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67例护理体会

2014-03-24张清群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43400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漏口外耳道脑脊液

张清群(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荆州 434001)

脑脊液漏是指颅脑损伤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导致脑脊液经损伤裂缝流出,造成颅脑与外界沟通,形成漏孔,空气亦能借此逆行逸入。先前的研究证实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并可能是唯一因素[1]。做好漏口相关护理,能大大减少感染的发生。我院收治的67例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经有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7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其中男43例,女24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9.5岁。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14例,摔跌伤5例,殴打伤6例。前颅窝底骨折30例,中颅窝底骨折33例,后颅窝底骨折4例。单纯鼻漏38例,单纯耳漏27例,耳鼻漏2例。合并脑挫裂伤28例,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13例,颅内积气7例。GCS评分8分以下18例,8~12分32例,13~15分17例。

67例中,持续保守治疗直至治愈54例,置管引流10例,开颅漏口修补术3例。漏口愈合3~28d,半月内愈合的56例,痊愈率83.6%。并发颅内感染2例,其中1例因家属放弃出院,另1例经治疗后痊愈。

2 护理

2.1 脑脊液漏的观察及判定

脑脊液漏的部位与外伤受力部位直接相关,明确的受伤史是诊断的前提。熊猫眼,清亮的液体经鼻或外耳道流出是脑脊液漏最直接的表现。颅底骨折早期,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出血相混淆。可将标本滴于纱布或吸水纸上,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可判断有脑脊液漏[2]。

2.2 正确的体位

合理的体位在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3]。确定为脑脊液漏后应抬高头部15~30°,这样有利于漏液的流出和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脑组织借助重力作用移向颅底,贴附在硬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为防止复发,体位应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5日[3]。有脑脊液耳漏者,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位利于脑脊液引流,又便于患者吞咽流入咽部的脑脊液,避免误吸[4]。

2.3 加强基础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光线适宜。保持室温在20~24℃,湿度40%~60%。病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开窗通风2次。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口腔清洁。叮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勿挖耳、抠鼻;不能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用力排便。这些因素易瞬间升高颅内压使原本愈合的漏口再次开放[5]。每日测体温4次,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d。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加强皮肤的护理,该类患者应采用气垫床,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并实施定时翻身。长期导尿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尿管、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

2.4 防止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使颅内感染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考虑可能为病原菌沿脑脊液逆行使发生颅内感染,另感染易发生颅内压增高有加重脑脊液漏风险,二者的相互作用,使漏液时间过长,感染发生的概率增大,因此预防颅内感染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防止脑脊液漏[6]。做好漏口相关护理,能大大降低感染的发生。头部要垫无菌巾或无菌棉垫并随时更换,切口脑脊液漏者术后切口要加压包扎,敷料保持干燥。脑脊液耳鼻漏者,鼻腔和外耳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0.5%活力碘或用70%乙醇擦拭,去除血痂及污垢,保持漏液的流出通畅,避免堵塞鼻腔或外耳道。严禁为脑脊液漏患者从鼻腔吸氧或安插胃管,严禁手掏耳、鼻,禁止进行耳、鼻滴药、冲洗及从鼻腔吸痰操作。有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引流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细一些,以缩小引流口。引流管各接头处需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及敷料。避免因体位改变发生引流管扭曲、折叠或接头处脱落。注意引流管的高度和保证引流通畅,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2.5 健康宣教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常出现烦躁、焦虑、恐惧心理,护士要加强病房巡视,及时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治疗与转归,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尽快痊愈。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营养外,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以促进机体恢复,增强机体抵抗力。

[编辑] 何勇

猜你喜欢

漏口外耳道脑脊液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鼻子滴清水,竟然是脑子漏水了
脑脊液鼻漏的定位及修补12例报告*
——附
One Shake调料瓶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