户数的92.9%;食物消费的有56户,占总户数的100%;有住房消费的27户,占总户数的48.2%;其他消费的有49户,占总户数的87.5%;衣食住其他消费全有的有22户,占总户数的39.3%。

衣物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49户,占总户数的87.5%;衣物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7户,占总户数的12.5%;衣物消费百分比在60%~100%的有0户,占总户数的0。

食物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20户,占总户数的35.7%;食物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27户,占总户数的48.2%;食物消费百分比在60%~90%的有8户,占总户数的14.3%;食物消费百分比在90%~100%的有1户,占总户数的1.8%。

根据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到的比例为40%~50%为小康社会。从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及政府的关注,农户生活水平大多数较之过去有了较大提高。[1]蛋类、奶及奶制品等的消费量明显增加。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农户生活相当富裕,家庭耐用设备像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移动电话逐渐普及,空调、电脑、小汽车等新型耐用消费品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民家庭。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农户进行个体经营,饲养着大量牲畜(猪或羊或鸡等)同时在农村耕作着几十亩的土地。也有个别农户生活水平还是较低。

住房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46户,占总户数的82.1%;住房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5户,占总户数的10.9%;住房消费百分比在60%~90%的有2户,占总户数的4.3%;住房消费百分比在90%~100%的有3户,占总户数的6.5%。由此可以看出,禅坊村居民已经开始把住房消费列入家庭消费的一个主要部分。到城市买房,主要是为了将来孩子的教育。可见,现代农民对下一代教育程度的关注。就即使是在农村新建住房,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大多设施齐全,档次提升。[2]

其他消费百分比在0~30%的有29户,占总户数的51.8%;其他消费百分比在30%~60%的有20户,占总户数的35.7%;其他消费百分比在60%~90%的有6户,占总户数的10.7%;其他消费百分比在90%~100%的有1户,占总户数的1.8%。

其他消费包括除衣、食、住消费之外,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等等消费。从上面统计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以来,禅坊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与之前衣、食、住为主的消费,到2012年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占比都有所上升。

二、禅坊村居民消费表现出的几个特点

针对2012年禅坊村居民收支情况及消费结构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禅坊村居民消费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禅坊村居民总收入有待增加,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

通过收入来源的分析可以看出禅坊村农民总收入有待增加,户人均收入还是偏低。收入来源已由传统家庭经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农民外出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占据收入中主导地位。就禅坊村农户支出结构来看,主要分为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除个别种植大户年支出以生产支出为主外,大部分村民年支出以生活支出为主。

(二)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看电视”、“上网”是当前农村居民主要的精神消费方式。调查中发现,禅坊村居民对于文化消费主要体现在用于子女的教育费用上,而真正用于自身的文化消费支出则很少甚至没有。由此精神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中还没有呈现出大量的要求。从禅坊村整体文化环境上看,当前禅坊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精神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同时健身器材也仅限于村委大院门口的几个设施(包括有故障的在内)。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设立的一些文化示范户,由于经费运行不足,使得有些活动不能形成常态化,只能在一些活动日才发挥作用,甚至有些只能在上级领导视察时才起作用。[3]因此农村中文化气息相对较弱,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三)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

相比较太谷县城镇居民而言,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食品类支出占比在物质生活支出内部会越来越小,大部分的费用会用于发展和享受型需求。

而农村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消费支出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家庭收入还是制约家庭消费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户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家庭,除必要的一些生活开支外,不会有额外的消费,因此少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固有的传统消费观念,他们比较注重“节俭”,以量入为出、追求实用、讲究生活必需为消费原则。

三、提升禅坊村居民消费潜能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的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4]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改善消费环境,应从抓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入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突破。

(一)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

56户总支出为2 252 916.4元,户均支出为40 230.65元。说明农村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升,只有在保障收入的基础上才能优化支出结构。因此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潜能,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鼓励农村居民大力发展传统种养业之外的其他优势产业,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刺激农村消费全面提升。太谷县禅坊村村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棚菜和林果种植以及畜牧养殖,形成以棚菜和林果种植以及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几个棚菜园区、林果园区、养殖园区等特色园区。二是组织禅坊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村支部在政府的帮助下进一步为村民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有一技之长,进而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务工工资性收入水平。三是扩大就业,建立创业机制。基于禅坊村目前正规化的休闲度假项目,鼓励农民在家乡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其对于那些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民,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多数打工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地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多给与支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

提升农民消费信心,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只有在住房、医疗、养老等这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后,才会解除后顾之忧。[6]因此只有在农村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才能降低村民预防性储蓄,改变禅坊村居民相互保守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进而激发村民除生活消费外其它方面的消费潜能。其次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居民消费空间。城镇化建设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达到提高收入和增加消费双赢的目标。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首先借助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对于农村广播电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如大力开展改水、改电、改厕、改厨和环境治理等,进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优化农村环境的基础上,直接影响村民的消费需求。[7]其次,政府应深化农村消费环境的改革,如整顿农村市场秩序,完善农村市场法制建设及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最后,在优化农村环境和农村消费环境的基础上政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消费,进而不断拓宽农村居民的消费领域和层次,达到领略新的消费时尚,同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8]针对太谷县禅坊村居民而言,根据2012年支出结构的调查,一方面应鼓励村民加大对自身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同时鼓励“出去走走,看看”以此来拓宽视野,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的积累型支付方式,鼓励适当的超前消费,比如对于住房、家用电器及农机产品的消费等。

参 考 文 献

[1]张书云.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80-83.

[2]谢丽君.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消费方式变迁探析[J].经济观察,2012(9):11-12.

[3]武慧俊.太谷县程家庄农村文化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0):52-53.

[4]耿晔强,马志敏.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1-105.

[5]詹兆雄.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与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179-183.

[6]潘成俊,王秀梅.辽宁农村居民的生活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J].辽宁经济,2011(7):49-53.

[7]武慧俊.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2-218.

[8]张红.鲁西地区农村消费结构的特点分析与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01-105.

猜你喜欢

太谷县百分比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PV100防水卷材在太谷县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的应用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山西省太谷县普及发展青少年乒乓球运动2016年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圆满收官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山西·太谷壶瓶枣获国家地理标志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