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卵方法对西施舌早期发育生长的影响

2014-03-24刘德经朱善央

特产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施幼虫学报

刘德经,朱善央

(1.长乐市漳港海蚌场,福州3502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espengler)俗称“海蚌”、“贵妃蚌”、“沙蛤”,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科(Mactridae)腔蛤蜊属(Coelomactra)。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价值高的海产双壳贝类,也是我国正在研究的海水养殖珍品。有关西施舌的胚胎发育、幼虫生长、繁殖生物学以及影响幼虫发育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过报道[1~4]。近年来,在育苗过程中,笔者对不同采卵方法获得的西施舌幼虫进行培养,比较其发育生长状况,为完善西施舌人工育苗工艺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从江苏省启乐自然海区采捕的壳长8.0cm~9.0cm西施舌60粒,作为亲贝。

1.2试验方法

1.2.1采卵方法试验设A组、B组、C组3组,每组6次重复,每3次重复取其平均值,即第1、第2平行组。A组采卵前预先把20粒亲贝在底面积11.25m2、水深0.8m的室内水泥池里饲养。用养虾池上层水,经60目筛绢过滤后,加入扁藻(Platymonasspp.)0.4×104cell/mL、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dana)6×104cell/mL、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6×104cell/mL为饵料。每日7∶00全量换水1次,并清理排泄物。在水温24.0℃~26.8℃、盐度27‰~30‰条件下饲育9d,自然排放后用600目筛绢收集受精卵;在A组亲贝精、卵排放的当日,解剖B组20粒西施舌,从中选择4粒性腺较丰满的亲贝,以雌、雄3∶1采集精子、卵子,在玻璃皿内混合30min后用砂滤海水稀释,以200目筛绢滤除黏液,经600目筛绢过滤,收集受精卵;C组亲贝20粒阴干3h后经20cm/s~25cm/s流水刺激,精子、卵子排放后用600目筛绢收集受精卵。

1.2.2受精卵的孵化收集到的A组、B组、C组受精卵,分别放入3个1000mL的玻璃烧杯里,用砂滤海水孵化受精卵,孵化密度30粒/mL~40粒/mL。每1h倒去烧杯50%海水,加入新鲜的砂滤海水,使它恢复悬浮状态,连续5次,直至担轮幼虫上浮为止。

1.2.3幼虫培育在8000mL玻璃缸里,用5000mL砂滤海水,移入1000个西施舌的直线铰合期幼虫,放到装有等温海水的泡沫箱里,采用水浴法,使缸内水温相对稳定。每天7∶00~8∶00、17∶00~18∶00各换水1次,每次换水60%,换水后投入球等鞭金藻1×104cell/mL。幼虫发育到壳顶期后,添加扁藻0.3×104cell/mL。每天7∶00、14∶00观测水温和比重,按文献[5]换算成盐度值。

1.2.4数据统计与分析每隔2d,上午换水前,在各试验组及其平行组随机取样,镜检30个幼虫,观察发育状况,测量其壳长,求平均值。试验数据参照文献[6]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 结果

2.1不同采卵方法幼虫发育生长情况

不同采卵方法所获得的直线铰合期幼虫在水温25.60℃±1.15℃、盐度28.10‰±3.20‰、光照200lx~600lx条件下,经9d培养,A组、B组、C组壳长平均值分别为272.00μm±18.4μm、239.60μm±19.97μm、C组260.00μm±20.07μm,日平均壳长增长度分别为21.11μm/d、17.51μm/d、19.78μm/d。由此可见,幼虫生长速度A组>C组>B组(图1)。

Fig.1ContrastgrowthofmethodofdifferentgatherovumforlarvaeshelllengthCoelomactraantiquata

A组与B组的壳长平均值相差32.4μm,是A组与B组机误4.91的6.598倍,显示差异极显著(P<0.01)。A组与C组、C组与B组的壳长平均值相差分别为机误的2.03倍和3.94倍,表明差异显著(P<0.05)(表1)。方差分析,F=9.06,F>0.01(2.87)(P<0.01,n=30),差异极显著。LSD法多重比较,A组、C组与B组相比,均达1%极显著水准。

表1幼虫壳长生长度差异显著性

Table1Thelarvalshelllengthgrowthan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egreeofdeferminationofCoelomactraantiquate

组间Towgroup平均值差异(X)Averagedifference机误(S、E)Standarderror差异显著度SignificangdegreeofdifferenceA组与B组32404916598C组与B组20405173945A组与C组10004922030

2.2幼虫培育成活率、变态率的比较

2.2.1幼虫培育成活率A组、B组、C组 3组9日龄幼虫平均成活率依次为50.00%±4.82%、37.00%±6.64%、42.86%±3.57%(图2)。方差分析,差异显著,F=6.00,F>0.05(2.6)(P<0.01,n=3)。多重比较,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与B组比较,达1%显著水准。

Fig.2Nine-day-oldsurvialrateoflarvaeCoelomactraantiquata

2.2.2幼虫附着变态率幼虫经12d培养,A组、B组、C组 3组变态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1.33%±6.05%、35.77%±10.55%、40.59%±3.19%(图3)。方差分析,差异显著,F=8.58,F>0.05(2.6)(P<0.01,n=3)。多重比较,A组与B组、C组间差异显著,A组与B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A组与C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西施舌的卵子与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一样,发育到初级卵母细胞就具有受精能力,并能发育生长成稚贝。受精卵发育和分化所必需的物质来源于卵母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积累。栖息在自然海区野生群体的西施舌的亲本,由于受不同生境的制约,其性腺发育并不同步。因此,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所含的内源营养亦不尽相同。所以,通过解剖取卵、人工受精所获得受精卵发育生长较慢,幼虫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其标准差较大,幼虫培养成活率亦较低。笔者认为,这主要缘于卵细胞内源营养欠佳所致。Jones等[7]对麦哲伦扁圆扇贝(Placopectenmagellanic-us)幼虫生长的研究后指出,贝类幼体发育生长主要受到亲本的影响,其中以“母本效应”为主。此后,Bayne[8]阐释,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配子发生的能源来源于亲本营养的积累。粟志民等[9]阐述,生殖腺的质量是贝类繁殖成败的关键。可见,产前对野生西施舌亲本进行人工饲育,有助于生殖腺的发育及其卵母细胞的营养积累,有利于幼虫的发育生长,也是提高西施舌人工育苗种质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西施舌的人工育苗中,利用虾池水中含有的多种浮游硅藻,再添加蕴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金藻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扁藻作为产前及产后亲贝的饵料,对于促进亲贝性发育效果良好。采取解剖取卵人工受精方法所获得的幼虫,附着变态后1个月,大部分稚贝壳可达10mm左右,但有些稚贝壳长仅2mm~3mm,原因在于先天不足。每年的5月~6月份,水温24℃~26℃,西施舌亲贝经10d左右精养,在1个月内可连续自行排放精卵2次~3次。采取上述办法采卵,既简便、省工,又能充分发挥亲贝生殖能力的作用;既减少亲贝用量与消耗,又有利于幼虫发育生长,提高人工育苗的种质质量。这对于节省育苗成本、改善育苗工艺模式乃至保护匮乏的西施舌自然资源,均有助益。

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张云飞教授、广东海洋大学蔡英亚教授给予了大力帮助,谨致谢意。

[1]陈文龙,刘德经,许万竹.西施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J],水产学报,1966,3(2):130-141.

[2]吴进锋,陈素文,梁超愉,等.西施舌人工育苗及幼虫、稚贝生长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自然科学版,2003,23(4):14-19.

[3]刘德经,谢开恩.西施舌的繁殖生物学[J].动物学杂志,2003,38(4):10-15.

[4]刘德经,李正华,张克存.影响西施舌幼虫发育环境因素的初步研究[J].特产研究,2008,30(2):10-13.

[5]张万禹.海水盐度简易计算法[J].海洋科学,1982,12(3):57-59.

[6]李春喜,王志和,王文林.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1-110.

[7]JONES R,BATES J A,INNES D J,et al,Quantitative genetic analysis of growth in larval scallops(Placopecten mogellanicus)[J].Mar Biol,1966,124(9):671-677.

[8]BAYNT B.L,Aspects of reproduction in bivalve mollusks.Wil-eg.ML(Ed),Estuarine processe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432-448.

[9]粟志民,刘志刚,欧阳志,等.皱肋文蛤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2,8(2):36-42.

欢迎订阅2015年《作物学报》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主要刊载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种质资源以及与作物生产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等学科具基础理论或实践应用性的原始研究论文、专题评述和研究简报等。办刊宗旨是报道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为繁荣我国作物科学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作物学报》从1999年起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2006~2014年连续9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和学术质量建设)”资助。从2002年起连续12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科技期刊”,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8和201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12和2013年被CNKI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授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08和2011年版)登载,《作物学报》被列在“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

《作物学报》为月刊,每期192页,定价60元/册,全年720元。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刊号:ISSN 0496-3490,CN 11-1809/S,邮发代号:82-336。也可向编辑部直接订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8548;传真:010-82105793;

网址:http:∥zwxb.chinacrops.org/

E-mail:zwxb301@caas.cn

猜你喜欢

西施幼虫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致敬学报40年
范蠡与西施毫无瓜葛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庄子说》(十三)
朋友眼里出西施
东施效颦