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喷”状态下的中国户外音乐节

2014-03-24车小月

中外会展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北井喷乐迷

车小月

音乐节作为会展节庆活动的一种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吹响“文化兴国” 号角,各地顺应文化大发展浪潮之际,创办了大量的音乐节,音乐节为当地第三产业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应。

音乐节起源于18世纪,意指在特定的地方用统一的内容,例如民族音乐、现代音乐或发扬某一杰出作曲家的作品,举行连续性的演出,音乐节意指持续数天和数周的、一种或几种艺术的庆祝聚会。其中大多数每隔一段时间并通常在同一地点举行。

2000年,由迷笛音乐学校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大型户外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诞生。自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音乐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大小音乐节则已铺天盖地,数量突破上百个。有人说中国音乐节已经进入“井喷”状态。但也有人乐观地觉得这是音乐节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和国外相比,数量还远不够。去年成都的某音乐节亏损几千万遭曝光,导致很多人认为中国音乐节的市场现状非常失败。那么部分音乐节缘何失败呢?

音乐节除了音乐还靠什么吸引观众

早在十几年前,音乐节对于中国多数歌手和乐迷来说还是一个冷词儿,那时候音乐节也几乎只是摇滚青年的阵地。而现如今,迷笛音乐节、张北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西湖音乐节……各种名目、各种规模的音乐节接踵而至。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从2000年的迷笛音乐节起始,十几年后的户外音乐节已经处于一种“井喷”状态。据粗略统计,2008年国内大概举办了十几个音乐节,2009年超过20个,到2010年激增到40多个,而到了2012和2013年,大小音乐节已经突破100个。

在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四处泛滥的情况下,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知道音乐节的理念究竟是什么。事实上,真正的音乐节并不是明星拼盘演唱会,音乐部分只占四分之一,且与明星的名气也没有太大关系,“音乐节”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攻略。比如,张北音乐节,只靠音乐来吸引观众是不可能的,做为普通观众还要想,去了张北都能干什么。其实观众还可以享受当地的美食、美景,搞一场朋友聚会等,所以,它像是一个大派对。

目前中国的音乐节在形式上和国外已经非常接近,但是在品牌和观众方面都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来培养。我们需要对观众有一个善意的引导,告诉他们来音乐节究竟是干什么的。现在很多观众感受不到音乐节的文化性,这和主办方的定位与引导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乐迷也是音乐节的主体。

按照目前中国音乐市场的现状来看,音乐节品牌需要有一个文化定位,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培养,观众也需要慢慢培养。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音乐节的受众不该是普通消费者,而是真正的乐迷,这样才能保证中国音乐节的品质。

选择摇滚乐队还是选唱流行歌曲的流行明星?定位很重要,有些音乐节也并非不是投入不够。比如:迷笛音乐节只请摇滚乐队。张北音乐节大多也如此,但是国内很多音乐节定位不明,一边是纯地下摇滚乐队,另一边是纯流行歌曲,交叉演出。这种草台班子混搭现象会让乐迷很为难,并且音乐节对乐迷选择的针对性有所下降。恰到好处地选择演出嘉宾是音乐节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

音乐节高价票并非都是“价有所值”

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在北京的迷笛学校大礼堂举行,当时登台的乐队有30支,每天的观众近千人。2003年是迷笛最后一届在校园举办,观众的人数则激增到每天五六千人,这远远超过了学校礼堂能承受的能力,于是迷笛音乐节在2004年进驻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从此迷笛开始有了露天音乐节的雏形:专门搭建了较大的舞台,因为成本原因开始售票,门票当时仅售10元一张。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2012开始,音乐节出现了高票价现象,100元的单日门票很常见,最高票价甚至接近千元,这个价格正在逐渐向明星演唱会门票价格靠拢。

在去年乐谷音乐节开票期间,曾有大批乐迷指责单日280元票价太高。但由于明星阵容包括了G11、汪峰、许巍、范晓萱等国内外大牌,具备足够吸引力,所以很多乐迷对于高票价选择“接受”。不过虽然乐迷前期曾指责票价太高,但在音乐节结束之后,他们对于明星阵容、演出质量,以及餐饮交通等其他方面并没有提出疑义。

但并不是所有高价音乐节都能做到“价有所值”。同样是单日票价接近300元的成都某音乐节,虽然汇集了山羊皮乐队、崔健、罗大佑、苏打绿、小野丽莎、汪峰、陈冠希等数十位中外一线大腕,总投资高达6000万,但高投资、强阵容却只换来了300万元的实际票房,据主办方负责人陈述称亏损原因包括赠票、黄牛票太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拉到企业赞助,该音乐节变成了赔钱赚吆喝的典型。

差距在服务—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

一个真正出色的音乐节起码要做到三点,一是登台乐手的阵容,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准,二是地理位置要与众不同,三是管理能力。苏格兰最大的音乐节T in the Park的CEO看了张北音乐节,被现场的热情所感动,但同时也指出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累积一一解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音乐节需要围绕着“如何拿一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做文章。与国外相比,我们的音乐节在外形上已经很接近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改造内部细节,而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第一届张北草原音乐节时观众埋怨草原没草,所以从张北从2010年开始就整个把1500亩的草原围起来,旁边又形成了20万亩花田草海。第二届观众都说演出阵容太偏重金属了,所以第三届就请来了崔健、许巍、汪峰,再搭配台湾偏摇滚张震岳。

而今年在北京举办的梦像音乐节,则是音乐节服务失败的典型之一。刚刚开场,主办方就宣布:由于起风舞台不能正常使用,观众们不得不跟随乐队把舞台移师到草坪上,很大地影响了视听效果。而原本在宣称册上称晚8点出演的嘉宾,也发微博宣称,由于与音乐节主办方演出经费出现分歧不能到场。苦的是上千在大风里苦苦等待8小时之久的观众,几个月过去了,至今,观众也未接到主办方合理的解释与退票声明。试问,这样的音乐节何以长久?

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诞生于1969年,日本富士山音乐节创办于1997年,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的音乐节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小婴儿。“除了服务的细节,我认为国内的音乐家成长的速度也是一个大问题。截止目前,中国成功的音乐节只有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张北音乐节等少数的几个音乐节。而更多音乐节由于各种问题则胎死腹中。

演出嘉宾多有雷同 不同音乐节看到同一乐队

当前各大音乐节最主要的特征是,音乐节的阵容与风格都非常雷同。崔健、汪峰、唐朝乐队、张楚、痛仰、扭机、逃跑计划……这些摇滚乐队为音乐节的常客。

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多数音乐节的制作团队并不专业,这是致命问题。他们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自我提高上,而依然把目光瞄准明星,认为有了明星加入音乐节就胜券在握。事实上,这种理念是完全错误的。一位多次参加过同一音乐节的歌手则称,同一个音乐节,每年与她对接的都不是同一个团队。这种现象就很不正常,因为每一个新的团队接手音乐节都需要磨合,频繁的更换团队,只能导致音乐节难以稳定成熟。

国内成功的音乐节

而任何一个成功的音乐节都是依靠成熟的宣传策划来让乐迷心甘情愿成为音乐节的一份子的,支撑音乐节的除了超级大牌嘉宾之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专业、合理的企划是支撑音乐节走的更远的一个重要因素。

距离7月下旬闭幕的第五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五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吸引观众达130万人次,到张北的游客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去年接待游客27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7.49亿元。作为一个远离城市的户外大型群体活动,张北草原音乐节也曾因差劲的住宿、餐饮、交通条件而广受诟病。但几年的发展,张北草原音乐节目前已经是于迷笛、草莓并列的中国三大户 外音乐节之一。

猜你喜欢

张北井喷乐迷
路边
携手
嗨,我在这
保畅通
沪语歌曲专辑《上海谣》与广大乐迷见面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井喷事故救援医学应急联动机制的构建研究
小卫星井喷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