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蚕爆发病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4-03-25秦翠绿
秦翠绿
(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站 224300)
2013年射阳县中秋蚕生产季节,大面积爆发脓病及农药中毒等病害。初步统计,全县饲养中秋蚕13379张,发病面积达50%,平均损失率达45%,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10%,基本无收,全县单产25kg左右。县蚕桑服务人员通过对养蚕环境的实地察看、蚕病鉴定及蚕户走访,调查了中秋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发病原因
一是有病源存在。春蚕结束后,正处于农忙季节,忽视了桑园治虫与蚕室消毒工作。有的虽经消毒,但蚕室、蚕具洗消不彻底,蚕室残留病死蚕污液,是中秋蚕发病的祸根。
二是有诱发的环境条件,2013年夏秋持续高温超历史,恶劣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与病毒的发生与蔓延,病原物达到一定量就爆发蚕病。
三是桑叶质量差,由于长期高温干旱,桑叶营养降低,而且中秋蚕采用的是下部叶,不能满足蚕儿生长发育需要,致使蚕体虚弱,抗病力下降。
四是养蚕布局安排不合理。中秋蚕8月2号出库,3号进催青室,11号傍晚发种,整个饲养过程正处于农业治虫高峰期,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蚕儿大面积农药中毒。
2 应对措施
2.1 办好基层蚕桑技术培训
只有提高蚕业科技含量,才能提高蚕桑业的效益。近几年,蚕桑站多次邀请苏州大学教授来该县举办技术培训班,由于参训人员与培训时间有限,加上年龄老年化,文化参差不齐,接受和推广工作受到限制。在一些农户家可以看到,用来消毒的生石灰受潮氧化变成熟石灰,起不到消毒的作用;病害发生后,蚕农不是将病死蚕深埋地下或烧毁,而是随意乱倒,甚至倒在水塘里或桑园里。病原在自然状况下,能存活好几年,老蚕区病原逐年积累,一遇到适宜气候,便泛滥形成病害。要科学养蚕,必须提高蚕农的技术水平。今后培训应当进村进组,做到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来推进养蚕业的发展。
2.2 加强防病消毒工作
2013年中秋蚕大面积发病,蚕室及周围环境残留了大量的病原物。如果中秋蚕结束后,不彻底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处理好桑渣、蚕粪、烧毁旧草等,那么新鲜、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势必对即将来临的晚秋蚕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为确保以后的养蚕生产安全,当务之急是蚕区各级领导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当地蚕农认真做好回山消毒,让蚕农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3 调整养蚕布局
该县一年养三季蚕,春蚕5月初出库,中秋蚕8月初出库,晚秋蚕9月初出库。中秋蚕的生产期间正处于高温和农业治虫高峰期,蚕作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加上气温创历史新高,这种恶劣气候导致中秋蚕病害大爆发。
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征求广大养蚕户的意见,结合县站服务人员的调研报告分析,将下年的养蚕布局作适当调整,春蚕出库时间不变,中秋蚕将推迟到8月下旬出库,晚秋蚕推迟到9月底出库,确保三季蚕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