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
——论《湘报》对湖南新政时期的政府形象建构
2014-03-25阳海燕
阳海燕
(长沙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22)
敢为天下先*
——论《湘报》对湖南新政时期的政府形象建构
阳海燕
(长沙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22)
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前,《湘报》以民权这个先进政治理念建构了政府的合法性依据,并提供了新的施政方针,吁求湖南官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作砺敢死,变法图存,建此“首推之功”。同时,极力宣扬了湖南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当时的湖南政府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良好形象,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文明潮流之先”和“遵传播规律之先”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敢为天下先;湘报;湖南;政府形象
《湘报》是湖南新政运动的产物,它以宣传维新思想为己任,为当时的湖南省府建构了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良好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新政运动的开展。“政府价值、政府行为和政府的产品与绩效构成了政府形象的基本内在结构。”[1]《湘报》所建构的“敢为天下先”的湖南政府形象是沿政府行政价值理念和政府实际行政绩效而展开的。
一 《湘报》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政治理念
政府的价值理念是指导政府决策及其他活动的主要基础和合法性源泉。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导致了传统“君权神授”观念的合法性危机,给予中国知识界以巨大的心灵震撼。政府需重构合法性依据,以为政府行政提供指导方针,并为人们评价政府提供价值尺度。《湘报》认为,中国惟有效法西方,将“民权”视为重构中国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以“全民生,去民害,保民权”为核心价值,才能走上富强之路。政府合法性的重构,改变了评价政府及其官员的价值标准。湖南官员因囿于所习,不明了现代行政。他们必须学习西方文化,以具备现代政治意识,改变传统的虚文习气,以民富、民强、民智为行政目标,“利之所在,听民自兴之;害之所在,听民自去之。民欲设学会,听之;民欲立报馆,听之;民欲集股开矿、开河、修埠头、修铁路,亦听之。”[2]民权观念把合法性奠定在民意的基础之上,民众利益成为评价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兴民权、厚民生和开民智成为现代政府的核心要务。
1.兴民权。在《湘报》看来,“兴民权”的关键之举是设立具有西方议院功能的学会。湖南应于全省普设“学会”,各省设总学会,下属府厅州县设分学会,地方官亦入会。“官欲举某事,兴某学,先与学会议之,议定而后行,议不合,择其论多者从之;民欲举某事,兴某学,先上于分学会,分学会上于总学会,总学会可则行之”[3]。在《湘报》设计中,学会由官绅合办,共同讨论地方事务;会员遇地方重大兴革事项,亦进行评论,提供方案供地方当局采择;宣传变法维新知识,提高国人的政治素养,兼具“兴民权”与“开民智”的双重功能。
2.厚民生。近代以来,中国屡败于西方的教训使国人意识到,在这个“悍然不顾平等之义至斯极也”的强权世界里,只有追求国富民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虽有缓急二办法:在急办则广公司也、兴制造也;缓办则设商务学堂也、开商务学会也、讲均利均势之法、求赴机应变之方。”[4]在《湘报》看来,欲图民富民强,工业化和商业化是捷径。湖南宜“大兴艺学,众建学堂,宏创工厂,富购机器,广选西法,多聘西师”[5],立即推广工业建设,以振兴湖南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3.开民智。民权是现代政治的合法性源泉,但权生于智,“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6]。开智启蒙,使国民树立现代意识,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制度。为此,《湘报》具体提出了改全省书院官课,师课为时务,提倡新学,并改书院为学堂等建议,并广立学会,传播新知,以期改变风气。
在传统政治理念不足以解决民族危机的时候,《湘报》破除华夷之限,顺应历史潮流,以现代先进政治思想重构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为政府行政提供了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为评价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了评价尺度。“尚士居民首,兴学育才所以牖民智,而开物成务也,故学校居首。农桑、种植、工艺、制作,食货之经,生命之源,所以厚民生而收复利权也,故次农工。修城池以资保卫,治道路以便运输,通沟洫以救旱潦,而铁路轮舟尤为要务,故次工程。读律者,贵知其意;援例者,贵得其情;成案者,贵通其变,而条约公法更相辅而行,故次刑名。清内捍外,安良除莠,寇盗、奸宄、会匪、棍恶,皆民贼也,故次缉捕。海禁既开,交涉日密,通商游历、立堂传教,保护失宜,化导无术,皆祸端也,故交涉殿焉。”[7]在这里,《湘报》“敢为天下先”,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尽管它创刊晚,出刊短,但比《时务报》、《湘学报》等为突出,也更激进。”[8]在先进政治理念的指导下,对专制政治进行了猛烈抨击,以极大热情宣扬现代政治理念,以指导湖南新政运动的进行。
二 《湘报》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湖南官绅形象
《湘报》认为,在全国因循守旧的整体氛围中,中国的现代转型非常急迫,迫切期待诸省中有“毅然为天下倡”者,率先破局,带动风气,以为全国效法之榜样。而能建此“首推之功”者,则惟湖南而已。“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立,则中国存。用可用之士气,开未开之民智,其以视今日之日本,宁有让焉?宁有让焉!”[9]以陈宝箴为代表的湖南官绅,成为推动湖南新政的中坚力量。
湖南地处内陆,现代化进程缓慢。但甲午后,一批具备维新意识的官员相继履任湖南,施展其政治抱负,利用《湘报》刊载政府公文,发表政见,积极推动变法运动,营造了开明包容的政治环境。陈宝箴被任命为湖南巡抚后,有感于国势危亟,决心通过变法实现湖南的富强自立。他积极支持时务学堂、南学会的建立与《湘报》的创办,亲临南学会演讲,以国耻意识激励士子,要求湖南士绅切实讲求实学,开启民智;在经济上,主张大力发展湖南矿业,以为“国家之凭恃”。署理湖南按察使的黄遵宪是“新政运动的灵魂人物”[10]。是当时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政府官员。在湘任职期间,他积极协助陈宝箴推动湖南新政改革。他建议创办时务学堂,邀请梁启超来湘担任学堂总教习,以培植变法人才;主张发展民族工业,筹设课吏馆、迁善所,主持湖南保卫局的创办,将近代警政首次引入中国;积极参与南学会的创办并亲自担任主讲,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号召湖南“官民上下,同心同德”,以建设现代湖南为己任。担任湖南学政的江标、徐仁铸,亦具维新意识,“以变士风,开辟新志为己任”。为适应时代需要,他们在湘期间积极推动湖南教育制度改革,改书院为学堂,而将西学纳入教学与考试之中,以培养通晓时务的新式人才。
湖南民性倔强,民气刚强,营造出性格坚忍、作砺敢死的湖南士风。近代以来,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等以儒生转型为武人所建立的殊勋成为湖湘士人的永久记忆,崇拜这些新型政治偶像在湘人的心理层面泛化弥散出一个重大的颇有历史感的预言命题,即湘人在沉默百年之后将要决定未来中国的走向,这成为湖南士人济世拯民的巨大内驱力。“今之两湖者,固四方之志士仁人、义夫君子所切期焉,深望焉,恕待焉,而过许焉者也,以为欲存中国基于此乎?欲保教种基于此乎?将以此为起点成线之聚区也,将求所以善之固之通之同之公之大致也,将以曾胡望其长官、望其士民,其进而未止,其跨出无量也,将由此而各省其然也,故两湖不通,何况中国?中国不通,则中国必亡!”[11]而德俄日等通过变法走向富强的强国路径为湘人提供了效法榜样,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以长洲、萨摩、土佐和肥前等西南诸藩为维新基地,并进而扩至全国的成功经验更是予湘人以巨大刺激。“湖南虽贫国,然士气慷慨尚侠,有萨长肥土之风,腹地居中,与欧洲日耳曼为近”,湖南将会如德国、日本一样,成为中国民族复兴中的“初出地平之星”和“骤起之飙轮”[12]。
行使权力的官员士绅是政府形象之载体,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操守直接影响到公众心目中的政府形象。因为公众正是通过他们去认识、了解与评价政府,由此构成自己的政府形象的。在国势阽危、山河板荡之际,湖南士绅发扬作砺敢死精神,“忧乐天下,敢为人先”,显示出湖南士绅的勇气、责任感和洞察力。正是在他们的主持下,湖南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富有生气的省份。
三 《湘报》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政府绩效形象
政府形象是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主观评价,而这个主观评价是基于政府本体状态和客观实在而来的。因此,“政府绩效既是政府理念的具体实施或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具体感知政府形象的依据。”[13]《湘报》通过其新闻报道,展现了湖南新政所取得的现代化成果,由此建构出“敢为天下先”的湖南政府形象。
1.政治。保卫局、课吏馆和迁善所等政治改变是《湘报》报道的重点。保卫局是效仿上海巡捕而设立的具有近代警察职能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逮捕罪犯、登记户籍、管理治安和维持交通秩序。变法失败后,保卫局依然得以保存。课吏馆通过纳入新式课程,改革考试办法,旨在整顿吏治,提高官员的政治素养。迁善所类似于今天的教养所,其职责是监督和组织失业人员、犯人从事各种技艺,将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良民,以维护社会治安。
2.经济。湖南富五金之产,新政期间,湖南采矿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省设立矿务总局,鼓励士绅开采矿产,近代采矿遍及湖南全境。开通火轮,改变了湘鄂航运为英商垄断的局面。向湘人陈述铁路之益,积极争取粤汉铁路经过湖南。为改变传统手工制茶质次量低的局面,集股成立两湖机器制茶公司,改良湖南茶叶,“以挽利源而维商本”。其他诸如主要炼制樟脑的化学制造公司,采用机器抽水的湖南水利公司,《湘报》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3.文化。在《湘报》看来,“开智”之主要途径是改传统书院为新式学堂和广立学会,以革新观念,培植人才。同时,鼓励、支持湘人出洋留学,以开通视野,掌握新知。时务学堂是湖南教育改革的枢纽。在时务学堂影响下,新式学堂遍及全省。而南学会则促发了全省各地创办学会的高潮,通过对《湘报》的统计,先后在省会长沙成立了不缠足会、延年会、积益学会、学战会、公法学会和法律学会,在府县成立了群萌学会(浏阳)、任学会(衡州)、舆算学会(郴州)、致用学会(龙阳)、明达学会(常德)和三江学会(会同)等,显示了湖南创办学会的巨大成就。
4.军事。陈宝箴抚湘期间,改革军事,变通营制,由黄忠浩主其事,以西法训练新军;同时,改求贤学堂为武备学堂,仿照天津、湖北规制,培养近代军事人才;同时,购置机器,制造枪弹,以改造军队装备。
5.社会。湖南新政在社会改良方面的重要举措是大力推动不缠足运动,《湘报》的主要人物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成立了不缠足会,撰文陈述妇女缠足之野蛮悲惨,详细报道不缠足运动在全省各地的开展情况。
在维新官员和湖南士绅的主持下,新政运动卓有成效,形成了“人思自奋,家议维新”的局面,“且风气之开,几为各行省冠”,以“敢为天下先”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四 结语
湖南地方意识的兴起,与晚清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湘军兴起后绅权大张等历史因素有着密切关联。《湘报》对建构“敢为天下先”的湖南政府形象虽缺乏明晰的理论自觉,而是出于对自我的激励与对未来的期许。首先,“敢为天下先”是立文明潮流之“先”。《湘报》通过对中西文明的了解,敏锐地把握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真谛——“民权”,将之作为政府行政的核心价值。强调民意才是现代政治的运作基础,政府应该放开权力空间,着力维护国民的个人权利与政治参与机会,以富民、智民、强民为目标[14]。虽然《湘报》所设想的“民”基本上是“绅商”之民,有其历史局限性,并且其改革亦因改革策略的失误而最终失败[15],但这种“民权”观念代表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先进性,湖南官绅以其忧乐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知其必行”的洞察力,引领时代风气,率先践行这种先进的政治理念,奠定了湖南的现代化基础。
其次,“敢为天下先”是遵传播规律之“先”。陈宝箴主政湖南,与当地士绅展开良好合作,形成了一种“官导之于先,士亦各抒忠义以奉其上,官绅一体,上下一气”的官绅一体传播机制:政府为传媒提供开明的政治环境,开放舆论空间;而传媒则为政府建构舆论氛围,提供民意支持。政府当局开始打破传统“报禁”政策,支持近代传媒的创办,将时局向民众予以剀切说明,阐述政府的政治理念与行政方略,探讨救时之策,讨论地方事务,消除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疑虑关系,增强公众认可政府的信心。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过程中,树立了政府的正面形象。因此,《湘报》所建构的“敢为天下先”的湖南政府形象,虽在民族救亡的语境予以展开与形塑,但与如下原因密不可分:当时湖南政府与《湘报》秉持了先进的政治理念,遵循了新闻传播的规律。在政府呼唤传媒为建构良好中国形象而努力的当下,或许可以成为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1]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3][4][5][6][7][11][12]《湘报》报馆.湘报(上卷)(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委会.戊戌变法(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3]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14]朱仁显,李军科.梁启超论国家“精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5]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Being Bold Enough to be the First in the World——On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Xiang Newspaper in Hunan New Policy Period
YANG Haiyan
(Changsha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22,China)
Facing the great national crisis,Xiang Newspaper put the advanced political idea“civil rights”as the legitimacy basi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rovided new administrative politics.It called for the Hunan gentry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whole world,reform for the national survival and establish“the most important construction”.At the same time,it strongly publicized Hunan government’s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olicy and constructed a good image of“being bold enough to be the first in the world”for Hunan government.Reflected from Xiang Newspaper,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advanced civilization”and“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follow the law of communication”are worth learning.
being bold enough to be the first in the world;Xiang Newspaper;Hunan;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K252
A
1008-4681(2014)01-0012-04
(作者本人校对)
2013-12-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清时期大众传媒的政府形象建构研究——以《湘报》为例”,编号:11YJC860053。
阳海燕(1972-),女,湖南冷水江人,长沙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