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路径探讨

2014-03-25戚晓思蔡明媛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戚晓思 蔡明媛

(燕京理工学院 国际商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为所有大学生感知、认同、并从行为上有所行动,且在此基础上成为当代大学生稳定而又普遍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探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一、教育引导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手段

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将思想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群体意识,也就是说,使核心价值观能够为高校学生所接受,成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实现这一意识的转化工作主要通过教育引导途径来实现。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其中包含着一定深度的理论、历史文化知识、现实意义等,这么丰富的内容在转化接受之前首先有一个认知了解的过程,其次才是认同问题,这些都必须借助教育手段来实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各级教育的合力作用

在高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量包含了学校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优秀党员等不同方面,这要求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总体把握他们所承担的角色,探求外部力量形成合力点。学校各级党组织建立有序关联,并对整体发挥有效功能,特别是各个基层党组织,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上,负有重要的责任;积极发挥教师队伍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上的引导作用,围绕教书育人,教师的高尚师德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影响将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上的主力军作用,辅导员的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坚持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原则,通过开展对身边大学生中先进典型,特别是毕业生考研、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

(二)充分发挥理论课堂的理论功效

对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常用、最显性教育渠道。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特别是任课教师本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实教学内容,不断完善适合学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价值传递功能,如带领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使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尊重学生,以他们为主体,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发挥想像,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内心。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好核心价值观教育,解决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时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和困惑,使课堂变得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播美德。

二、日常生活管理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充分发挥自律的内化作用

在高校,对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的培养需要在“修、养、律、陶”四个字上狠下工夫,所谓修即树立大学生学习观,学习是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也要重视对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知识以及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坚持用知识充实和提升自己。所谓养即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贵在大学生的自觉。大学生必须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从点滴做起,培育教养一致,知行统一的良好习惯。所谓律即树立自律观,自律精神是个人成长的约束机制。大学生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做到慎思、慎言、慎行。不碰法律红线,不越道德底线。所谓陶即是非观,是非明,方向才会正。大学生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冲突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中陶冶自身,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总之只有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自觉自愿地接受,才能使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精神结构中去。

(二)充分发挥他律的制约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把日常生活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因此高校好的管理必须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按照大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切实将价值观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对大学生平时的教育与管理之中。作为直接管理与教育的辅导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通过辅导员教师的教育辅导,谈话疏导,典型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等,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严格自律,弘扬正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此外,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融入到高校具体的学生管理政策规定、制度规范、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制之中。

三、品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理念

(一)充分发挥品牌文化的系统性功能

在高校,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系统地渗透到各种校园品牌文化产品中去,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打破校园文化建设的随意性等倾向?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制度文化载体、行为文化载体、网络文化载体、手机文化载体等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从品牌的设计、推广与宣传整体推进。并注重品牌文化的延续性,由于校园文化具有生动活泼性,容易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由于会受到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心灵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多数学生都是停留在情的层面,作为品牌文化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其实现“由情入理”以及“由情到行”的转化,使得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际而持久的教育效果。如在高校中很多主旋律教育,就体现了这一系统性功能,教育者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适时引导其感情的强化,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使其由一时的情感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利用校园品牌文化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充分挖掘品牌文化的核心精神

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品牌文化的设计内容应贴近学生的需求,具有主流性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搜集学生的真实想法,形成与教育者真正面对面的交流平台,确立大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认同、尊重和满足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学校及学院特色,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国家、社会层面与大学生自身发展层面相统一。[1]如理工科学生与文史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体验式的感觉也不同,这就要求分析不同学科的思维逻辑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和组织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品牌文化载体,以发挥载体的最大作用。这样大学生才能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追求,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培养以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道德情操,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实践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能动的革命批判活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同时,指明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因此高校要重视实践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大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时俱进。

(一)充分挖掘社会实践的时代性

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对农村、企业、社区等进行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弘扬社会主义美德,在实践中不断增进理论知识和大胆创新。大学生通过理论宣讲来领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精髓;通过实地调查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志愿服务等活动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创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同时注重舆论的宣传工作,树立当代典型模范学生以及学生党员。高校通过事迹宣传等活动,使其他学生有机会切实地感受到先进模范人物的闪光之处,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通过这些先进公众人物的正面引导,产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这样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从理论高阁向普通学生靠近,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广泛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教育的长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就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就没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建立稳定长效的实践基地,结合各学院专业设置,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联系企事业单位、社区、福利机构等,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振兴地方经济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对于大一学生可以在平时组织参观红色景区、开展名师讲座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感恩意识;对于大四学生可以在假期联系好实习单位,通过在基层的锻炼和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诚信守法;对于二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价值观的内容拟定一些调研项目,促使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让大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更好地认识国情和社情,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才能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高校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彻和落实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和“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大学”这一战略性问题。这种教育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要让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佳路径在于强化知情意行统一,重视实践育人。让青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自我,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中,真正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共进,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参考文献:

[1]余玉花,张卫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探讨[J].思想理论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